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輕小說の>一個廚子的往事> 第554章 準備上熏醬菜

第554章 準備上熏醬菜

  我現在的工資是六千塊錢,每個月給林燕寄回去五千,自己剩一千塊錢零花。想當初剛開始學徒的時候一個月二百四十塊錢,給家裏寄回去二百,自己留四十夠花。現在掙得多了,花的也多了,有時候一千塊錢沒咋花就沒了。


  此一時彼一時,人最難控製的就是**。當一個人對物質的**無法控製的時候,再多的錢也不夠花。好在我不咋花錢,每個月除了必須花的之外沒什麽花銷。電話費一百,煙錢三百,酒錢一百,再買點洗衣粉、牙膏、香皂之類的生活必需品,剩下的就是接長不短的和朋友喝喝酒花錢了。


  李師傅調到粗糧之後少了一個酒友,新店開業之後崔會計到新店辦公,很少回來,他倆兒不在少喝不少酒,也省了不少錢。現在廚房的師傅沒有十分喜歡喝酒的,酒局少了不少,有時候就是王海濤他們打電話出去坐坐。


  總的來說每個月一千塊錢夠花,小日子過得不錯。


  在外打工不求別的,隻求順心如意平平安安足矣。


  十一月份老店生意平淡,每天在三萬八到四萬五之間,看來賣到一百一十萬是一定的。去年這個時候每天生意是三萬多,今年比去年好很多。


  接到鄭佳琪打來的電話,她說現在小酒館在錦州開了兩家加盟店,生意都挺好,準備過了年到省城開直營店。聽到這個消息為她和薑姐感到高興,她倆兒是把小酒館做起來了,以現在的速度,再過兩年小酒館能開到十家。


  和她打聽了一下葉玉榮和小高的情況,葉玉榮現在是小酒館的麵點老大,正宗餃子師傅,每個月四千塊錢,也算高工資了。她和薑姐給介紹的那個男的在一起過,孩子也在阜新上學,一家三口挺好,很幸福。小高在小酒館炒菜,挺穩當。


  聽到他們挺好我也高興,畢竟是自己帶出來的,都不希望自己帶出來的混的不行。


  鄭佳琪現在還沒找對象,說她家裏給介紹了一個,準備過年的時候回家看看,要是行的話就處處。她今年也快四十了,該成家了。


  老爺子回鐵嶺辦事,回來的時候在省城待了一天,去了“洪記”和“臨江軒”,回來之後找我聊天。


  “在十二線的洪記生意不錯,一天能賣十萬塊錢。我是晚上去的,爆滿,客人非常多。他家的海鮮做的不錯,和咱們濱海海鮮做法不一樣。”老爺子說。


  我說:“他家的海鮮也是咱們濱海廚子做的,隻不過入鄉隨俗,改變一下做法,純濱海做法省城人吃不習慣。”


  “他家麵積沒新店大,但比新店生意好。”老爺子說。


  “開飯店位置挺重要,他家位置好,在交叉路口,門前的停車場也大,能停八十台車。”我說。


  “是,位置好,看著敞亮,咱家新店就是停車場小。”


  “他家是將近二十年的老店,底蘊厚,口碑好,在省城應該是餃子老大。”


  “我還去臨江軒了。”老爺子說。


  他說的臨江軒是霍總和慕總後開的。


  我問:“生意咋樣?”


  “生意也挺好,麵積和老店差不多,一天賣錢額應該在四萬塊錢之間。”老爺子說。


  “那還行,挺好了。”


  提到臨江軒,不禁想起原來的那些老人,杜大鵬,王春海,王大山他們。


  “洪記和臨江軒都有熏醬菜,我看了,幾乎桌桌都點,賣的挺好。尤其是臨江軒,他家做的比洪記好,品種也全,我吃的是叉燒肉、羅漢肚、肥腸裏脊,還有鬆花雞腿,都挺好吃。”老爺子說。


  我笑了,說:“沒少吃呀,你們幾個人?”


