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1995.第1995章 貨幣改革

1995.第1995章 貨幣改革

  第1995章 貨幣改革 

  等待頓河、伏爾加河流域消息傳來的同時,高文剛又召集本地商站、縣政府及國有銀行代表們開會,商討有關奧斯曼帝國貨幣改革的事情。 

  貨幣改革,其實在後世並不是什麼陌生辭彙,很多國家都經歷過,遠的如19世紀上半葉英國放棄金本位,近的如貨幣上減少十個零的辛巴威幣制改革,都是國民經濟生活中的大事,不到萬不得已不會施行。 

  奧斯曼帝國這次想要改革幣制,說起來也是出於無奈,不得不改!任何一個去奧斯曼帝國各大主要城市做過貿易的商人都會有個切身體會,那就是貨幣問題實在太坑人了!打個比方,你從英格蘭運了一船鐵製品來到奧斯曼帝國士麥那港,售出后得到了大量貨幣,大概率是奧斯曼帝國鑄造的威尼斯樣式的杜卡特,俗稱「金色庚」。這裡我們不討論貨幣成色、真假所帶來的困擾,只單純談論貨幣本身,假設你收到了足量的、沒有破損的、成色十足的銀幣,然後你去了位於希臘的著名港口薩洛尼卡進行貿易。 

  對不起!到了薩洛尼卡,這種貨幣可能就使用不了了,因為這裡通行義大利城邦(主要是威尼斯和熱那*亞)的貨幣,而且是正兒八經的人家鑄造的貨幣哦!這個時候,你必須找一家信譽卓著的貨幣兌換商,然後將手頭的貨幣兌換成當地通行的幾種主要的義大利樣式的貨幣,然後才能進行貿易。 

  這還是在薩洛尼卡,事實上當你去奧斯曼帝國其他城市的時候,會發現當地還有其他形形色色的貨幣,這些無一不在困擾著你,給商業貿易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利。也就是說,這種混亂的貨幣制度其實是反自由貿易的,一直為各國、各地商人們所詬病,但卻又始終無法解決,因為其中牽涉到的利益實在是太大了。 

  現在我們再來談談貨幣成色所導致的問題。其實,在整個17世紀,奧斯曼帝國的財政就一直不是那麼寬裕,這和他們巨大的開銷(包括戰爭開銷)有關,同時也和他們糟糕的徵稅效率有關。但不論哪方面的原因,直接導致的就是奧斯曼帝國財政拮据,國庫里經常無錢,以至於政府不斷鑄造劣質貨幣掠奪民間財富。 

  這在幾次戰爭期間尤為明顯。奧斯曼帝國政府鑄造的銀幣、銅幣其成色之低劣,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以至於本國商人都對其大為嫌棄,開始自發地使用外國貨幣來進行交易,這又加劇了該國幣制的混亂,使得國家經濟陷入了更深層次的危機之中。 

  東岸人在奧斯曼帝國貿易多年,因為貿易順差居多的關係,手頭一度積攢了大量的各國貨幣——從奧斯曼帝國政府和商人處獲得——即便無數次抽樣化驗成色,但仍然吃了不小的虧,以至於後來乾脆自己直接將那些爛貨幣給熔了,做成銀磚帶回國。 

  與這些爛貨幣相比,通過東岸商民之手流入奧斯曼帝國的各種東岸金銀幣,卻大受各階層的歡迎,因為其製作精美、成色十足、型制穩定,因此很廣泛地被奧斯曼帝國商民收藏,然後小規模地在一些地區流通著(大規模流通是不可能了,因為劣幣驅逐良幣),讓東岸政府也小小地發了一筆鑄幣稅的財。 

  而也正是看到東岸貨幣在黑海周邊部分城鎮的廣受歡迎,東岸駐歐全權特使高文剛才想辦法說服了奧斯曼帝國高層,接受東岸人幫忙的貨幣改革,由東岸幫其鑄造全新的貨幣或者乾脆就直接用東岸貨幣好了,東岸政府擔保其不會出現信用方面的問題。 

