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武聖關雲長> 第一百七十七章 王濬

第一百七十七章 王濬

  關羽依照王甫之計,領著大軍悄然離開渭南縣,便領兵馬從蒲阪津渡過黃河抵達河東郡,隨後南下。


  欲要從北岸的風陵渡過黃河來到潼關東麵。


  行到黃河之時,關羽勒馬停了下來,隔河觀望對岸的情況,生怕潼關之內的敵軍會在此布下伏兵。


  忽然,關羽一邊眉頭一皺,單手伸出。


  “取強弓來。”關羽道。


  身後的弓箭士兵趕緊跑了上來,將手中的弓雙手舉過頭頂。


  關羽將強弓握在手中,“取一支箭。”


  士兵在背後抽出一直羽箭,箭雖不重,但是士兵亦是雙手將其舉過頭頂。


  一旁的副將看著這一切,一臉不解釋,“將軍,此地有伏兵?”


  “隻是關某之猜測罷了,依此前在潼關直麵相抗之時,關某就已經感覺到守潼關之人定然是一個不可小覷之人。”


  “某觀前方隱隱之中有煙塵浮現,可能會有敵軍。”


  正說間,關羽已經將單臂彎曲,手中所謂的強弓已經在關羽的拉動下形成滿月弓。


  嗡嗡嗡!

  強弓瞬間因彈力的原因回到了原本的模樣,弓弦不斷發出陣陣聲響。


  被關羽發射出的羽箭從黃河之上穿梭而過,直逼對岸的林中而去。


  從樹上飄落的片片樹葉還沒落到地麵上,就已經被羽箭尖端穿透。


  一片變成兩片,分開繼續向地麵散落而去。


  嘩嘩嘩!

  羽箭最終消失在林中,能夠看到的隻不過是被驚飛的鳥。


  關羽將強弓重新拿回到一旁士兵的手中。


  “將軍,林中有被驚之鳥,敵軍應該不會在此伏兵了吧。”


  關羽緊握住韁繩,調轉馬頭。


  “過河!”


  大軍隨著關羽的一聲令下,整齊的從河上建立的橋上行走。


  關羽親自領兵走在前麵,林中什麽情況他在對岸的時候就已經一清二楚。


  “命令持盾牌的士兵將盾牌舉起。”


  副將聞言,一臉不解,既然此前已經確定了沒有敵軍在此埋伏為何還要如此行軍。


  副將還是沒能夠開口問關羽,看著關羽已經開始放慢行軍的速度,副將也隻能調轉馬頭向後方而去。


  “敵軍怎麽會高舉盾牌?”


  “難道是發現我軍了?”


  “還要再等敵軍在往前而走再發起進攻嗎?”


  “哎,管不了那麽多了,放箭!”


  關羽座下的赤兔馬似乎是察覺出了什麽,已經開始不自在的躁動起來。


  關羽控製住韁繩,赤兔馬四腳同時飛出。


  關羽大呼,“眾將士,敵軍在林後!”


  此時正在渡河的龍驤兵已經看見漫天密布的黑色小點正在以飛快的速度向他們而來。


  雖然看不清其形狀,但是各自都很清楚那是什麽。


  眾將士得了關羽的指示,加快了行軍的速度,跟隨在關羽身後。


  副將見關羽領著一支人馬往一邊而去,再轉首看向另一麵。


  “何不兩麵夾攻。”


  “將士們,隨我往這邊衝殺。”副將高舉手中的兵器大喊。


  副將拍馬而出,身後也緊跟著一隊龍驤軍。


  “賊軍安敢在此伏擊我軍?”


  關羽托著大刀而行,終於見了敵軍。


  但是現在所見的曹軍已經是數百人而已。


  “習珍!”


  “將軍!”


  關羽道:“你且領著八百士兵去取金陡關?”


  習珍調轉馬頭,“諾!”


  關羽轉而看向倒在地上的曹軍旗幟方向,已經知道敵軍此時已經退回潼關方向。


  關羽大喊,“其餘士兵,隨我拿下潼關。”


  眾將士情緒激昂,齊聲道:“拿下潼關!”


