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天山雪蓮
張乾雲來內地已經有三天,在這期間,他本想依靠努力將林一元喚醒,可最終還是失望了,林一元除了脈象更加雄壯以外,還和之前沒有區別,以至於所有人都懷疑,以為那一夜見到林一元手指動彈的場景乃是一個幻覺。
“葉姐,港島那邊有客戶催我回去,我打算吃過午飯就飛回去,林大師就交給你們來照料了,要是他醒了,一定不要忘了通知我,也好讓我放心。”第四天早晨,張乾雲見到葉薇竹的第一眼就說明了回港的計劃。
葉薇竹起初有些驚訝,略一思考,臉上浮現出一抹笑意,道:“嗯,你也來這麽久了,那邊生意一定耽擱了不少,回去也好,隻是這段時間辛苦你了,不過你也不用擔心,我會照顧好小林的,有好消息會立馬通知你。”葉薇竹表示了理解。
張乾雲才作出回港的打算,不料長白山那邊就來人了,這一次送回來了不少藥物,除了老山參以及靈芝一類的東西以外,其中居然還有一株雪蓮。
雪蓮一般俗稱為“雪蓮花”,雪蓮花對生存環境的要求特別高,主要體現在海拔高度上,隻生長子在高寒地區,這玩意不止我國有,俄羅斯以及哈薩克斯坦同樣也有,但其中以天山雪蓮最為名貴。
而這一次尋寶小隊帶回來的這一朵雪蓮就是天山雪蓮,年份足有三百年,個頭極大,保存的完好無損。
在見到這一株天山雪蓮的那一瞬間,老瞎子和張乾雲的手都顫抖了,之所以會如此,就是因為這一株雪蓮太過珍貴了。
天山雪蓮的價值是眾所周知的,甚至被傳得神乎其神,有些武俠中,甚至把天山雪蓮描述成了能夠讓人起死回生的靈藥。
現實中,雖然天山雪蓮沒有這麽神乎其技的藥效,但相比一般藥材,它已經是最頂尖的了,乃是藥材之中的王者,沒有之一。
“太好了,有了這一朵天山雪蓮,林大師相信一定會很快好轉的。”張乾雲喜不自禁打量著天山雪蓮,看了一會又喃喃自語笑道:“葉姐,你找的這批人真是太牛了,居然能收集到千金難求的天山雪蓮,看來真是天意呀,天意注定林大師命不該絕。”
聽張乾雲說的這麽興奮,葉薇竹不禁想起了一些關於天山雪蓮的傳說,於是問道:“難道天山雪蓮真的可以活死人肉白骨嗎?”
邊上的老瞎子忍不住哈哈大笑,擺手道:“非也,你說的是中的情節,現實中,天山雪蓮並沒有那種神奇的能力,要說它可以改善人的體質,那是綽綽有餘,就相當於洗毛伐髓吧。”
張乾雲接著補充:“天山雪蓮能否有活死人肉白骨的功效沒有實質證據證明,我覺得,創作並非無的放矢,但首先一點,中出現的一般都是千年乃至萬年份的天山雪蓮,而現實中,莫說千年雪蓮,就是五百年的雪蓮也都絕跡了,所以,判斷天山雪蓮能否起死回生,已經是一件無法考證的事情。”
老瞎子突然覺得很鬱悶,他發現張乾雲這小子天生就是來跟他作對的,一到關鍵時候,就會突然冒出一句,把他說的啞口無言。
然而人家說的在理,事實就是如此。
現如今,夠年份的天山雪蓮的確幾乎已經絕跡,想要尋找,代價是非常大的,因為雪山上的詭異不是普通人所能想象的,每年都會有不少人,抱著發財或是別的什麽念頭,深入天山去尋找雪蓮,結果一去不回的人不在少數。
葉薇竹對藥理並不了解,誰有理她就聽誰的,但是無謂的辯解她絲毫不感興趣,現在最緊要的是將手中這一朵天山雪蓮配製成藥丸,然後喂給林一元服下。
“乾雲,就麻煩了你了,趕快把這朵雪蓮配製出來,也許小林吃了以後,今天就能醒來。”葉薇竹懷揣火熱的期待,將雪蓮直接遞到了張乾雲的手中。
張乾雲笑了笑說:“天山雪蓮的服用方法有很多講究,要是普通的雪蓮,製成藥丸也就算了,但這一朵年份已經達到了三百年,製成藥丸那是暴遣天物,玄門中人,要是得到這一樣一朵雪蓮,會將其煉成丹藥,這樣才能將雪蓮的功效發揮到極致,製作藥丸雖然也屬於煉丹術的一種,卻是最低級的。”
“據我所知,雪蓮的服用方法大致有這麽幾種,其一是煉丹,此物煉出的丹藥絕非凡品,但是現在煉丹術幾乎已經凋零殆盡,懂的人不多,我也隻是聽師父說起過,所以,煉丹這一途徑可以排除。”
“再就是用雪蓮泡酒了,這種方法在民間很常見,也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雖然雪蓮酒沒有丹藥那麽神奇,卻能將雪蓮的藥性,發揮到一個僅次於丹藥的層次。”
“除此之外,就是把雪蓮研磨成粉,兌上別的藥材,然後外敷在身上,這樣雖然也能發揮雪蓮的藥性,卻在無形中損耗大半,最終能被人體吸收的不足百分之十,此乃最浪費的一種方法。”
經過張乾雲這麽一說,葉薇竹明白了過來,也知道該選用哪種方法,隻是張乾雲說的信息量太大,她一時竟懵了,好半天才回過神來,將目光移向老瞎子,這就是葉薇竹的聰明之處。
“小張所言非虛。”老瞎子先是承認了張乾雲的說法,緊接著話鋒一轉:“除此之外,還有一點我略作補充,泡製雪蓮的酒有講究,不是什麽酒都可以的,要想最大程度發揮其藥性,須以猴兒酒來泡製。”
猴兒酒是一種很特別的酒,顧名思義,乃是猴子釀造的。
猴子是最接近人的一種動物,在《生物起源》中有一種推測,說人乃是類人猿進化來的,猿類同樣屬於猴類動物,在很大程度上,猴子與人的習性極為相似,其中就包括飲酒的習慣。
每到秋天果實成熟的時候,叢林中的猴子會開始儲存過冬的食物,將采摘來的水果堆積在樹洞內,無論外界是大雪紛飛,或是雨水連綿,樹洞內總是幹燥的,經過一個冬天的發酵,沒吃完的水果就會慢慢腐爛,最後發酵成了水果酒。
這種水果酒不同於一般的水果酒,乃是各種各樣不同的水果混合成的,所以又稱為“百果酒”,猴子喝慣了這種百果酒,便開始刻意釀造,到了後來,猴兒會特意把采集來的水果放進樹洞內,甚至還會鑿石成缸,將水果放入其中,然後搗碎,用芭蕉葉給蒙上,任由其發酵成釀。
生活在山區的獵戶,通常會以猴兒飲酒的這一嗜好來捕捉猴子,他們將酒水盛放在碗裏,沿路擺成一條直線,最後一碗分量最多,擺在陷阱上頭。
猴兒發現酒水之後,一開始還比較小心,淺嚐輒止,到後來,一碗酒下肚,肚子裏的酒蟲就被勾上來了,便一發不可收拾,直到落入獵人的陷阱,最後命運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