  “人倒是不多,主要是嚐嚐菜,一樣都點點。”老爺子說:“我看熏醬菜挺好,適合老百姓吃,咱家上也行。”


  我說:“老爺子您說的茶燒肉、羅漢肚、鬆花雞腿這些不是熏醬菜,屬於涼菜裏的手工活,臨江軒做的好,屬於省城一絕,都是老師傅做的。洪記的是熏脊骨、熏豬蹄子、熏雞翅、熏雞脖子、醬牛肉。”


  老爺子說:“對,我看這些挺好,咱家的涼菜太單一,應該豐富一下。”


  “您的意思是準備上唄?”我詢問道。


  “咱家也應該上。”


  “咱家上也行。”我說:“但給我的感覺濱海人不咋愛吃熏醬菜,熏醬菜大部分都是肉類,濱海人喜歡吃海鮮和青菜,越清淡越好。”


  “不是不愛吃,是做的不好,做好吃了也愛吃。”老爺子繼續說:“我看他們兩家了,主要以家常菜為主,帶海鮮,涼菜以熏醬菜為主,帶小拌菜,熏醬菜是特色,是贏利點。等咱家涼菜就是小拌菜,沒啥特色,到咱家點菜,一問你家涼菜有啥特色?服務員都說不出來,啥也沒有。咱家也應該有點特色,我看熏醬菜挺適合。”


  既然他這麽說了,那就是決定要上,我問:“在新店上還是在老店上?”


  “先在老店上。”他說。


  我說:“上熏醬菜得有一個獨立操作間,還得有火源,主要是得有人會整,還得整出那樣來,要不然白扯。”


  “咱們廚房沒地方嗎?”他問。


  我說:“現在是沒地方,都滿滿的。”


  老爺子沒說話,沉思起來。


  我說:“上熏醬菜屬於增加一個項目,我提個建議。”


  “你說。”


  “您老剛才說得對,隻要做好了啥都有人吃,做地道了就是一絕,能成為特色。既然決定上熏醬菜,那咱們就把它做地道了。現在咱們是三家店,可以選一家店,廚房夠用的,單獨開辟出來一個操作間,找兩個師傅專門負責。每天做好了給其他兩個店配送,這樣能保證質量,還節省人力。”我說。


  “你說的這個是行,這些東西你不是都能整嗎,交給你負責吧。”老爺子說。


  能想到這個結果,找我嘮的目的就是這個。


  我撓撓腦袋說:“老店廚房沒地方,現在我還不能離開廚房,有點難辦。”


  “這事好辦,明天咱倆兒去新店看看,看那有地方沒,從那整。給你配兩個人,你負責教會了,教完之後你再回來管廚房。”老爺子說。


  我說:“那也行。”然後道:“選兩個好人,穩當點的,年輕的不愛幹,最好四十左右歲,能幹長的。”


  “你看王亞信行不行?”老爺子問。


  “他行,那還缺一個呢?”


  “那個人再選,咱倆兒先把這事定了,明天去新店。”


  對於上熏醬菜這事並不反對,我的理解是濱海人不愛吃,但是老爺子說的也對,把東西做好了會有人吃。整體看公司三家店,涼菜確實沒什麽特色,對熏味沒有多大信心,等臨江軒的那些手工製作應該能行,做好了會是一個特色。


  既然答應老爺子了,得提前做做功課,把在臨江軒整理的醬菜拿出來看看,順便想想在這能上些什麽。“叉燒肉”肯定得上的,濱海人愛吃甜的,這個能行。“羅漢肚”和“鬆仁小肚”選一個,先做“羅漢肚”,要是賣不動再換成“鬆仁小肚”。“鬆花雞腿”可以上,“肥腸裏脊”就不用上了,濱海人不喜歡肥腸。“水晶肘子”可以,再上一個“豬頭燜子”,“老火醬牛肉”可以。先上這六道手藝活。


