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打不過,就……
《等你下課》最後的成績是七百萬張。
能取得這麽出色的成績,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之前幾個平台方都預測,這《等你下課》的預售成績,大概率就是其最終成績。
歌迷們購買這首單曲,更多是支持的意思,而非為了收聽。
畢竟,現場版的《等你下課》可是免費的。
歌迷們很是給力,給予了林尋最大程度的支持。在沒有刷榜的情況下,將《等你下課》的成績推到了極致。
當然,歌迷們不是傻子,他們願意這般支持林尋,是因為林老師的音樂,做得真的很優秀。
《等你下課》的熱度,在這一個月可謂是所向披靡。
其中的歌詞,更是成為了無數少男少女的……個性簽名、朋友圈文案等等。
據調查,大學生引用頻率最高的一句話,那就是——
“高中三年,我為什麽,為什麽不說喜歡你?”
這其中,有遺憾,有後悔……
原來人生就是在不斷地錯過啊!
“林老師是最懂我們青春的人。”
“他興許也是最懂愛情的人,那首《最浪漫的事》,讓我向往、感動。”
……
錄音室版本,的確是比現場版悅耳多了。
但不知為何,很多人在購買了錄音室版本後,還是習慣收聽現場版。
簡單的木吉他,略帶隨性的演唱,反倒更有青春的感覺。
很多人都說,現場版的聲音,更真實,更具震撼性。
在後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裏,現場版的播放量,都在錄音室版本之上。
這個現象,讓很多極其專業的音樂人,為之深思。
他們開始正視一個問題:為何唱功水平一般的林尋,會如此受歌迷們的喜愛呢?
……
這次交鋒,從明麵上來看,是他張梭良勝了。
但張梭良知道,他不但不是贏家。反而,這一次,他可謂是一敗塗地。
拋開刷的那些,剩下的,還有多少?
這首被他寄予厚望的新歌,盡管在新歌銷量榜上雄踞第一,但其熱度,卻是不溫不火。
這是一個極其尷尬的現象。
不管是在各大短視頻網站,還是走在街上,更經常聽到的,是《等你下課》,是《少年》。這特麽都是林尋的作品。
他的新歌,似乎被世界遺忘了一般。
輸給了《等你下課》,他張梭良認了。
但熱度連《少年》都比不過,這讓張梭良心有不甘,從而心生頹敗之感。
這首歌,已經上線了好久了。
且當初上線的時候,林尋因為這首歌,被大家罵慘了。
什麽江郎才盡。
什麽恰爛錢(這是林尋第一首收費歌曲)。
……
各種難聽的話都有。
結果這才過了幾個月,這首歌真正的魅力……和市場,就開始展現出來了。
嗯,興許這首歌在所謂專家眼中,登不得大雅之堂。
但這首歌在各大商場、理發店、飯店……人均消費二十到一百的地方,可謂是極盡火爆。
走在街上,到處是那個略帶嘶啞的聲音——
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點點改變。
……
興許,這首歌的傳唱率,才是林尋所有歌中最高的。
對於這個現象,專家又有話要說了——
林尋這首歌,代表了一種底層文化。
嗯?
並且,為了驗證這個論斷,專家還寫了一遍洋洋灑灑的文章,旁征博引,看起來還真像那麽回事。
這位專家把林尋這首歌,稱之為“俗文化的代表產物”。
林尋:???
“當然,這並不是說林尋這個人就是‘俗’,他的一些作品,是‘雅文化的代表產物’,比如《送別》,詞曲都非常優美,所表達的情感,更是值得回味。”
對於專家的評論,有的讚同,也有的不以為然。
“好聽就行了,管它什麽雅和俗?”
“林老師做音樂講究一個隨性,哪裏會考慮這些?”
……
張梭良看著網上的評論,心中略微有些不滿。
看這樣子,這首當初被大家冷嘲熱諷的歌,就這樣洗白了?
當初罵的最狠的一批人,如今換了一個角度去欣賞這首歌,反而有了一種與眾不同的感受。
這麽一品,反倒是覺得,這歌有其獨特之處。
莫非,林老師故意寫出這首歌,是有目的的。
以林老師的才華,倘若他想的話,寫出一些技巧性十足的音樂,又有何難?
但炫技……絕對不是林老師的性格。
林老師之所以沒有將音樂當做職業,而是當做一種愛好,就是為了不讓自己的音樂,被金錢所浸染。
畢竟,一旦成了職業,寫歌就要考慮其市場功能。
林老師嚐試不同風格的音樂,隻是為了探究音樂所有的可能性。
比如——音樂對文化、對曆史、對民俗、對一個國家的發展,有何作用?
這般一想,一切都通了啊!
