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之重振北疆> 第二百九十九章 荊州人物

第二百九十九章 荊州人物

  張錄回道:“由於長期的戰亂,整個幽州多數人才已經投靠附近勢力。”


  “比如中山的甄家與我們貿易往來較多,但與袁家關係緊密,倒想我們很難。如果說在野的人才也有,但估計很難投靠我方。”


  童遠微微歎了口氣,誰人不知幽州多英傑,可惜來得太晚已沒份。


  張錄繼續道:“例如右北平無極山中有一名士田疇,他原本追隨於劉虞,劉虞被害後暫時被公孫瓚所困,但他毫無畏懼駁斥公孫瓚的麵目。後來在公孫瓚手下的活動下,終獲自由。”


  “興平初年,他立誓為劉虞報仇,但痛恨無力改變現狀,率領所有幾百宗族和流民,進入徐無山中隱居,親自耕種,營造了一方樂土。”


  “後麵戰亂又起,百姓都來歸附,幾年間已經匯集三千多戶,居住在右北平無極山中。”


  “我們與他建立了貿易往來,他對於四海商幫救助百姓的宗旨很是認同,但對我西涼勢力較為厭惡,幸虧他對四海商幫屬於河東及我軍知曉有限,所以才能在無極山建立一分部。”


  童遠感歎道:“值此亂世,能夠救助百姓,實在是了不起的人。可是,此人為劉虞盡忠,為何不與劉虞之子劉和,一同為袁紹效力,攻打公孫瓚呢?”


  張錄說道:“此事我也不知,隻是那邊分會介紹,田疇注重禮儀、法律,將當地治理的很好,卻不願意與袁紹一方有所來往。”


  “我估計他可能是真的心係百姓,一心為劉虞報仇,看破袁紹麵孔,且不願參與世間爭霸之中的那種隱士。”


  童遠感歎道:“此亂世何其多黑暗,又何其多光明乎。”


  他又問道:“可有打聽到公孫瓚手下有一將領,名叫趙雲?”


  張錄說道:“還沒有這方麵的情報,尤其是公孫瓚近日非常敏感警惕,嚴令手下不要接觸奇怪的外人,所以那裏的情報較難打聽。”


  童遠也沒有辦法,隻能讓張錄繼續依計劃行事,為後麵對抗袁紹做好準備。


  於是,建安二年夏,新西涼軍開始徹底光複並州的戰備。


  張既、耿清等主抓北方各郡事務,為大軍北上做好充分準備。


  於毒、申隆、呂健等也整飭防務,準備在秋季打好前哨戰,爭取為冬季大戰開一個好頭。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但有一片土地暫時免於大規模戰亂、饑荒和瘟疫,成為當時天下士族、百姓聚集的地方,那就是荊州。


  劉表入主荊州僅僅七年,就聯合本地知名士族蒯家、蔡家,迅速安穩荊州八郡。


  又任用實力強勁的大將黃祖,擊退袁術及其手下大將孫堅,斬斷袁術糧道,從背後支持了曹操於初平四年在匡亭大敗袁術。


  除了自身有一定實力外,劉表還運用“聰明”的外交手段,在各大勢力之間,謀求了自身安全與發展。


  劉表在關東諸侯聯合討董的時候,出於自身身份原因和投鼠忌器的原因,與劉虞一樣采取了觀望態度,但為了爭取名聲,上表舉薦袁術擔任大郡南陽的太守,站隊表態。


  董白、童遠、李傕、郭汜、賈詡等人反攻長安,逼死王允、趕走呂布以後,李傕命令天下不得互相征伐,要以他為首開創新的時代。


  他派遣黃門侍郎鍾繇,拜劉表為鎮南將軍、荊州牧,封成武侯,假節、開府儀同三司,並讓他統領荊州的基礎上,都督交、揚、益三州軍事。


  這個待遇可謂是讓劉表當了整個南方的主人,而董白、童遠可是新西涼軍浴血拚殺兩年之後,才一起獲得接近的待遇。


  可惜李傕實力不足,再怎麽嘔心瀝血爭取天下太平也不過是黃粱一夢,如今他已入地獄,劉表可不會為他讚頌謳歌。


  同時,劉表八麵玲瓏,他接受李傕的安排以後,立刻對長安示好。但另一邊又和袁紹結盟,牽製袁術發展,是袁紹、曹操同盟能夠撕破包圍網的少數但關鍵的盟友。


  劉表初期表現不凡,經濟民生頗有建樹,吸引了一大批士族、寒門、百姓等進入荊州,其中包括諸葛亮、徐庶、裴潛等一批日後最頂級的文臣。


  可是,他也有一些很致命的問題。


  得到荊州士族支持,是劉表入住荊州的關鍵,但這也是一把雙刃劍。即使用出聯姻、拉攏、放權等一係列辦法,也難以集中力量。


  例如,駐守在江夏的大將黃祖,他與劉表的關係是一種同盟,接受節製,而絕非聽從命令的狀態。所以,無法集中力量於某一個方向,盡力發展。


  其餘士族、豪強武裝也多是類似,再加上時間短、年齡大、能力所限等原因,他也無法組建一支實力較強,聽他自己指揮,類似於北府兵的武裝力量,所以沒有辦法破局。


  劉表向西、向南都有一定影響力,在劉焉還在時就從輿論道義和戰略態勢上處於優勢。劉焉死後,劉璋繼位,更是被劉表煽動叛亂,將甘寧等一眾能人拉往荊州。


  但是,他並沒有足夠的力量征討益州,並且隨著有稱帝**的劉焉去世,他進攻益州的輿論優勢也逐步失去。


  另外,荊州地域遼闊,南部生活著大量各族部落,一些占地為王的豪強不時叛亂,也束縛了他的手腳


  再加上他的年齡已經有五十五,愈發力不從心,不像單騎入住荊州時那樣有魄力,所以荊州的發展陷入了僵局之中。


  但他也轉變思路,改為學習周文王姬昌,韜光養晦、以德服人,對北方來的士族給予優待,讓他們在此安居下來,為自己和子孫效力,徐徐發展事業。


  ……


  “劉牧非霸王之才,他雖然以西伯自處,但日後定然敗亡。”


  名士王桀與司馬芝對視一眼,兩人都略有驚異神色。


  而剛剛發出驚人言論的是河東裴家長子——裴潛。


  裴潛在荊州居住近十年,已經是南下士族中極有名望的一位。


  他與王桀、司馬芝關係極佳,後兩人也是南下士族中的年輕翹楚。


  王桀問道:“劉牧虛懷若穀,雖然不以軍事聞名,但勢力龐大,文行何出此言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