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之重振北疆> 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決高下

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決高下

  遠處,去卑的十幾名匈奴將士也湊了過來,湊熱鬧看一下最終會是個什麽結果。


  那隊率不想浪費時間,直接攻了上去。他挺身而上,為了保證精確擊打,先是用一個直拳朝著麵門而去。


  匈奴百夫長本以為對方會先用腳踢的招術,沒想到竟然是單拳。他心中冷笑,這拳能有什麽力量,一會他揉身而上,吃定他了。


  他抬起左手去擋這一拳,然後抬起重心,準備施展貼身摔跤的伎倆。


  “咚!”


  “唔~”


  匈奴人手臂一陣吃痛,連身位都退了半步。“怎麽可能!這拳怎麽這樣有力氣!”


  隊率不等他歇息,又來上一腳。這一腳是看準那匈奴人接了一拳後,身影呆滯,瞄準他皮甲正麵踹過去的。


  旁人看到他踹向皮甲,心中不由得捏了把汗。這一腳要是沒踢好,搞不好腳趾會骨折,畢竟皮甲也是堅實無比,抗穿刺能力不足,但是在防禦削砍,擊打方麵可是很不錯的。


  警衛營隊率自然深知這點,他這一腳才不是以踢疼人為目標,而是要結結實實的踢倒。隻見他左腿不僅起吃撐作用,還往蹬地發力,將全身的力量匯聚在右腿上。


  右腿腳麵並不繃直,而是以鞋底踹在皮甲堅實的表麵之上,這一腳就是讓對方結結實實的承受全部力道。


  “咚!”


  那匈奴人用皮甲硬扛了這一腳,他的甲沒有任何損壞,可是人卻沒站住,直接翻倒。


  沒辦法,他的站位是剛才接完那一拳之後的隨機站姿,重心還沒落穩,被這全力一腳放倒十分正常。


  那隊率動作一氣嗬成,他起身躍起,一肘砸向匈奴人麵門。


  匈奴人兩次力量都完敗,早已心生畏懼,看到那一肘砸了下來,急忙抬雙手去擋。


  “哢!”


  “啊啊!疼死啦!”


  那匈奴人雙手全都骨折,疼得撕心裂肺,在地上打滾求饒。


  軍中講究的就是快穩準狠,不搞什麽花架子招數。剛才一個拳一腳再一肘,招數稀疏平常,卻攻擊位置準確、招招充滿力量、動作一氣嗬成。旁觀者都對這樣的打法佩服得很。


  隊率說道:“這人穿著皮甲,估計是個小頭目,帶回去拷問。”然後看向那對舅甥,說道:“這兩個也帶回去,問問什麽情況。”


  “諾!”


  俘虜帶走以後,去卑集合兵馬,下令道:“我們掩護那邊發動奴隸燒掉浮橋和木材。估計一會還有一場惡戰,都不許放鬆!”


  將士們快速進入預定的伏擊位置,配置好火箭和鳴鏑,讓匈奴追兵看看什麽叫做財大氣粗。


  耿清這邊指揮工程兵正在布置燃料和火種,在兩百多奴隸的配合下,很快找到了全部浮橋和材料。


  這些奴隸中胡人比漢人要多,可是他們都對匈奴人無比痛恨。這兩天修浮橋僅吃一斤食物,又有十幾個人痛死累死了,而且據小道消息說,他們修成浮橋那天就沒有吃食,徹底沒用了。


  他們早就心生逃遁和反抗的心理,隻是力量相差懸殊,誰也不想冒然送死。今天遭遇突襲之後,他們經過最開始的混亂之後,紛紛捉住看守,響應漢軍。


  經其中頭領介紹,現在浮橋已經修好一座可以通人的,原計劃三天內再搞好兩座可以通行戰馬的,一座可以過大車的橋。


  找到全部橋梁和材料後,耿清指揮奴隸渡過浮橋,安排工兵準備火種,一舉燒毀浮橋和材料。衝天的火光,在十裏以外都可以清晰看到。


  匈奴有五百餘快速上馬的騎兵和幾百附庸漢軍朝著火光趕來。在他們眼中,雙方兵力相差懸殊,城中的襲擊者肯定已經撤退,他們過來是控製秩序,參與滅火的。


  所以,五百匈奴騎兵甲械不整,幾百漢軍附庸抱著專程滅火的覺悟,連武器都沒有攜帶多少。


  “太狡猾了!竟然把浮橋和材料都點了,這可要好大力氣才能撲滅啊。”


  “是啊,我看這些材料沒戲了。要不然等到白天讓奴隸過來,交給他們好了,咱早點回去歇息歇息。”


  “唉?你看那邊是不是有人影啊?我是不是眼花了!”


  “我哪看得到啊?晚上沒了火把,我是啥也看不見啊!”


  “嗖~”


  “嗖~嗖~嗖~嗖!”


  一陣陣刺耳嘶鳴聲,掩蓋一切人聲,這種鳴鏑齊射發出的聲音異常尖銳,不分敵我都會被他強烈刺耳的聲音所震懾。


  鳴鏑俗稱響箭,當這種鳴鏑幾百支齊射的時候,那恐怖的聲音足以讓人短暫失聰,甚至能使人僵直、昏迷。


  如果非要和後世的聲音比較的話,可以確定那聲音較像大號竄天猴,但持續力更強。實際效果有點像車輛防盜警報,數百個警報齊鳴,那場麵肯定可以亂人心智。


  這種被稱為鳴鏑的箭矢,據稱由著名的匈奴單於冒頓發明推廣,一度成為匈奴人的厲害殺招。幾百年下來,已為各方所知,但依然可以在戰場上起到發號施令、殺傷士氣的作用。


  去卑他們就用這種曾經是匈奴人驕傲的武器,拉開了伏擊的序幕。而且他們不僅隻射一批,而是不停地齊射鳴鏑。


  這種持續的噪音,驚擾了騎兵們的戰馬。馬匹甩飛騎手,踐踏軍陣,讓突然遭到襲擊的匈奴人更加混亂。


  連射了五支鳴鏑以後,去卑見好就收,帶著伏兵撤向岸邊,搭乘早已準備好的羊皮筏劃過汾水。


  匈奴千夫長大怒,方才的齊射雖然恐怖,但是看人數估計不超過兩百。他這裏總計近一千人,後麵還有步兵正在趕來。人數對比相差懸殊,打成這個樣子太丟人了。


  他命令手下用皮盾、木盾掩護,以密集隊形追到河邊展開對射。他這隻兵馬雖然近戰實力不佳,麵對漢軍也許會吃虧。但是對射嗎,嗬嗬!

  他們追殺到河邊,看到那些羊皮筏已經靠岸,人數果然是百餘人左右。不過,他們的目光肯定不在羊皮筏之上,而是被對岸的火把、陣地所震懾。


  耿清早已率領剩餘兵馬在對岸等候多時。他們也準備了皮盾、木盾,掩護射手準備對射。


  既然兩邊都是弓箭手,又隔著汾水,那就對射,決個高下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