很明顯,這首《少年》,便是在這樣情境下誕生的。
——
這是“林尋超話”中的一篇帖子。
這分析的……感覺還特麽挺有道理的。
“當初罵林老師的那些人,立馬過來排隊道歉。”
這篇帖子,竟然引起了一波討論熱潮,和某專家那篇文章,簡直是相互呼應。
張梭良全程吃瓜,然後看到最後是這個結果,頓時目瞪口呆。
他見識過無數洗白的套路,深諳其中之道。
其中一些套路,堪稱絕了,可以上公關的教材了。
但和林尋這個洗白文案比起來,簡直小學生。
其他的洗白策略,隻求能把黑料撇幹淨就行。
但林尋這個,卻是將黑洗成白、再染成紅。
張梭良此時終於知道,自己和林尋的差距在哪了?
林尋的公關團隊,勝過他的公關團隊、十倍乃至數十倍啊!
……
張梭良認定這些事是林尋的公關團隊操作的。
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林尋還是在別人的提醒下,才知道了此事。
他也是目瞪口呆。
“我怎麽感覺,這篇帖子,是林凱之的風格?”
陳要重讀一篇,搖頭道:“應該不是……這篇帖子邏輯嚴密,論點、論據環環相扣,可謂嚴謹,絕不是林凱之能寫出來的……這應該出自一個理工男的手筆。”
林尋略微驚詫地瞅了陳要一眼,“這你都看得出來?”
陳要笑道:“跟了林總您這麽久,總得有所長進才是啊!”
這……路走寬了啊!
“若是林凱之寫這篇文章,絕對羅列不出這麽多令人信服的觀點。嗯,這麽說吧,林凱之寫文章更注重情感的宣泄,而忽略了文章的結構性和合理性。他絕對從頭誇到尾,極盡各種惡心……嗯,肺腑之詞。文章固然華麗,但略顯不實,沒有說服力。”陳要分析得頭頭是道。
林尋直接傻眼!
他的公司,都是些什麽人才啊?
“雖然感覺你在滿口胡謅,但細想還是蠻有道理的。”
……
原本,張梭良的團隊想借這次發新歌的契機,為自家歌手拉一波人氣。
如今,樂壇略顯低迷,音樂幾乎淪為影視劇、短視頻的附屬品。
跟十年前、二十年前相比,音樂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是日漸微弱的。
曾經,人們欣賞音樂的時候,是極度專注的。
欣賞歌曲中的每一段旋律、每一句歌詞、甚至每一處轉音等等……
一首優質的歌,人們是願意反複聆聽、欣賞的。
但如今,人們似乎喪失了對音樂的極度熱情。
原因嘛,一是音樂的獲取渠道變得便捷,二是優質的作品愈來愈少。
林尋表示,生在這個時代,是歌迷們的悲哀,但卻是我的幸運。
老子真正的大招都還沒放,你們就全繳械投降了?
林尋所出的這些歌,就算是放在藍星上,也算得上是精品。
但說真的,這些歌,除了《送別》,其他的,還未達到華語的巔峰水準。
音樂這個東西,仁者見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觀點。
但總有一些作品,幾乎是公認的巔峰之作。
而那一些,林尋都還未搬運過來呢!
……
張梭良覺得自己新歌整體水平,是在《等你下課》之上的。
但歌迷們,似乎不這麽看……
很多路人歌迷覺得,張梭良這首歌全是技巧,毫無感情。
有人說,“這首歌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人工智能操手的一般,機械味十足,但毫無吸引力。”
“當音樂失去了其特有的情感共鳴性,也就毫無魅力可言了。”
反正是,批評連連。
張梭良又是一個很在乎外界看法的人,所以麵對如此輿論壓力時,他的心態……崩了啊!
他拉著助理的手,哭得像個孩子一般無助。
“我這首歌,有那麽差麽?”
“張老師,你要相信自己啊!”助理鼓勵道,“我就很喜歡這首歌,聽了好幾遍呢!”
“那你音樂鈴聲換了麽?”張梭良問道。
助理:……
“正打算換!”
張梭良更難過了。
“你說,我要怎麽打敗林尋?”
助理沉默不語。
“勇敢說,我不會怪你的。”
助理道:“打不過,就加入對手的陣營裏。”
張梭良一愣,呆滯地看著助理。
這個時候,張梭良突然意識到,他和公司的合約,快要到期了啊!
所以,這一招,是真特麽的可行?
張梭良看著小助理,“你是不是早就預謀好了?”
助理擺手,“怎麽可能?我隻是一個小助理,哪有什麽決定權?就是提個……略微有點幼稚天真的建議罷了。”
張梭良仔細一想,好像也是啊!
“雖然你言者無心,但我聽者有意啊!”張梭良歎了一口氣,“若非到絕望地步,我真不想做這個決定啊!”
待張梭良離開後,小助理聽起了語音信息。
“小朱啊,若你能幫我簽下張梭良,我可以直接幫你成為正式的經紀人,雖然隻是五級,但已有帶藝人的資格。”這聲音,赫然是年妮妮的。
年小姐還是那樣——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這個小助理,嘴角揚起笑容,臉上滿是期待、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