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5、送審(1/2)
張念成對《我不是葯神》特別上心,自己帶著幾百號人風裡來雨里去,花了好幾個月,如今終於故事變成了影像,這是汗水凝聚的。
片子時長總計十幾個小時,現在需要從中剪輯出兩個小時,這不是件簡單的事,費腦費體力,剪輯師就有5個,加上導演張念成自己,六個人全副身心投入到其中。
前面那麼多苦都吃了,哪還會在乎剪輯這點事呢,接下來一周時間,張念成成天鑽在剪輯室里,沒日沒夜的和剪輯師溝通,一同剪片子。
因為意見不一致,他和剪輯師們鬧了不少矛盾,吵的臉紅脖子粗,甚至最激烈的一次剪輯師撂擔子不幹了,是張嘆出馬協調,把人勸了回來。
張念成事後給人道歉,爭吵的時候他說了不適合的話,確實有些傷人自尊。
張嘆是第一次遇到導演把剪輯師罵跑的,以前電影電視劇最多是吵吵鬧鬧,最終形容一致意見,唯獨這次張念成火力全開,由此也可見他壓力有多大。
最終在一陣連軸轉后,片子剪出來了,時長控制在120分鐘,一分鐘不多,一分鐘不少,張念成說他是掐著秒剪的,每剪掉一秒他都心疼的不行,也糾結的不行。
張嘆和製片人趙思露第一時間看了全片,和上一次的版本相比流暢精鍊了許多,笑點也多了,笑著笑著就讓人哭。
張嘆和趙思露都很滿意,沒有修改意見,覺得可以按照這個版本送審。
送審的過程並不順利,張嘆第一時間得知消息,片子沒有過審,許多地方被標了紅線,要求刪減,甚至有的地方整段劇情必須刪掉。
浦江電影製片廠出馬,他們找人找關係,爭取到一次機會,讓他們和審片委員會的委員們當面溝通,只要能說服他們,不是不能改變主意。
思來想去,最終去北平參與見面的是張嘆和張念成,就他們倆,人多沒用,又不是吵架要人多。
就這部電影而言,沒有誰比張嘆和張念成更熟悉,如果他們都不能說服對方,那去其他人也沒用。
兩人坐飛機提前一天到了北平,選了一家離廣電很近的酒店,辦了入住手續,休息片刻,張嘆到隔壁敲門,喊張念成出去和人見面。
「誰?」張念成問道。
他事先不知道今天還有見面安排。
張嘆也是剛才才和對方聯繫上,說道:「是廣電的一位處長,聊聊明天的會。」
張念成精神一振,沒想到張嘆還有這樣的門路,找到了對方的人,旋即想到張嘆和浦江市宣傳部有關係,《人民的名義》就是證據。
兩人來到約好的茶樓,沒一會兒一位青年人出現,穿著白襯衫、黑西褲,蹬一雙黑皮鞋,頭髮短寸,整個人精氣神很好,這是廣電里的一位處長,姓孫,是秦惠芳聯繫的。
孫處長一見面,熱情地和張嘆握手,問候秦惠芳的身體狀況,拐彎抹角打聽張嘆和秦惠芳的關係。
他給張嘆講了一些注意事項,以及上一次審核片子的一些細節,比如有些地方委員們意見不一致,是可以爭取的,有的地方大家比較一致。估計很難改變大家的意見。
張嘆和孫處長說話的時候,張念成拿著筆和紙在記,回到酒店立即投入到審片過程中,和張嘆商量明天會議怎麼說。
第二天,張嘆和張念成來到廣電,見到了9名委員。整個審片委員有15名,但是今天能到的只有9名,畢竟很多人不常駐北平,來來回回挺麻煩的,這還是浦江電影製片廠托關係才促成的。
張念成主講,張嘆輔助。他講的時候,委員們聽的很認真,時不時點頭,這讓他們以為效果不錯,然而當講完后委員們發表意見,卻發現並不是,少許地方同意不動,但是大部分地方依然要刪減。
張念成和對方爭論,對面的人依然堅持己見,不由沮喪不已。
這時張嘆說道:「我大概聽了一下,我說說我的看法,不對之處,還請大家指正。各位都是我的前輩,對電影的理解比我深得多,對我們的電影現狀也了解的比我詳細。華夏電影近三十年來,取得了飛躍式的進步,電影市場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超越北美,這說明我國人民的物質文化需求快速上漲。電影是精神食糧,不僅是娛樂所用,而且應該針砭時弊,能夠帶來正面的社會影響力。」
「這部《我不是葯神》,它不是虛構的故事,是真實發生的,事情就發生在浦江,不過和電影里的結局不一樣的是,他沒有坐牢,他勝訴了,這是法制的勝利,更是人性的勝利。我把這個故事拍攝成電影,不僅僅是因為故事感人,而且是因為它反應了我國社會和制度存在的漏洞,在健康的文明社會之下,有這樣一個弱勢群體,他們買不起救命的葯,他們只能等死……」
張嘆洋洋洒洒講了將近半個小時,這半個小時里,對方的9為評委難得沒有打斷,一個個認真地聽他直到講完。
……
他和張念成出了會議室,上了衛生間,來到吸煙室抽煙。張念成遞給張嘆一根,張嘆沒有接,他不抽煙。
「我是沒想到你這麼能說,口才了得,聲情並茂,我聽的都被打動了。」張念成由衷地說道。
他認識張嘆以來,張嘆說的話加起來都沒有今天多。
張嘆:「盡人事聽天命,現在等他們的結果。」
張念成點點頭,剛剛張嘆講完后,對面的委員們表示要閉門討論一下,讓他們到外面等等。
抽完一支煙,兩人來到會議室外的走廊等候,會議室的門依然緊掩著,而孫處長出來了,憑欄而立,似乎在等他們。
見他們出現,孫處長說裡面討論的很激烈。
張嘆一聽,心裡的希望大了一分,討論激烈說明有人態度改變了,這是好事。
過了十來分鐘,會議室的門終於開了,一位委員出來喊他們進去,說還要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