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2057.第2057章 中央谷地(二十一)

2057.第2057章 中央谷地(二十一)

  第2057章 中央谷地(二十一) 

  山間的風有些大。即便穿了厚實的皮衣,但孫悟本依然感覺到有些寒冷。事實上他已經後悔在這一把年紀的時候還過來考察高海拔公路,這應該是年輕人的專利,雖然他一直自認為自己的年紀還不大。 

  公路的起點位於智利中央谷地的博陵縣縣城,一路向東抵達新處鄉。人們可以在這裡稍事休息,補給物資,然後繼續向東進入山區,沿著山間狹窄的谷地穿行,抵達位於琥珀湖(納韋爾瓦皮湖)畔的高湖鄉(後世拉安格斯圖拉小鎮,設立沒幾年)。 

  高湖鄉人口不多,但足以提供往來旅人、車隊所必須的食品、藥品,也可以維修車輛及其他設施,有旅館供人休息,有釀酒業、捕魚業和初級的食品加工業,其實是一個小而全的維修補給基地,是從西邊出山或從東邊進山的必經之地。 

  高湖鄉其實還有一個小碼頭,常年停泊著四艘隸屬於內河運輸公司的72噸級小火輪,用來往返於琥珀湖各處,運輸人員和物資。當然限於船隻噸位的因素,這些小船還只能運輸人員和小件商品,大件商品乃至馬匹、役畜什麼的,仍然只能沿著公路走。 

  不過聽說最近現代特種船舶廠在交通部的施壓下,不得不投入資金研發一種大型平底船。這種船甲板面積大,吃水淺,排水量也不小,非常適合在平靜無波的河湖上航行,可一次性運輸大量人員、馬匹和貨物,在琥珀湖這種封閉水體內,其實比小火輪的優勢更大。 

  據說交通部甚至還打算在此基礎上研究出一種噸位更大、承受力更強的平底船,以載運過河的列車。毫無疑問,這種船最好是鋼製船體——至少甲板得是鋼製的——甲板上留有標準軌道(1500毫米),可供列車行駛上來,然後再留有一些空間修建客艙、馬圈什麼的,差不多就齊活了。 

  這種船其實東岸目前也有其雛形。在江北與保定地區之間,東岸人就專門建造了幾艘用木頭建造而成的大型平底船,可運輸一輛蒸汽機車、一輛煤水車,外加一節客車廂,專門往返於烏江兩岸。但這種木船有一個重大的缺陷,那就是結構強度不行,導致甲板損壞很快,以至於不得不三天兩頭就去進行維修,嚴重影響了使用效率。 

  甚至於,還有的船因為主要支撐部位受損,不得不一修就是好幾個月的,確實讓人很無奈。要想解決這個頑疾,或許只有等到基礎工業水平取得大進步,各項配套產業都跟上后,開始生產高強度的船隻吧。 

  其實海軍對這方面也挺重視的。他們覺得這種技術與他們正在想辦法研究的鐵甲戰艦的技術有共通之處,即一個在甲板上固定鋼製軌道及部分鐵板,一個在船殼上固定鐵板,說起來確實有些類似之處。因此他們果斷與現代特種船舶廠、鐵嶺重工聯合體進行合作,共同投入資金進行研發,以期儘快取得技術上的突破。歐洲人現在在蒸汽技術上進步不慢,東岸人也不能老躺在功勞簿上過活了,現在海軍重點力求在兩個方面取得突破,一是火炮,二是鐵甲。等著兩方面都研究得差不多了的話,就又會像當年蒸汽機帆船艦隊一樣,對歐洲人形成代差了。 

  好吧,以上或許是幾年乃至十年以後的事情,與現在無干,讓我們再把目光轉回到這條穿行於雄壯巍峨的安第斯山脈中的國道上來。這條連接著博陵縣與朔方縣的國道按照規劃應該是二等國道——這裡多說一句,按照東岸有關規定,這種戰略級別的公路必須是一等國道,但在山區顯然不太可能,於是便降了一等——但由於山區氣候、環境複雜,生活條件艱苦,各種物資運輸困難,因此這條道路整體的質量其實是參差不齊的。 