  上這六道菜有點少,再加上熏豬蹄子和熏脊骨,估計這兩個熏味能賣動。豬蹄子不分男女老幼都愛吃,脊骨也行,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自己在家都燉著吃,能賣動。其實脊骨不熏也行,調一鍋好點的老湯直接烀就行,客人也能喜歡。


  到了第二天和老爺子來了新店,沒上樓,先在一樓展檔看看。


  整個一樓是菜品展示區和涼菜明檔以及燉菜檔。菜品展示區在前麵,涼菜檔和燉菜檔在後麵。兩個檔口連在一起,和菜品展示區一樣長。


  燉菜檔四口大鍋,由一個四十多歲的男的負責。涼菜區域很大,有十五米長,相當於一個小型廚房,還不包括裏麵的熱加工間。


  孟宏偉領著我到裏麵的熱加工間參觀一下,參觀之後直接決定在涼菜這上熏醬菜,因為裏麵的熱加工間麵積非常大,設備設施齊全,啥都有,好像就是給熏醬菜準備的一樣。領著老爺子進去看看,他也認為合適,於是就定下來在這製作了。


  地方有了,剩下的就是人選問題了,王亞信算一個,老爺子表連襟兒,保證能在這幹長,可以教他。剩下的那個人老爺子安排的是燉菜那個男的,說是老太太娘家親戚,也能穩當。


  地方有了,人有了,老爺子把總廚李雙良叫過來,說了準備在涼菜這上熏醬菜的事,叫他積極配合,需要什麽準備什麽,同時再安排一個新燉菜的。李雙良對上熏醬菜表示懷疑,說可能賣不動,不如不上。老爺子說不試試就說不行,是不行還是不會?整的李雙良挺沒麵子,也就不再吱聲。


  從新店回來問老爺子王亞信調走誰來接替?他說蔣亞軍老公過來。我說再有兩天就開始廚藝比拚了,等比拚完再整熏醬菜。他說行,不著急,現在地方有了人也有了,慢慢來就行。


  “老譚,叫王亞信整熏醬菜這事你沒跟他說吧?”老爺子問。


  “沒說,咱們還沒確定,沒跟他說。”我說。


  “先別跟他說,我再考慮考慮。”老爺子道:“他那人怪,嘣精嘣靈的,有主意,讓他過去做熏醬菜,他媳婦也在那,這兩口子在一起一般人管不了。”


  我說:“他在老店挺好的。”


  “那是你能狹住他,他服你,要是不服的人管他試試?我還不了解他。”


  “人選你定,我負責把熏醬菜賣出特色,這任務我來完成。至於誰做您得選好人,我還是那個觀點,得能長幹,別把手藝學會了自己出去幹去,咱們沒那些時間培訓。”


  “你有合適人選沒?”老爺子問我。


  “沒有。”我回道。


  “我再考慮考慮。”


  “我等你消息。”


  過了一會兒老爺子問:“老譚你對咱家現在的狀況怎麽看?”


  我一愣,反問道:“您指的是哪方麵?”


  “整體上。”


  “這個說不好。”我笑了一下,“我說說廚房吧,拿咱倆兒現在定的熏醬菜來說,在一個地方製作,然後進行配送,這樣既保證了產品的口味統一,也節省了人力物力,說白了也是開源節流,降低人力成本。以後多家店麵的餐飲業這種模式保證是個趨勢,要不然人力成本不好往下降。”


  “你的意思廚房產品需要統一管理?”


  “是這個意思,咱家現在就應該統一管理,目標明確,要不然都是各自為戰,到最後形成不了特色,沒競爭的是品牌戰略。”老爺子道。


  “對,就這個意思,我能理解,就是說不出來。”


  “咱家得打造自己的品牌,品牌很關鍵。”


  “打造品牌之前打基礎,先把管理團隊抓起來,提高管理能力,我認為這個挺重要。”


  “老譚你說到點子上了,咱家管理人員的能力有待提高。”老爺子說:“一個企業沒管理啥都白扯,啥也不是,管理重要呀——”


  我沒接著往下說,既然他提到這點,就證明已經有了決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