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金池長老終現身(求推薦票)
此去經年,卻是良辰美景虛設。
這一路西行,法海自是無言。
白日裏一邊坐在馬上趕路,一邊修行《般若波羅蜜心經》,晚上停宿則是參與造化珠,直把行者當做了空氣。
沒奈何,被壓了五百載出來,此時隻想與人嘮嘮嗑的行者,被逼無奈隻能與白馬說話。
一兩月下來,一猴一馬到是聊的有些嗨皮。
小白:“大師兄,大師兄,你為什麽老是要說醜呢?”
行者:“切,你不醜嗎?看你全身上下沒一點毛發,俺老孫那花果山哪怕最小的母猴子都比你好看。”
“……”
隔日
行者:“小白蛇,俺可告訴你,當年俺老孫大鬧天宮之時,那蟠桃金丹可是沒少吃,……說來你也在天上,怎麽沒見你呢?”
小白:“哦,真武大人說,隻是一個什麽叫弼馬溫的在撒酒瘋,不用理會。”
行者:“滾。”
……
以上就是二人的聊天日常,最終結果都是會不歡而散。
不過好在二人也都不是記仇的性格,異日二人便又說說鬧鬧起來。
就這樣,法海與這心猿意馬一路前行,一路之上倒也沒有甚妖怪,盡是一些豺狼虎豹,此時也不用行者出手。這些未成精的野獸,隻是遠遠的聞見白馬身上的氣息自然遠遠退開。
一走便是兩月之餘,又值早春時候,但見那山林錦翠色,草木發青芽;梅英落盡,柳眼初開。
這日下午十分,法海老遠就看見遠處樓台重重,多有殿閣若隱若現於山林之間。
眼見天色漸晚法海對行者吩咐道,
“快些走,前方有似有人家,今晚我們去那借宿一晚。”
行者一聽,便上到高處看了看,果然見遠方有房屋。
“師父眼力也忒好了,都快比的上俺老孫了。前方卻有一處人家,不過好像是個寺廟。”
這行者火眼精金,自是比法海看的清楚。
法海心中一動,寺廟?
按照這腳程來說,隻怕不是到了觀音禪院?
情知在這裏猜測無用,法海便直接驅馬上前,行者見狀,也是緊跟其後。
卻說法海與行者策馬來到這建築前麵,停下來一看,果然是一座寺院。
但見那層層殿閣,選迭廊房層出不窮。五福堂前,兩路鬆篁,一林檜柏。
倒是讓法海想起一句詩來,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隻是法海看到這寺院門牌上觀音禪院的四個大字,心中卻是冷笑一聲。
好一個寂寞無塵真寂寞,清虛有道果清虛。
……
就在法海下了馬,準備進去之時,卻聽院門吱呀一聲被推開,從裏麵走出一眾頭戴左笄帽,身穿無垢衣的僧人,見法海在門前連忙見禮,
“未知是哪裏來的和尚?請進廟裏現茶。”
法海見此人和氣,他也是溫言回道,
“貧僧自東土大唐而來,奉唐王之命,前往西天大雷音寺求取真經。路過此處見天色已晚,想在此借宿一晚,還望行個方便。”
那和尚一聽,乃是東土大唐而來的高僧,心中肅然起敬,忙道,
“快請進,快請進。”
這和尚讓過了法海,又看向了後麵,卻見一匹白馬被一個渾身長毛的東西牽著,頓時大驚失色,
“這是個什麽東西?”
法海腳步一頓,沒有理會直往裏走了。倒是那白馬歡叫個不停,似乎在幸災樂禍。
行者本來還牽著馬樂嗬樂嗬的準備往裏走,一聽這話,頓時惱了。
鬆開馬繩,上前兩步就揪住那和尚,將他一把提了起來,
“你這肉眼凡胎的蠢和尚,不識得俺老孫的威風俺也不怪你。可你不該張口就傷俺老孫。”
說到這裏,行者“啪啪”兩個巴掌就扇了上去。
“這次讓你長個記性,再有下次,俺老孫一棒送你去見觀音那婆娘。”
周圍和尚,見這怪物如此凶猛,頓時嚇得紛紛後退。
“悟空,不得放肆。”
見猴子已經收拾了嘴欠之人,法海也不願此時就將事情鬧大,直製止了他。
那被打的和尚憤憤不平的就要找行者算賬,卻不防行者被師父喝止不欲與他爭鬥。
直跑去裏麵,卻見裏麵有座大殿,上書觀音禪院,裏麵卻正供奉著觀音那婆娘。
行者頓時一驚,直對後麵的法海喊道,
“師父,師父,原來此地供奉的是觀音菩薩啊。”
對師父說話,他卻是不敢放肆。
法海心中此時才確定了此地看來就是自己的第一難了,走進大殿禮拜觀音。
那僧人見這高僧要禮佛,也不再追趕行者,而是上前打鼓。
行者本就不會拜觀音,此時便去給師父撞鍾。
隻是一直等到法海禮佛完畢,這行者還是兀自隻管撞鍾,或快或慢,吵的眾人煩悶。
那和尚罵道,
“果然是個不識禮的,既然已經禮佛完畢,卻還撞什麽鍾?”
行者豈是那肯吃虧的人,此時礙於師父吩咐不能動手,他卻是故意哂笑一聲道,
“虧你還是和尚哩,須不知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道理?想必平日裏也是偷奸耍滑,今天多出來的鍾,就當俺老孫送你們的。”
一句話直噎的眾僧無語,這鍾沉重無比,平日裏眾人本就很少敲,偏偏此時被這怪東西說中短處,一時倒不知如何是好。
隻是行者這一通亂敲,卻將寺廟裏其他人都給驚動出來,眾人紛紛罵道,
“哪個野人在這裏胡亂敲鍾?”
行者一躍而上,站在鍾上居高臨下道,
“是你孫外公撞著耍子。”
眾人一見是這麽個東西,頓時紛紛叫罵起來。
行者也不落後,雙方你來我往,卻正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也讓行者過足了嘴癮。
法海也不製止猴子,全當聽雜耍了,隻等此地幕後之人出現。
果不其然,這幕後之人沒讓他等多久。
“何人在此喧嘩?”
卻正在雙方你來我往罵到歡處之時,一道蒼老的聲音傳來。
正與行者罵陣的諸多僧人紛紛閉了口去,望向聲音傳來之處。
隻見那大殿後麵,兩個小童攙扶著一個老僧走了出來。
正是本院老祖,金池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