  ……


  另一邊,一路趕來的鍾繇,在路上就聽聞關羽關羽渡過了風陵渡,急令人傳信到河東太守杜畿處,令他攻關羽之後,奪取風陵渡和蒲阪津渡。


  杜畿乃是曾經荀彧推薦,荀彧稱他“勇足以當大難,智能應變”。


  太守杜畿得到鍾繇來信後,便傳解縣縣令李孚前來商議。


  李孚接過杜幾手中的報告,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說道:“河東郡兵已然全部被魏王帶走討伐劉備去了,哪裏拿得出人馬攻取風陵渡、蒲阪津渡。”


  杜畿低頭歎了一口氣,道:“既然如此,我等隻能書信告知鍾繇實情,我們也是無能為力。”


  李孚道:“若是如此,鍾繇必然怪罪於我等,不如令人強拉壯丁,加郡人兵役,等戰事停了再讓他們回鄉。”


  杜畿聞言,趕緊道:“河東屯田兵和郡兵被送到郿城與劉備對峙,民夫也被征調去運糧支援郿城的魏王,已然十分困苦了,如今再讓他們增服兵役,豈不是戕害之舉,萬萬不可。”


  李孚哪裏能夠顧及這些事情,自己都難保難道還能有餘心去管農夫之感受。


  “太守若如此我等前途將毀於一旦矣。此間百姓,頗受太守恩惠,如今為太守暫受兵役,想來並無怨言。再者太守與與荀彧、耿紀關係密切,因此不受魏王信任已久,如今再不從命,魏王作何想法?太守何不為自己著想一二。”


  杜幾聞言,臉上開始有些不滿,“你莫要再說,若是怪罪下來我一人承擔。”


  李孚還想開口再勸,但是在那一刻又放棄了。


  李孚拱手道:“那下官告退了。”


  李孚不能說服杜幾,在這裏也是無益。


  ……


  次日。


  “隔壁諸郡,百姓困頓,隻有杜河東治理的此處,方使得百姓安居樂業,若是他因最被免,換其他人來此,我們如何是好。”河東城中街道,隻見大街之上,眾人相互低語,個個哭泣。


  此時,一名剛及弱冠外鄉青年走過此間,見狀十分驚異,於是尋得一年老尊士問道:“老丈,你們眾人不去各自過活,怎麽今日皆於大街之上嗷嚎大哭呢?”


  被問及的老丈這才抬起頭來,抬起手用粗布衣擦拭眼角的淚水。


  定睛看去,這才知道是是一名外鄉人所問。


  青年名叫王濬,是弘農湖人,少年時代就博通典籍,而且姿貌俊美。但不注意修養品行博取名聲,故而不為鄉裏所稱道。這兩年才改變誌節,爽朗曠達,恢宏有大誌。


  老丈正要開口說話,但是想及內容又忍不住一邊哭聲大出,一邊道:“你不知道啊,河東地處並州、司隸、關中三地敏感之所在,自董卓起,曆袁紹、高幹、馬超、曹操等眾相爭取,征伐不斷。


  以往曆任太守徭役繁雜、賦稅苛重,百姓活之甚難,又常為了功績,以有夫之婦冒做寡婦、充做士卒之妻,使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唯杜河東來此之後,為民爭利,輕徭役、減賦稅,千家糧足,得以諸業百廢俱興,萬民安居樂業。


  如今因河東無兵,征伐不得關羽,聽聞杜河東即將要被刺史鍾繇以不出兵之由罷免官職矣。”


  鍾繇還未責備,此間便已猜測。所謂謠言聲起,一傳比一傳更真假難知,便是如此。


  老丈再次擦拭著淚水:“想周圍各郡就屬杜河東敢為民爭利,所管之民能有安生日子,如盡此等大好之人將遭此遇,想來不久再選官員,我等又將陷苦海,再有破家之憂,如何不泣?”


  王濬聞言,笑道:“既然如此,你等何不結為鄉勇,為太守出力,在此處哭有什麽用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