  奧斯曼帝國高層在猶豫了很久之後,最終選擇了前者,讓東岸人幫助他們設計一套全新的銀幣土耳其第納爾,與東岸元一比一兌換。前提條件是華夏東岸共和國向奧斯曼帝國政府貸款五百萬元,交付方式是東岸政府直接將鑄造好的五百萬第納爾運到伊斯坦布爾,讓他們得以支付已經拖欠許久的帝國官員的薪俸和軍隊的薪餉。當然他們目前還欠了各國商人大筆貨款,但這不是優先需要支付的項目——必要時甚至可以賴掉,至少可以賴一部分——可以往後挪一挪,公務員的工資和軍隊薪餉不發的話,怕是要出大問題! 

  這是高文剛與奧斯曼人磋商了整整一年時間后得到的結果。若放在往常,這個成果恐怕還不容易獲得,但在持續多年的戰爭重壓下,財政早就瀕臨崩潰的奧斯曼帝國最終不得不同意了東岸人的要求,以讓渡鑄幣權的方式獲取東岸人提供的貸款,年利率達5%的優惠貸款。 

  不過奧斯曼人也提出了條件,這個擔負為其鑄造貨幣重任的鑄幣局必須處於奧斯曼帝國的監管之下,最好是在奧斯曼帝國的領土之上。高文剛一開始並不同意這個條件,不過奧斯曼人態度堅決,雙方來來回回多次之後,最後決定將鑄幣局設在離奧斯曼帝國很近的東岸租借地哈吉港,奧斯曼帝國可以派員監製並查詢賬目往來——當然這些外派官員也負責從這家鑄幣局採購第納爾銀幣運回伊斯坦布爾,以三十克銀的對價購買一第納爾。 

  這個條件對雙方來說都是最能接受的。奧斯曼帝國獲得急需的資金用來救急,同時全新的、成色十足的貨幣可以恢復其已經崩潰的信用,迅速恢復國內已經極為凋敝的工商業,從而使政府可以收上來足夠的稅。 

  不用懷疑統一國內貨幣和市場對經濟巨大的促進作用!在這個年代,率先做到這一點的國家如聯合省、英格蘭的工商業都是歐陸最為發達的,統一的貨幣、統一的市場可以極大激發經濟的潛力,讓金錢迅速流動起來,從而增加政府的稅收,達成良性循環。 

  老實說奧斯曼人是不太明白這些道理的,或者說在台上的人不明白,明白人上不了台,總之他們在東岸人勸說下,被動地接受了改革建議,打算以全新的貨幣第納爾橫掃全國市場,驅逐掉那些在裡面大吃鑄幣稅的義大利商人、荷蘭人,掃除國內貿易的各種障礙,為最終建立全國統一市場做好準備。雖然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喪失鑄幣權,但這個年代沒有鑄幣權的國家多得是了,奧斯曼市場就充斥著各國貨幣,反倒是本國政府鑄造的杜卡特(其實也是模仿威尼斯貨幣鑄造的)因為成色低劣而不怎麼受人們的歡迎,所以沒有鑄幣權什麼的都是毛毛雨啦,小意思。 

