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明知故問
皇產,顧名思義就是皇家財產。
明麵上雖然算是皇帝的私產,但實際上卻與內庫直接掛鉤,是整個內廷的收入來源。
明朝之前,皇產內庫一直是皇帝本人的私人小金庫,也是後宮宮鬥爭搶最狠的東西,畢竟誰能替皇上掌管皇產內庫,那誰就是皇帝最寵愛之人。
但自朱元璋開創大明登基後,後宮中人,不論皇後還是妃嬪便都不能再染皇產內庫。甚至於把內庫的地位,提到了和戶部國庫一般高的位置。
造成這種局麵的原因並不複雜,隻因朱元璋曾言:‘天下與朕,不分公私’。
而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朱瞻基的兒子明代宗朱祁鈺即位,才在後宮愈來愈大的權勢中消解於無形。
朱元璋的本意自然是好的,向天下人表明了內廷絕不會暗中搜刮錢財。
不過朱元璋肯定沒想到,就因為他一句不分公私,直接導致後代數位帝王,毫無顧忌的把手伸進了國庫兜裏,將國家財政搞得一塌糊塗。
當然,眼下這個年景,朱元璋說過的話還是很好使的,皇產內庫除了李天本人和近侍太監,沒人敢生企圖。
至於國庫和內庫不分公私,眼下的內廷太監,也還沒膽子向國庫伸手。
得知大哥傳召,剛接手皇產半月有餘的朱高燧,心中暗生喜意,不敢墨跡,拽著江保便忙不迭的出了王府。
澄清坊和南聚賢坊同在東城,順著崇文大街一路向北,不過一溜煙的功夫。
坐在奢侈華麗的車廂內,朱高燧一路上就沒老實,三兩句話,便會將話題扯到錢莊上去,惹得江保不厭其煩。
借著朱高燧整理衣冠終於閉嘴的空擋,江保趕忙出聲道:
“殿下,前頭就是聚賢坊了,老奴先下去知會東廠一聲。”
“不用不用。”朱高燧聞聲停下了動作,連連擺手道:
“本王讓馬車直接停在海運大街就是,江總管你還是跟本王好好說說,皇兄召本王到底何事吧,是不是錢莊的銀子又不夠使了?”
江保聞言心中一跳,趙王果然是衝著錢莊來的,看來趙王已發覺錢莊並非是內廷所為了。
“殿下多慮了,內庫中還有幾百萬兩銀子,戶改局那邊也還有一百多兩,眼下銀子還是夠使得的。”
聽聞江保所言,朱高燧額角青筋不自覺的跳動了起來,心中很是詫異。
皇產現在是他在打理,內庫根本就沒有其他進項,除了前些日從晉王手中五十萬兩,哪來這麽多銀子。
誒呀,猛地一拍腦袋,朱高燧突然發現自己漏了什麽,鄭和下西洋哪次不帶回來百十來萬兩,內庫的銀子定是從這兒來的。
自己謀劃的事情出了這麽大的紕漏,朱高燧心裏頓時沒底了,不再跟江保問話,老老實實坐定到了聚賢坊。
“臣弟拜見皇兄。”
錢莊後堂內朱高燧正一板一眼的給李天作禮。
“江保出去了也就一刻不到,高燧你來的倒是夠快的。”擺著手示意朱高燧平身,李天笑嗬嗬道。
“皇兄相召,臣弟豈敢怠慢。”
順嘴一個小馬屁拍上,朱高燧也咧著嘴笑著,趕忙坐到了一旁。
深深看了朱高燧一眼,吩咐江保斟茶,李天輕笑了兩聲,直接開門見山道:
“先前王福與朕說皇產的分潤足足有一百多萬兩銀子,朕想問問你,此事到底是真是假?”
朱高燧聞得問話,神色頓時有些尷尬。
皇產絕大部分都是莊子和田地,怎麽可能有一百多萬兩銀子的分潤,皇上這不是明知故問麽。
不過稍加沉吟,朱高燧馬上明白了李天話中深意,當即點著頭笑道:
“此事自然是真的,皇產有良田萬頃,釀酒製絲熬糖的莊子三十多個,一個月賺個一百來萬兩銀子,再正常不過了。”
看著趙王睜眼說瞎話,江保和王福都有些忍俊不禁,皇上這是要平白吞下這百萬白銀啊。
“甚好甚好,朕把皇產交給高燧你,果然是交對人了。”
拍著手掌哈哈笑著,李天佯做出一副大喜的模樣,當即朗聲道:
“朕原本還擔心內庫的銀子不夠使,這下好了,以後月月都有百萬兩銀子的進賬,朕再也不用為花銷頭疼了。”
李天話音落地,朱高燧端著茶盞的手猛一哆嗦,臉色頓時肉眼可見的慘白起來。
他殫精竭慮這麽些年,好不容易才幹下這麽大的家業,一年掙個兩千萬兩都燒高香了,皇上這就準備要他的命了?
“皇兄,這個月之所以分潤如此之多,主要還是製絲的莊子趕上了好時候,平常情況下,是絕沒有這麽多的。”
“哦?還有這番隱情,那你給朕說說,平常時皇產一個月能分潤多少?”
眼看著自己大哥這是不見兔子不撒鷹了,朱高燧心尖頓時有些發疼,咬了咬牙,緩緩伸出了兩根指頭道:
“回稟皇兄,平常時日約莫……約莫二十萬兩銀子。”
“才二十萬兩銀子?高燧你莫不是在逗弄朕吧,製絲莊子才幾個,一個月就多掙了一百多萬兩銀子?”
“臣弟不敢戲弄皇兄,但平常時日卻是隻有二十萬兩。”
抿著嘴角看著朱高燧一臉小心謹慎,李天心中暗暗發笑,嗒嗒敲著桌案笑顏道:
“那這樣好了,宮裏府庫的存絲還有不少,高燧你都幫朕賣了,到時朕與你三七分賬。”
李天這話一出,朱高燧頓時傻眼了,他雖不知宮裏有多少生絲,但用腳指頭想也知道不是小數。
生絲現在行情可差的要死,他先前不過是隨便找了個理由,真要去賣,他除了自己咬著牙吃下,根本就沒有其他法子。
一想到呼啦啦幾百萬兩銀子要丟,朱高燧心裏難受的隻想暈死過去,當即什麽臉皮也不要了,屈身一拜,把實話說了出來。
“皇兄恕罪,皇產分潤其實根本沒有百萬兩銀子,都是臣弟鬼迷心竅,想借此機會插手錢莊,才做出了這等昏頭之事,臣弟.……臣弟甘願受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