  從博陵縣通往新處鄉這段,因為是在中央谷地平原上,國道修建得十分漂亮,規劃合理、用料紮實,完全合乎交通部制定的相關標準,馬車行駛在上面是又快又穩,再加上兩邊美麗的森林、小溪、農田及湖泊,整個旅程無疑是讓人非常輕鬆愉快的。 

  孫悟本等人是在4月23日從博陵縣城出發的。他們離開毛林河后便直趨這裡,然後在博陵縣採訪了一下該縣剛剛落成的一所中學——博陵中學——對全校教職員工進行了一個簡短的採訪,然後便雇傭馬車一路東行,於當天下午抵達了新處鄉,並在當地一間還算不錯的旅館內投宿。 

  新處鄉現在有4500餘名定居者,以種植業、伐木業和捕魚業為主,生活原本一直就那樣子,直到這條二等國道修建完畢后,往來商隊的數量驟增,當地居民的收入開始慢慢增加了不少,超過了其他很多地區的居民。 

  新處鄉東面的山裡還有幾座不大的石礦、硫磺礦,經營著的本錢也不大,總體而言馬馬虎虎,能賺一些錢,但不會太多。這些礦的機械化程度也比較低,因為這些機器都是需要花錢買的,且售價不菲,這些鄉下土財主們未必有那麼財力去進行投資。 

  4月25日,一行人改車就馬,雇了一個騾馬隊,在幾個護衛的保護下,一路向東,進入到了已經較為寒冷的安第斯山區。兩位年紀已經不小的嚮導一直憂心忡忡的,說一路上絕對不能耽擱,否則可能無法按時抵達山那邊。而一旦被困在山裡,那麼當冬天大學來臨的時候,他們的處境就十分危險了,只能去幾處由政府修建的過冬點——一般是堅固的石頭房子,裡面存儲了一定量的食物、被服和燃料——聽天由命了。 

  眾人沿著山區內的河谷低地行走,這比較容易,也更舒服一些。國道到了這裡,已經不再是二等國道的標準了,而是三等國道,甚至有些路段可能還沒有,凸顯了在這兒修建高標準公路的超高難度。 

  低地遠處可以看到高聳入雲的山峰,近處則有成片的森林或高地。有的高地看似平整,但明顯沒有被開發出來,就那麼荒著。這些高地,很多都是由最近一次冰川作用的冰川沉積物(主要是終磧物、底磧物和冰水沉積物)形成。一些從遠方延伸過來的終磧壠,使這個地區具備了特殊的地貌。 

  有些丘陵產生於兩個冰舌接觸的地方,因此每條冰流都有自己沉積的冰磧物。冰流被丘陵阻隔后,會分為兩支甚至多支,所以這裡的地形非常複雜,風景也特別優美。山區的河流都比較長,流速很快,落差很大,水力如果充分利用的話,可以用來建發電站,建磨坊,建鋸木廠等等。但很遺憾,這裡太偏遠了,氣候也比較濕冷,怕是沒幾個人願意來這而定居。畢竟,現在東岸共和國境內大片上好的土地還空著呢,還等著人去填,這人要眼瞎到什麼地步才會來這安第斯山裡定居生活呢? 

  呃,好吧,這話也許不能隨便亂說。孫悟本就知道,道教總會的那幫牛鼻子們就喜歡在安第斯山上尋找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修建規模龐大的道宮。因為他們認為這些地方環境清新,元氣充足,離天尊的距離也更近,非常利於清修。這些道宮的規模無一例外都非常之大,用料考究,裝飾不凡。反正道教總會有錢嘛,可以不計成本在這裡搞建設,這是別人所無法比擬的。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孫悟本等人行經的這條路線——目前在南智利地區共有三條穿越安第斯山低矮隘口抵達巴塔哥尼亞台地的公路——左右並沒有這樣漂亮壯觀的道宮存在,但聽說那些人已經在覓址了,相信過不了多久就會有新的道宮拔地而起,將天尊的榮光進一步傳遞到這些東岸的邊邊角角。 