  更何況,誰規定奧斯曼帝國每一個第納爾都要從哈吉鑄幣局購買呢?呵呵,你太天真了!等到這陣風頭過去后,他們完全可以自給偷偷鑄造一小部分第納爾放到市場上去流通嘛。他們當然會控制好數量,而且也會控制好成色(含銀量只需比東岸人低一點點就好),以免很快就在市場上暴露,總之還是有很多方法的。而且,等到經濟形勢真正改善的時候,還可以通過與東岸人談判的方式再度取回鑄幣權嘛,相信那時候東岸人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了,應該不會過於介意的吧?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奧斯曼人的小算盤打得精著呢,現在急需東岸人鑄造的第納爾來救命,等日後換過一口氣來后,大家再看!當然東岸人也不是傻瓜,不然包括高文剛在內的之前兩任全權特使也不會都想著取得奧斯曼帝國的貨幣改革大權了。事實上奧斯曼帝國是如此之大,三千餘萬人口的規模對貨幣的需求量是極大的,特別是在驅逐了各種雜七雜八的外國金銀幣,統一了全國商業市場之後,這種貨幣需求量在最初幾年的需求量是非常驚人的,東岸人只需在第納爾的含銀量上面稍稍做些手腳,這收益就滾滾而來,擋都擋不住。 

  基本上,大家現在都處於互相利用的狀態,也可以說是雙贏吧,這甚至包括東岸人允諾的貸款:五百萬第納爾貸款的大部分由東岸政府財政擔保,從義大利銀行家們那裡借貸,年利率大概可以控制在3%-4%的樣子,然後以5%的利率借給奧斯曼人,自己也能小賺一筆,多好的一筆生意! 

  這次高文剛召集哈吉縣的國有銀行、商站等相關人員開會,商討的其實也正是這件事情。哈吉縣政府對於他們縣將為奧斯曼帝國鑄造第納爾銀幣非常興奮,因為這意味著一筆極大的稅收。銀行的人員們同樣心情不錯,因為他們又做成了一筆貸款生意,而且金額巨大。他們有理由自豪,因為義大利佬們攥著大把錢卻不敢借給奧斯曼帝國政府,結果便宜了轉了一道手的東岸人,雖然他們肯定也得在其他地方給這些義大利銀行家們一點好處作為補償。 

  而與這些人開完會議后,神清氣爽的高文剛又回到辦公室,給本土寫起了報告。報告內容主要就是與奧斯曼帝國貨幣改革談判的最新成果,同時申請從本土採購一整套鑄幣設備,包括化驗、熔煉設備及蒸汽衝壓設備,這些都是管制出口商品,沒有證是出不來的。 

  時間就這樣很快過去了。9月30日,一艘返航的奧斯曼帝國槳帆船在卡法港靠岸,兩位搭乘的東岸騎兵軍官上岸后便直趨哈吉港,給高某人帶來了有關頓河流域的最新消息:在本月(9月)初的時候,毛君中校率領的八百精騎幾乎未經戰鬥,便佔領了一個被俄羅斯潰兵放棄的小鎮,然後他們在鎮外遇到了來此窺(打)視(劫)的衛拉特蒙古牧民。經翻譯詢問,他們是在伏爾加河右岸游牧的杜爾伯特部蒙古人,正是當年與土爾扈特部一起西遷的蒙古部落之一,目前大概有一萬多帳的樣子,尊奉土爾扈特部的阿玉奇為大汗。 

  毛君請求這位牧民帶他們前往阿玉奇汗金帳所在地。這些牧民一開始堅決拒絕,因為他們看毛君這八百名全副武裝的騎兵不像啥好人,每個人的背包都鼓鼓囊囊的,顯然一路上劫掠了不少俄羅斯人的村鎮,因此疑慮頗深。 

  毛君見狀立刻吩咐屬下們將財物都解下來,厚賄這些杜爾伯特部牧民,請求他們引薦。這些牧民看著面前的黃金有些意動,最後終於同意將他們帶到自己部落的游牧地,至於自家貴人允不允許他們前往阿玉奇汗的金帳,那就不是他們所能管的了。 

  信使的消息就轉述到這裡,因為他們倆人也沒前往杜爾伯特部,而是返回傳遞消息了,這令高文剛有些遺憾,就像追的一本書到這裡戛然而止,沒有結局一樣令人失落。 

  「慢慢等吧,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杜爾伯特部有一萬帳,實在不行先拐了他們也行啊。」高文剛想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