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 鬼才再破僵局
曹洪、郭嘉等人終於登上白狼山,他們正好看到遠方山坡上,大勝之後曹操意氣風發威武霸氣的樣子。
“主公,我們的其中一個夢想實現了啊!”郭嘉發自內心地感歎道。
曹操也看到步兵抵達,望向白狼山立刻就鎖定了郭嘉頎長俊俏的身形。
“沒有奉孝的兵貴神速,這一仗根本打不成,也無法突破黎明前最後的黑暗。”
“有那麽一瞬間,吾以為會見不到奉孝了,如今能共享這大勝的喜悅,實乃人生快事啊!”
兩人遙遙相望,內心卻火熱地站在一起。
“二哥!”
“雲長!”
“大哥!三弟!”
劉備、張飛興高采烈地尋了過來,關羽也立刻撲了過去。兄弟三人相擁在一起,人生真的沒有比一同消滅胡虜,安定北疆更痛快的事了。
他們三人總有一種預感,哪怕十幾年顛沛流離,但現在共同拚搏取得這個成就也是值得的。
閻柔、田豫、牽招等人也都歡慶起來,他們幽州邊軍苦烏桓蹋頓久矣,甚至因為那袁紹的扶植,幾人還被迫成為蹋頓的手下。現在,這樣的日子終於由他們一同努力終結了。
此時,不分曹軍、幽州邊軍還是劉備軍,全都歡呼起來。他們共同有一種感覺,那就是這場大戰不管會不會被後世重視,至少這一刻真的大幅改變了桓靈以來,幽州逐步惡化的局勢。
曹洪大喜,覺得應該大擺宴席,甚至眉飛色舞地暢言,要找一些舞女歡快幾天才夠痛快。
郭嘉見他這麽開心,忍不住潑冷水道:“這一戰主公他們浴血鏖戰,將軍終究沒有大功啊。”
“這……軍師怎麽這麽掃興,俺可是一直聽從孟德命令,必須保護軍師呢?”曹洪知道郭嘉並非挖苦,所幸埋怨幾句。
“嘿嘿,子廉將軍也是我軍的福將,現在還有一個重大戰功,不知想不想要?”
“哎呀呀,軍師最厲害了,俺曹洪最聽軍師的話,快幫幫俺吧。”
郭嘉往附近一處山坳一指,說道:“那夥敵兵竟然反方向逃跑,這很不烏桓,想必有些逃跑的大魚,子謙能不能抱著舞女暢快玩耍,就看能不能活捉……子謙將軍?”
他回頭一看,曹洪早已不見身影。
“殺啊!殺啊!”
曹洪帶著百餘騎呼嘯下山,神色瘋狂地衝向正偽裝逃竄的袁譚、郭圖等人。
郭圖與袁譚對視一眼,知道別無選擇了,連忙跪下請降。
“烏桓雜碎去死!”曹洪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刀將烏桓奴隸樣子的郭圖劈成兩截。
袁譚大驚,急忙喊道:“吾乃袁譚!願意……”
“哢嚓!”他話還沒說完,就看見自己和曹洪等人身影突然變得好遠,然後天旋地轉,俯視了整個山穀戰場。
“我的頭頭飛了啊……呃”
袁譚、郭圖都被曹洪斬殺,後來通過其他俘虜指認才知道,這兩奴隸樣子的家夥竟然是這兩個重要頭目。
曹操本想捉住兩人,作為袁家投靠烏桓的證據,結果被曹洪誤打誤撞都給抹除了。這樣哪有什麽宴席舞女,僅僅給他正常的殺敵的田產獎勵。
曹洪這才後悔沒聽完郭嘉的話,就急匆匆地搶人頭了。
白狼山主戰場大勝以後,烏桓主要各王全部誅殺。
可是,蹋頓老巢的柳城這邊,依然有留守的大將和頭目,他們收攏了撤回的步兵,共有4萬兵馬堅守柳城。
曹操這回率領3萬步騎兵直抵柳城,其餘兵馬還要看守俘虜,這樣一來兵力依然沒有優勢。
可是士氣方麵,就截然相反。
烏桓軍全靠物質獎勵和空口許諾,才讓奴隸兵勉強繼續堅守。曹軍則不需要再做動員,就全軍上下氣勢如虹。
如此隻圍困了3天,就有上千奴隸私自逃出城來,還有幾個小部落頭領,派人出來請求作為內應。
全軍上下氣勢大振,可郭嘉卻懂得曹操心裏的真實想法。
“咳咳……”
拖著病疲之身,郭嘉再一次為主公解憂。
“奉孝!吾不是說過你要好好在後方大營靜養的嗎,怎麽又到前線來了?”
郭嘉微笑麵對曹操的擔心,伸手指向柳城城牆。
曹操看了看,這柳城他已經看了三天,現在又有什麽不同呢?
郭嘉神色突然嚴肅起來:“主公,那城牆上防守的多是奴隸兵,其中有半數是漢人,此等漢奸當然可以屠滅!”
曹操無比驚歎,又看了看柳城,臉色從驚歎逐漸變為喜悅。
其實,由於許諾的獎賞很多,再加上這次出征用了太多河北的儲備和轉運來的物資,接下來一段時間後勤壓力非常巨大。
如此士氣必然受損,遠處的鮮卑人也可能會南下,取代烏桓繼續侵擾幽州。
思來想去,他需要一次劫掠獎賞士卒,並補充物資。最好能將烏桓人占據的柳城屠城,以此警告鮮卑和公孫度等多方勢力。
屠城的主意已定,可是缺乏充足的借口,強行這麽做,倒是能驚駭鮮卑、公孫度,但也會讓他名聲受損,不利於接下來的計劃。
郭嘉一眼看出問題所在,指出柳城守軍有大量的漢奸奴隸。屠滅無恥漢奸,即使他人背後說三道四,也遠勝強行施展,或者放棄這一計劃。
“傳吾號令,除主動投誠者,全軍肆意劫掠,城裏不主動投降的漢人,一個不留!!!”
“諾!!!”
曹操大軍發起瘋狂地攻勢,行軍千裏之遠,現在他們的精神和都要瘋狂放縱。
除了劫掠屠城,夏侯淵等也被安排去追擊趕著牛羊逃竄的部分烏桓人,具俘虜透露,全部拿下有超過百萬的牛羊。
幽州邊軍和劉備軍沒有被安排參與這一行動,一來是需要留些兵力防範。二來,屠城劫掠的物資也是曹軍嫡係的,哪些賞給他們由曹操安排。
柳城這邊裏應外合瞬間攻破。相當一部分奴隸兵因為家人原因,還抵抗了一陣,結果他們及其家屬全部遭到殺戮。烏桓人反而見風使舵,紛紛主動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