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章 天子不出麵
第二天,溝壑的土剛填了八成,李選和董承管家就命令近乎瘋狂的兵馬強攻西市。
巡城監與四海商幫在西市一線指揮,血戰一個白天終於暫時打退敵軍。
雙方死傷都很多,但一邊是無路可退投降就被殺,另一邊是後退一步就被狂暴的軍吏殺害,所以早就精神接近崩潰的雙方誰也沒潰散。
西市內民兵們已經非常疲憊,士氣開始低落,有人想從南邊或東邊逃走,因為這兩個方向一個是洛水敵軍也許封的不嚴,另一個方向是洛陽城,說不定能再被李家騎兵發現前有機會進去呢。
巡城監和四海商幫的威望起到了關鍵作用。
巡城監以官府的威望介紹目前的形勢,表示洛陽城也遭遇兵亂,洛水以南就有敵軍主力,逃跑是幾乎沒有活路的。
四海商幫則揭露李儒軍的惡行,將往日他們不作為、魚肉百姓的各種案例拿擺出來,並將部分逃走卻慘遭叛軍殺戮的例子亮出來。
如此一來,既講道理又擺事實,西市的民心稍微穩定下來。
楊修等人見此稍微放下心來,張遼卻找到諸葛亮問道:“孔明的計劃肯定不止於此吧?是不是要動手反擊了?”
諸葛亮笑道:“某和文遠出身經曆大相徑庭,可走到一起竟然看法見解相當一致,真乃人生快事也。”
張遼回道:“哈哈哈!如果所料不錯,敵軍士氣已到極限,強行催促兵馬,最後的結果恐怕與牛輔無異。”
牛輔是董卓女婿,在童遠剛來這個時代不久,也就是董卓剛剛死後,就因為奪權和野心等原因先殺了董越。隨後發生炸營,攜帶錢財逃走被部下所殺。
他的事跡在這個時期,也算是知名失敗案例。
聽了張遼舉牛輔的例子,諸葛亮分析道:“對於內部矛盾衝突,尤其是依靠武力強迫士卒拚命的兵馬,可專門突襲斬殺其首腦及軍吏,如此全軍會潰散甚至投降。”
這個說法聽起來比較理論化,旁人會以為是書生之談,但張遼卻對孔明佩服不已。
對付不同的敵人,要經過調查研究,根據其特點,運用不同的策略,這才是兵家之道也。
例如,對付草原遊牧部落的弓騎兵,與對付重甲步兵為主的敵人肯定要用不同的打法。倘若用對付前者的辦法打後者,那估計會被重步兵肉搏教做人,若用對付後者的辦法對付前者,那會跑斷腿也追不上,然後被弓騎兵玩死。
目前敵軍靠高壓變得不顧體力與傷亡,士卒對統帥、軍吏敢怒不敢言,執行斬首行動恐怕士卒並不會拚命阻攔。
曆史上,張遼破孫權也是抓住孫權軍手下各個部曲並不直接聽命孫權,突襲斬殺膽敢阻攔的敵軍,追到孫權軍前高呼搦戰,而各個部曲根本無膽支援。
諸葛亮破不同敵軍辦法理論化,實際上是將其往軍事思想理論方麵上升。
他們兩人討論作戰計劃,選擇讓西市固守,逼敵軍將領和軍吏到前線高呼催促作戰,然後以精銳突擊力量斬殺敵軍軍吏,如此後麵敵軍必亂。
黃月英和唐姬忙完許多事情,見他們兩人旁若無人地討論作戰計劃,也趕緊加入其中。
整個計劃看起來非常合理,但唐姬發現其中漏洞:“這確實可行,不過精銳突擊力量除了張遼,就隻有四海商幫的幹事與鏢師,全部用於斬首,一旦有疏忽恐怕全局就完了。”
張遼回道:“確實如此,不過打仗就要冒風險……”
“朱幹事提醒得非常關鍵!”諸葛亮沒等張遼話說完就立刻說道,從眼神裏看得出他突然發現了什麽。
“敵軍很可能已經知道天子在西市,將全部精銳用於正麵戰場斬首符合軍事操作,但不能排除敵軍分兵威脅天子的可能。”
他的話就像一盆冷水澆在眾人心頭,幸虧他還隻說了一半。
“敵軍並不知道天子在哪,其實此時可以請天子出麵,樹立天子威風於我軍陣後,再結合精銳力量突擊,這樣不用等晚上,隻要斬殺一些敵軍頭目和軍吏,多數敵兵就會投誠!”
眾人聽了心中當然振奮,仔細想想李儒、李選和少數頭目應該是真的要對天子動手,可是多數士卒很可能被蒙在鼓裏,以為目前主要是和楊彪、伏完的私鬥,或者為了劫掠等等。
天子一旦出現,敵軍又沒絕對勝算,首腦軍吏遭到斬殺,士卒豈有繼續進攻的道理?
四人專門找到楊修,楊德祖是很聰明的人,一下子想通其中奧妙,於是興衝衝地前往白馬寺。
半個時辰後,他回來時卻有些低落。
諸葛亮等人看出事有蹊蹺,果然並不完全順利。
由於衛尉士孫瑞的堅持,天子和皇後繼續隱藏在白馬寺,絕不能到前線冒風險。
但是可以把唯一攜帶的天子旗幟交給他們。
諸葛亮想了想,天子不出麵風險很大。
前線沒有天子真人,隻有旗幟倒還好說,但是天子繼續待在白馬寺守備兵力不足,戰力也不高,這樣有可能出危險。
之前計劃讓天子到前線,其實能起到鼓舞全軍,威懾敵軍的作用,並且民兵士氣高漲,天子在自己兵馬之中是相對安全的。
可是,隻出旗幟人不出現,隻怕保護天子的兵力根本不足以應對突然情況。
“必須和四海商幫的羅偉、鮑出講明天子實際隱藏在白馬寺,有他們主要執行斬首作戰,巡城監作為機動力量防備可能的風險。”
“不行吧!把天子在此,以及實際地點告訴他們,這終究有風險啊。士孫瑞那邊也不可能同意!”楊修覺得諸葛亮提議太冒險了。
“唉……”諸葛亮歎了口氣:“不能和衛尉說這件事,因為他對局勢認識不清,去說服他隻會耽誤戰局。”
其實從心裏上當然會佩服士孫瑞,因為他是一位真的名士,而且不貪權不好財,可是現在他是不可能完全信任巡城監的,更不要說為大士族厭惡的四海商幫。
楊修考慮了一會,最終同意了諸葛亮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