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之重振北疆> 第772章 信裏全是洛陽的事

第772章 信裏全是洛陽的事

  屯田軍依舊為新西涼軍基礎,新吞並的荊州北部是十分富裕之地,士卒可以實現之前屯田軍的待遇。


  若不是政治上有上升空間、家人有地位以及官兵一體都參與生產,很多富裕地區的兵馬還不願意入屯田呢。


  如此屯田軍有張繡、張燕、公孫瓚、申隆、吳懿、那樓這六員正號將軍為最顯赫將領。


  文聘、嚴顏、杜長、劉辟、龔都、焦觸、張南、黃崖、楊阿若、裴元紹、胡車兒、楊秋、雷同、楊懷等一批骨幹擔任雜號將軍或者校尉為屯田軍中堅力量。


  益州軍除了張任、吳懿、嚴顏等主力兵馬和州郡兵以外,還,有劉璝、泠苞、鄧賢等部兵馬在提防羌人與南蠻。


  他們受黃權管轄,暫時都不調動,以防邊疆出亂。


  童遠有一個想法,根據目前新西涼軍中無畏軍、屯田軍、部曲兵和州郡兵的情況,以後也能清晰形成精銳野戰軍、野戰軍、駐防軍和治安軍的結構。


  無畏軍野戰力量一共有九衛,也就是8萬人上下。這支兵馬是他最精銳的脫產武裝。


  屯田軍是半脫產和分工化的兵馬,其中戰兵是野戰軍的主力,一般情況下都可以由屯田軍解決問題。其餘後勤、醫療、工程、軍械技術類的屯田軍則是戰爭的重要保障。


  部曲兵是士族或將領的私兵,在以後的體係中隻在邊遠區域保留其存在。非邊疆或郊野的各家根本沒必要豢養一支專門戰鬥的兵馬。


  州郡兵本身是以小農為主,受各地太守、縣令等日常管理。此時新西涼軍治下的小農,北方多為一家六十畝以上土地,南方也不低於四十畝。好好生產當然可以正常生活下去。


  小農如果吃得飽又被高度組織起來,自然如各大王朝初期一樣戰力不俗,但是他們又要繳稅,又要勞役,又要防疫防水旱,手中糧食隨著市場糧價的跌宕起伏,再去大量軍事訓練和外出征戰,怎能不加速兼並?

  從童遠的角度來看,小農應當減稅,不應當被大量征召遠離故鄉上戰場。


  所以州郡兵還存在,但多在本地擔任治安軍,緝拿盜匪、巡查鄉裏、守衛城池村鎮,都是實打實地保護他們利益,不會違背其自身意願。


  另一方麵,減少軍事征召也能讓他們多參與農業或者家鄉水利,亦或是到附近城中做工,如此不愁以後手工業發展不起來,或者百姓不去購買。


  總之,這是良性循環,遠勝於驅使小農當兵征戰遠方,回家一看老婆家人住雞窩。


  那屯田軍為什麽能保持積極性和戰鬥力呢?


  當然是因為所有戰爭的收益都會實打實讓屯田享受到。


  打仗立功,必然可以地位上升;打贏仗開拓土地,屯民可以升職為吏員;有技能擅於生產,則不僅待遇好同樣能為吏;屯田優先開展教育,立功讀書還能做官。


  這也是新西涼軍發展的一個特點。


  拿下一片區域,一般會不會立刻冒進繼續往一個方向繼續發展,而是先穩步推進屯田,團結可團結力量,再往這個方向進軍。


  例如當年拿下雍州先不與韓遂決裂,轉身去收複河套布局幽州,然後雍州發展好了再回身戰韓遂。


  這回荊州也是類似,穩固襄陽、江陵與江夏,現在去處理洛陽與太原的事,然後再回身過江。


  童遠可以這麽做是因為各地他都建設了屯田,可以供給兵馬糧草和就近抽調屯田軍。無畏軍各部也沒全部集中在一起使用。


  換句話說,新西涼軍不算前兩次,其他大戰役都沒抽調全部主力,也就是說還有不少的餘力沒使出來。


  這既是安穩後方的需要,也是保護民力不隨意抽調全部兵馬離開生產。


  荊州北部基本已安排妥當,童遠率賈詡、趙雲、黃忠等往夏陽、皮氏行進,張繡的兵馬預計依舊留在宛城一帶。


  大軍還沒到宛城,就遇到李穎急忙求見。


  李穎已是四海商幫骨幹,長期協助王異處理各方麵事務,她這次來果然帶來王異重要的信件。


  信件沒有采用已經日漸成熟的信鴿,而是由李穎親自來報,說明事件機密且十分重要。


  童遠拆開王異來信,剛看時是略微期待,隨後比較詫異,最後微微歎息,甚至沉思起來。


  因為信裏麵全是關於洛陽的事。


  其中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還有一個不好不壞的重大消息。
……

  王異在童遠南征期間,承擔起家庭、洛陽情報與聯絡曹操的重要職責。


  往返於夏陽與洛陽,與曹真商談要事,指導羅偉、鮑出與諸葛亮等合作,實際上一點不比童遠打仗要輕鬆。


  之前巡城監的情況、劉協伏壽大婚十周年慶典等都細節,多通過信鴿及時送到童遠手中。


  隻有與曹真的兩次會談是派信使過來,會談方向在童遠計劃之中,至少兩家都有意削弱洛陽朝廷的實權。


  可是這一回的好、壞與不好不壞,這三個消息,還真是有些超出意料。


  真沒想到與周瑜交戰的一個多月,洛陽竟然出了這麽多大事!

  ……


  童遠與周瑜在夷陵交戰的同時,洛陽也結束了劉協伏壽大婚十年的慶典。


  巡城監與四海商幫經過西市的追逐賽,關係不僅沒有變糟,反而更加友好了。


  諸葛亮和張遼那次精彩的表現,給所有在場者留下深刻印象,後麵又被河東報紙“新要聞”大規模宣傳。


  如果說巡城監建設初衷,包含樹立威信、宣傳朝廷有作為、讓百姓重新信任官員,那巡城監算是逐步實現了。


  楊修、諸葛亮、黃月英、張遼、唐姬五人也被劉協、伏壽召見,畫餅鼓舞了一番。即使幾人心中感悟各不相同,也不妨礙他們共同努力做好巡城監事務。


  四海商幫與遊俠士子和他們關係密切,雙方除了情報交流,日後聯合行動也會日漸增多。


  天子大婚十周年慶典期間,前往孟津港調查的徐庶,帶回來一個重要消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