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 民強兵強故而大夏強
他這話的意思誰還聽不明白?
蕭允知笑了:“聽說劉禦史年輕時也是個才子?”
什麽意思?是諷刺他現在年紀大了,還是說他如今沒了才能?
蕭允知才不管他腦子裏在想什麽,他問:“若是讀過書,想必劉禦史也聽說過‘攘外必先安內’這句話,和談一事固然重要,但要為了此事將國之根本放下,孤卻覺得本末倒置。”
劉禦史張口便懟:“那依太子之見,何為‘國之根本’?”
他心中不屑的想:莫非太子是要說朝廷的威信?
蕭允知走到他麵前,吐詞清晰回答:“是‘民’,是百姓。”
在大夏,身份階級的思想仍舊根深蒂固,在權貴們看來,無錢無勢的百姓隻是注定被他們踩在腳下的賤民,在學子們看來,目不識丁的百姓也隻是粗鄙愚鈍的朽木。
至少在這一刻,沒人願意應和太子的話,劉禦史甚至嗤笑一聲。
可從剛剛開始就始終一言不發的皇帝卻開了口:“繼續說。”
蕭允知道:“我隻問一個簡單的問題。”
“蠻族為何會要求和談?”
不等麵露不屑的劉禦史繼續放厥詞,他繼續道:“相信很多主張無限度忍讓的大臣們都忘了,和談是因為蠻族敗了。”
“誠然蠻族多年來都是我們大夏的心頭之患,此次各位對休戰急於求成也並非不能理解。”
“但各位是不是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究竟大夏和蠻族,誰才占主導地位?”
“是我們大夏。”
“大夏地廣物博,人丁興旺,兵強馬壯,所以蠻族多少年費盡心血也仍隻是戰敗的一方。”
“但各位有沒有想過,大夏的強來自何處?”
“是民,是百姓。”
“民強兵強故而大夏強。”
“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倘若此刻我們都將注意力放在與外族的和談上,卻無人關心百姓疾苦,接下來會發生什麽?”
“更重要的是,當大夏因而開始內亂之後,蠻族會隻是乖乖看著嗎?”
大臣們陷入沉思,蕭允知又對劉禦史道:“劉大人還覺得孤在意水壩隻是為了自己的功績嗎?”
劉禦史:……
此戰蕭允知獲得壓倒性勝利,但也狠狠得罪了一幫大臣。
皇帝在解氣之餘,也忍不住提醒太子注意這個“度”的把握,別一下子把人得罪太狠了。
蕭允知受教,心裏卻道:放心,都是精挑細選的人。
被太子狠狠懟過的這些大臣無一例外“偶然”遇到了慧王殿下,並進行了一場推心置腹的交談。
本著對太子的不滿,他們很快結成同盟。
不過言官有個共同的特點——嘴上說的再天花亂墜,行動的時候都慫。
蕭允銘當然知道這一點,所以他要的,也就隻是這些明麵上的支持。
然後,和親大典到了。
就在距離和親大典還有兩天的時候,距離京城較遠的一個水壩出了問題。
不知道是因為偷工減料還是修建大壩時有什麽紕漏,接連三天大雨之後,水壩壁上出現了裂縫。
盡管裂縫不大,卻足以造成人心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