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一行四人入周府
三人什麽話也沒說,便開動碗筷,好似從來便是如此。
這時那門口處的郭三卻是憋不住了。
因為他是最近今天才來跑堂的,對此一概不知,同時也是好奇不已。
時不時用目光瞥向老王,最終忍不住細聲開口問道:
“老王叔,這便是你說的那三個奇人?”
“不錯,不錯,你小子還挺有悟性,有我當年的風采,這就是我和你說的那三個奇人。”
“哪奇來,我咋沒看出來,王叔你不會在騙我吧。”
“別急你且聽我慢慢道來。
那個黑漢子,姓武名霸,這個人天生的一條大漢,父早喪,母孫氏。家中也是寒苦,全仗孫老太太做針尚度日。
這武霸長到一十六歲,人情世故一概不懂。
有一天那孫老太太說:“兒呀,你也這麽大了,肩不能挑擔,手不能提籃。為娘的也老了,你有什麽能為找飯吃?”
而這武霸卻連“找”都不知道什麽意思,出門便是“搶”,在他的眼中“找”便是“搶”。
不過還好那孫老太太明事理,告訴他家有家法,國有國法,以後萬萬不可。
這時我們縣的周半城周員外知道了這件事,便每月接濟他十吊前。
可沒想到這武霸不知道什麽是錢,自然是不會花,回家依然挨餓。
不過這武霸卻是非常孝順老娘,即便是挨餓也絕對不餓著他老娘,他便開始“借”,無論借來幾口飯總是先給他老娘。
而這說是“借”其實還是搶,這事被周員外得知了,問他給他錢了為什麽不用錢買,結果這渾漢問道:什麽是錢。
瞧見此情況,那周員外也便不再給他錢,而是每七日便給這武霸一些口糧,讓他帶回去吃。
這武霸雖說傻但絕對是知道恩情,於是每次去周府便會打些獵物前去。
至於那個矮道士,姓孫名真,道觀在那與沙麓山對峙的愜山。
熟悉的人都稱他為五矮道人孫真,這道士看見那些畫著鬼畫符樣的圖案便來了興趣,研究圖案時,即便是身上遭虱子也毫無感覺。
隻是他自己解釋說那些鬼畫符一樣的線條圖案是陣法,這次打扮這麽有麵,不用猜自然是去周府。
而三奇人中的那個和尚,法號善真,人如其名,這善真是真的真。
至於他的奇事可以匯總為:善真與蛇、狼與善真、善真與狗。
等下我再細細告訴你。
而這三人基本每隔一定時間便要去周府。
這武霸去周府是為了領糧報恩,那孔真前往周府是為了閱讀周府中的那些鬼畫符的書籍,而這善真則是去給周員外逝去的老母祈福同時化緣。
於是為了方便,這三人約定七日一去,在這午時匯聚在這酒店內,食過飯後一同前往,而這吃飯的錢則是由心地善良的周員外支付。”
這郭三聽完用眼神示意著老王,好似在說你這麽大聲講別人的糗事,人家不過來打你才怪。
隻是當他看見善真和尚麵帶歉意的笑容時,他便知道不會了。
他明白老王叔給他講這些事情是在照顧他,別看平日裏他經常和老王叔拌嘴。
但他打心眼裏是愛護老王的,在這飯店內經常照顧他,就連這份活也是老王叔給找的。
回家得請請這住在他家隔壁的老王叔,咱郭三也不是那不懂恩情的人。
這時這三人也差不多吃完飯了,收拾收拾便準備動身。
而此時的張涵虛也已經吃完,但他一摸口袋,發現自己居然沒帶錢。
難不成他堂堂顯聖真人還要吃一會霸王餐。
念頭一轉。
“小二,你且給我記在周員外的賬上,我是他從外地請來的做法的道長。”
聽見此言,那準備動身的三人停住了腳步,而郭三確是麵帶猶豫之色,開口似要說些什麽。
這時那老王提前開口道:“好好,道長我這就給記在周員外的賬上。”
張涵虛定眼打量了一下這老王,心說道是個妙人。
停住腳步的那三人中的善真和尚道:“阿彌陀佛,這位道長既然去周府不如我們一同前往可好。”
“如此甚好。”
於是一行四人沿著官道前往周府。
待看到四人身形消失後,郭三問道:“老王叔,沒經過周府的驗證,你這樣做怕是不好吧。”
“你小子懂什麽,知道江湖上哪三類人要特別注意嗎,道士老人孩子,能不惹就別惹,除非是知根知底的。
再有就是,你認為那周府會在意這頓飯錢嗎,就算查起來,大不了你王叔我補上便是。
這可比晚上被人勾了魂,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好。
你小子可得注意了,我們這些小民,在這世道,要想活的長久,時時刻刻都要記著小心謹慎這幾個字。”
……
張涵虛一行四人走在官道上。
那善真和尚終於忍不住問道:
“這位道長,你來可是為了解決周府鬧老鼠災的事情?”
“此事周員外並未與貧道細談,待到府中再做計較。”
但聽得那五矮道人長舒一口氣,而呼吸也是平緩了許多。
唯有那善真和尚口中嘟囔道:“還好,還好。外來的和尚不會念經,外來的道士不會捉妖。
如此最好,不.……不對,如此這般那周員外家的事情誰來解決,可……。”
張涵虛聞此言,不由得在心中哂笑,心說:
這善真和尚單純如此,難怪能與蛇、狼、狗弄出這般事情。
他堂堂顯聖真人豈會和一個還未入道的去搶工作。
一路無語,眾人默默趕路,進入元縣。
進入縣城後,善真和尚一馬當先給三人帶路。
每穿過一條街道,店鋪的主人亦或是路上的行人都會與善真和尚打招呼,善真和尚則是回以佛號。
大約穿梭了一刻鍾,到達城西北廣元街道,四人來至一個府邸門前,門匾上書周府,門前並沒有像往常大戶人家一樣擺放兩隻石獅子。
而是在門前右側栽種一棵柳,門前左側栽種一顆槐。
一行四人沒有通報,便從角門而入,像是給人一種回家般的熟悉感。
徑直來到一庭院,深深幾許。
在最裏麵有一精舍,麵積不大,三麵是到頂書架,原木打造。
雕空玲瓏,隔斷精致,或天圓地方,或彎彎如月,或蓮花盛開,千姿百態。
其中或是放置書本,或是安放花瓶,或是擺放如意,等等等等,各自不同。
精舍內有一人身穿雙葉寶藍緞逍遙,三藍繡花,迎麵嵌美玉,安明珠。身穿藍緞逍遙氅,足下青緞宮靴。
麵如古月,慈眉善目,三絡長髯,飄灑胸前。
但見麵相就知道是和善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