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章 建文現身?
現在整個天下都已經認同自己才是大明的正統皇帝。
他突然冒出來,又能得到多少人的支持,僅憑南京那些勳貴?那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
所以李天並不認為他這次回來是和自己爭奪皇位的。
但到底是什麽原因,李天一時間也沒辦法搞清楚。
思來想去,折騰到後半夜,茶水喝了不下十杯,就連檀香都燒了三四爐了。
李天猛然間想到了一個概率非常低,但還是有可能的可能。
那就是,建文帝大老遠的從隱居的地方跑來,其實就是為了自己即將取消南京陪都地位的這個決定。
“他是來阻止自己這麽做的!”
一想到這個可能,李天整個人頭皮瞬間發麻。
他倒不是被建文帝的這個想法給震驚嚇得,而是因為他竟然還如此的關心大明的安穩,讓李天震驚。
如果他所料不錯的話,這個可能性是非常的高的。
其實可想而知。
在朱棣死的時候他沒有趁機現身和自己爭奪皇位,就已經可以說明,他其實對皇位已經不怎麽在意了。
因為,如果他真的想要和自己征,朱棣剛死的時候,無疑是最好的時機,可是比現在動手要容易的多了。
可他那個時候都沒現身,卻在自己剛剛作出取消南京陪都地位的決定之後,沒幾天他反而現身了。
這正可以說明問題的關鍵。
最適合爭奪天下的時機他沒出現,反倒是在大明即將陷入極大混亂的時候出現了。
正能說明,他其實不怎麽關心皇位在誰手裏,而是關心大明的王朝是否還能繼續延續下去。
一想到這個可能,李天的心就變得十分的愧疚和不安。
他的皇位是穿越到朱高熾的身上獲得的,而朱高熾的皇位是從他老子哪裏繼承來的。
說起來,李天這個冒牌貨中的冒牌貨是真的沒臉和人家這個正統皇位繼承者王對王的。
“朱允炆啊,朱允炆,你倒真是個大大的仁君啊,都到這個時節了,你居然還在關心大明的安危,到真是讓我汗顏啊!”
其實從原本大明的各種皇帝的性格來看,朱允炆其實是和朱高熾最像的兩個皇帝。
他們倆都是以仁慈著稱,都是以儒家的教條作為自己執政理念。
在這一點上,朱高熾可以說是沒一點和朱棣相似。
反倒是朱瞻基和他爺爺從各個方麵來看都很像。
讓李天想不到的是,原本朱允炆完全可以什麽都不管,坐看整個天下的雲起雲落,雲卷雲舒的。
任他江水滔滔,隻要他不出來,不管天下發生怎麽樣的變化,他都可以安享自己的晚年的。
可他並沒有,這次他冒著被人認出來,甚至一命嗚呼的危險,也要出麵來阻止自己,可見他是真的不想讓大明的江山,讓朱家人的皇位,在不到百年的時間之內就完蛋。
他是在拿自己命來讓自己做出正確的決定啊。
他的這個犧牲自己精神才是讓李天汗顏和震驚的地方。
有人可能會疑惑,朱允炆一個藏在深山老林不問世事的和尚,如何能得知宮中這麽隱秘的消息的。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
不管是南京皇宮,還是現在的北京皇宮,有一半以上年過五十的老人是侍奉過朱元璋和朱允炆乃至朱棣的。
誰能保證這些人裏麵,都是對朱棣父子絕對忠誠的。
朱允炆畢竟也當了四年的皇帝,誰能保證,現如今那些在宮裏待了幾十年的老人,沒有對他懷有念想的。
或許是當時自己在和楊士奇等人商議這件事的時候,正巧有個侍奉過建文帝的老太監碰巧路過,聽到了那麽隻言片語。
然後秘密的將這個消息傳到了朱允炆的耳中。
而後劉辨又從朱允炆的口中得到了這個天大的秘密。
出了這個可能,李天是在是想不到,此時滿是對自己感恩戴德太監宮女,他們還有什麽理由來背叛自己。
或許那個傳遞消息的老太監僅是出於對大明未來的擔憂,做了這件事。
也可能是他隻是想把朝廷最新的動態告訴朱允炆,讓他雖然隱居了,也能實時的了解大明朝廷的動向。
這些可能都是有極大的可能存在的。
想通了這些,李天反而整個人放鬆了下來。
“隻要朱允炆不是來和自己搶皇位的,那這個天下就亂不大到哪裏去!”
朱允炆之所以冒著這麽大的風險,也要在這個時候現身,恐怕擔心的正是,南京到時候會出現的絕大危機。
如果預想中的事情真的發生了,除了裏李天能力挽狂瀾,恐怕也有隻有他這個曾經的建文帝,曾經南京城至高無上的存在,還有一絲可能,能阻止事情的惡化了。
他甚至可能已經想過了,如果李天真的一意孤行,堅決要做這件事,而且還沒有挽救危急的手段的話,他就隻能憑借自己殘存的威望來挽大廈之將傾了。
當然了知道現在為止,李天所有的猜測都還是隻是猜測,沒有任何的證據能證明,他此刻的猜測是對的。
李天在猜到這一切之後,他本打算趕緊再寫一封信給楊素問等人,告訴他們建文帝即將現身南京的消息的。
可是他想了想,最後還是忍住了。
他倒不是怕楊素問等人不停自己的命令,去動建文帝。
而是,那可是建文帝,是當今皇室一脈最為忌憚的人物,隻要抓住了他,甚至是殺了他,就能立下不是功勳,封侯拜相恐怕都不在話下。
這種誘惑恐怕沒人能抵擋的了。
即便是楊素問等人能忍住不動手,可別人呢,嶽峰,陳洪,甚至是他們的手下,誰能保證他們這幫人不會動心。
當然了,建文帝能藏身這麽多年,都沒被人發現,要說他在朝廷中沒有人幫忙,李天都是不信的。
再加上他身邊還有很多高手保護。
想要殺了他,也是沒那麽容易的。
相比之下,讓那些頭腦發熱的家夥去冒著觸怒建文或者他身邊人的危險,倒不如,裝作什麽都不知道。
等到合適的時機,自己親自去和他談一談,親自給他解釋自己的想法和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