  「退縮冰川的融解水,在冰磧壠的附近造成了一系列複雜的谷地。有些谷地會形成面積不小的冰水衝擊原野。這些原野的土質不是很肥沃,所以至今連印第安人都不願意來居住,到處都是低矮灌木叢和樹林。」孫悟本騎在慢悠悠行進的騾子背上,拿出筆記本開始速記,只見他寫道:「但其實這些土地是值得開發出來的。如果有了人煙的話,那麼往返於安第斯山兩側的旅人或商隊會更加輕鬆,頻次會更加密集,這對於東岸這樣一個兩洋國家至關重要。智利地區的人被大山與本土阻隔,會讓人從心理上不自覺地產生一種離心傾向,如果時間久了的話,這種離心傾向其實是會造成不小的麻煩的,因此需要兩邊的人民加強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如此才能消除隔閡。」 

  東岸是兩洋國家,這是每一個稍微受了點教育的國民都知道的事實。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安第斯山以東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經濟發達,是核心地帶。但在安第斯山以西的智利地區,同樣土地肥沃,適宜人們定居。而且這裡漁業資源豐富,礦產資源也讓人十分垂涎,因此同樣是不能捨棄的地方。這樣一來,如何更好地溝通安第斯山兩側,將山西的智利地區牢牢抓在手裡,消除當地百姓的離心力,就成了擺在執委會諸公面前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而解決問題的方法無非就幾種。第一是派駐軍隊在各個要點駐紮,從軍事上斷絕一些心懷叵測之人的念想,維護國家領土的完成。第二是加強教育,普及東岸主義及國家觀念,讓山西人民從小就接受正確的教育,加強國家向心力和認同感。 

  第三點——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加強在經濟和文化方面的聯繫了。而要加強這兩方面的聯繫,橫亘在兩地之間的交通難題是必須要被克服的,也就是說要修路溝通山西和山東兩側,越多越好。 

  目前南智利地區與巴塔哥尼亞台地之間的三條公路,就是在這種思想下由交通部投資修建起來的,其作用無疑也是十分巨大的。以後東岸人若是沿著中央谷地繼續向北擴張(幾乎是一定的事情),那麼屆時交通部肯定仍然會規劃合適的山間孔道、谷地修建公路,以加強兩側人民間的各種交流。 

  而在更北方的潘帕平原上,東岸人也在進行著更有野心的計劃,即修建一條翻越安第斯山脈的鐵路,將智利地區與潘帕平原連接起來。這條鐵路的起點是科爾多瓦,然後一路向西穿越安第斯山,抵達聖地亞哥,並最終繼續延伸到瓦爾帕萊索,一個條件十分優良的太平洋沿岸港口城市,聖地亞哥的外港。 

  如果你再聯繫起東岸人已經開始設想的從鹽城港到科爾多瓦的鐵路、從南村港(經布宜諾斯艾利斯)到科爾多瓦的鐵路,以及從科爾多瓦向北進入查科平原的鐵路的話,你就會明白,他們溝通智利與山東各地的決心有多麼堅強! 

  其中作為各條鐵路樞紐節點的科爾多瓦城,基本上也已經確定未來將作為華夏東岸共和國的首都了,至少是政治和文化上的首都。從地圖上我們就可以看出,從科爾多瓦出發前往智利的話,距離上十分之近,同時這裡離東部核心地區也很近,是一個十分理想的建都地。而一旦未來將這裡從西班牙人手裡奪取,執委會就會第一時間啟動新首都的建設計劃,然後有步驟地進行遷都,將各種部門從東方縣那裡慢慢遷移出來,以緩解當地已經有些不堪重負的壓力。 

  定都科爾多瓦,是歷代執委會慎重考慮的結果,對於維持東岸兩洋國家地位的作用十分關鍵,可以極大消解山西地區人民心理上的隔閡,加強各種文化和經濟交流,使得人民能夠更好地團結在一起。 

  當然了,現在科爾多瓦還在西班牙人手裡,同樣是他們的一個貿易重鎮,拉普拉塔的文化中心之一。東岸人要想將其奪取,還是需要等一個合適的機會,比如歐洲起大亂的機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