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之重振北疆> 第二百二十二章 伏兵四起

第二百二十二章 伏兵四起

  這就是左於陸王整日放牧,接觸新西涼軍太少。他要是多了解一些的話,就會知道這些人,早就想除掉他,奪回他腳下的土地了。


  他們所走得這段路,是兩山之間的溝穀。這條路方便通行的寬度約有兩百步,已經通行了四五十裏,方向依然是自西向東,沒有改變。


  道路北側的山丘有大量樹木,雖然在冬季毫無生氣,但也正好遮擋住了西北風。南側的群山比較陡峭,一看就知道是極難攀爬的類型。


  左於陸王看著溫暖的陽光升到了最高處,不由心情不錯。他問向一旁的侄子道:“你知道這種地形是怎麽來的嗎?”


  他的侄子長得濃眉小眼,一看就是擅於思索的那種。他想了想,說道:“這道溝寬闊筆直,簡直是專門為我們行軍而生。所以,我猜是天空中鷹神,專門為我們開辟的道路。”


  左於陸王聽了,哈哈大笑道:“你小子真有些想法!這個分析很厲害,可以讓各部多多宣傳。”


  一旁的兩名侍衛得到指令,趕緊傳達給各中下層頭領。


  左於陸王繼續對他侄子說道:“其實我想說,這條路必然是大河衝擊而來。”


  “哦?這是為何?”


  “你看,這裏自西向東,幾十裏路,直接通往河水。我猜通向河水的地方肯定平坦,正好是這條河流以前注入河水的地方。”


  “另外,這裏的山很有特點,北邊的山比較平緩,而且有不少崎嶇小路通往山中。可是南邊的山非常整齊,而且過於陡峭,簡直是一堵石牆。”


  “這說明,這裏肯定有條大河,自西向東流注入河水,常年衝擊之下,就構造出了獨特的樣貌。”


  他侄子說道:“這,這,真的假的?”


  左於陸王說道:“有很多很多事情,我也不知道它深層次的原因,所以解釋不了。但是走過很多的地方,我覺得其中有些共通之處。”


  突然,前進的隊伍停下來了。左於陸王奇怪,他還沒下令,前麵就擅作主張,是不是想試試他的手段了?

  “不好了!不好了!前麵山上有人探頭觀察。”


  斥候急匆匆地大聲稟報,搞得周圍一圈人都緊張起來。


  左於陸王知道可能有敵人埋伏,他下令全軍備戰,前部先鋒立刻探查前方有無寬闊地域。後麵的合後也布置防禦,保障撤退道路的安全。


  他還不很緊張,畢竟對手隻是全無種羌,這種中等規模的羌人部落。單憑他們設伏,也隻能暫時阻擋他們的步伐,很難給他們造成太多傷亡。


  左於陸王的命令很快得到貫徹,先鋒與合後,很快就將消息反饋給他。這些消息匯總到他這裏以後,驚得他汗毛倒立。


  “這埋伏的手筆,絕非出自羌人之手!”


  左於陸王根據情報得知,前方直到河水邊上暢通無阻。可是在道路向南轉向之後,那裏有五千羌人列陣等著他們。


  右側陡峭的山上,冒出幾十個腦袋張望。由於山嶺的高度和陡峭程度,匈奴人無論如何無法清除這些家夥。


  後方的情況最為詭異。在他們不久前通過的一段比較窄的路段,竟然出現了大片碎石、溝壑。


  這些東西顯然是蓄意破壞,雖然馬匹可以輕易跨過幾道七八尺寬的窄溝,可是輜重完全過不去。更何況那一段被人扔了大小不一的碎石,馬匹跑過去,也半殘廢了。


  斥候們以為這是羌人的小把戲,前麵的將領和千夫長躍躍欲試,想要擊敗軟弱的羌人。可是他知道,這個布置不簡單,單憑羌人不會有背後的那個手筆。


  主動權似乎還在他手中,可是要怎麽做呢?


  全力進攻羌人,先把那五千人擊敗,追殺到他們的部落。可是這樣的話,很有可能在後路不暢的情況下,深入敵境,感覺有點冒險。


  搶占北側山脈,以逸待勞。這樣確實不會輸,而且補給足夠一個月內。可是,他們是來滅全無種羌的,不是對峙來的。


  命令合後部隊填補窄溝,搬走碎石,這樣便於聯絡高奴方向。這個行動在他看來是必須操作的,不管他要不要撤退,保持跟高奴方向聯絡的暢通是必須的。


  於是,久疏戰陣的左於陸王,犯了一個新手指揮官最常犯得錯誤,他命令部隊分別同時執行了上述三個任務。


  他命令七千前鋒進攻羌人,盡力擊潰,但不用追殺。


  然後合後兵馬,在保持戒備的情況下,下馬清理障礙。


  最後,中路兵馬分出兩千兵馬,進入北邊山嶺。讓他們開闊視野,拓寬中路的陣型。


  如果是更優秀的指揮官,肯定會集中力量在一個方向,哪怕這個決策並非最優,但一以貫之總會有些許成果。


  他倒好,什麽都要考慮,卻不能有取舍。伸出兩個拳頭打人,就已經非常無力,更何況分頭執行三個任務呢?


  也許,他適合做一個部落的綜合管理者,放牧、練兵、襲擾、壓製其他部落都做的不錯,但哪一項都做不太好。因為他想太多,又不能取舍。


  很快的他安排的效果,就被山嶺上的斥候兵發現,並透過烽火、號角,準確的傳遞給張既、於毒和全無種羌首領。


  “兵分三路啊,這比預想的分兩路效果還要好得多。傳令下去,決戰時刻已到,各部全力廝殺!”


  一時間擂鼓震天、號角齊鳴,新西涼軍伏兵盡出。


  黃河邊,殺向全無種羌陣地的匈奴兵發現,對方毫不吝嗇箭矢。而且這些箭矢,竟然全部是鐵質重箭,沒有盾牌和厚皮甲根本抵擋不住。


  更為要命的是,從黃河上遊孟門山和瀑布處,竟然衝過來十艘貨船改裝的戰船。看旗號赫然是新西涼軍的戰船。


  馮濱等人早已等候多時,幾十年都生活在這一段河道的他們,非常清楚哪裏方便隱藏船隻,十分熟練各種情況下的駕船控製。


  他們的位置剛好可以從東北、東南兩翼夾攻匈奴軍前鋒,每艘船上都配置有二十名弩手,和四十架闕張弩,兩輪點射手就幹倒了五十幾個匈奴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