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重陽至(第2更)
汴京城雖大,人口過百萬,但法治森嚴,開封府治下,對戶籍和出入人口管理一向十分嚴整及時。
一個大活人,怎麽會憑空就消失了。
“查!給我查!就算把汴京城都翻過來,也要把這個混蛋給我抓出來!”
官家氣得砸起了龍案。
**宮闈,毒殺嬪妃,光天化日劫殺宗室子。
這個薑暘,簡直把他這個皇帝愚弄在股掌之上。
官家生平從未遭遇這等奇恥大辱。
他深深後悔,當初就不該因為魯王的自殺謝罪,而對魯王府網開一麵。
斬草不除根,果然後患無窮。
整個汴京城都進入了空前緊張的態勢。
開封府、大理寺、刑部、殿前司,能出動的全部都出動了。
汴京城內城、外城所有城門全部戒嚴,任何人出入都要經過嚴格的盤查。所有本地居民、外來人口,都要有本坊市的裏正鄉老鄰居作保,以證明身份及近日行蹤。
就算是乞丐,都要有兩人以上的作保,否則便視作嫌犯,抓捕下獄。
而隨著汴京城的戒嚴,閔淑妃烏頭案和汴河劫殺案皆為薑暘幕後主使操縱,一切都是魯王府謀逆之餘罪的真相,也被公之於眾。
滿朝文武嘩然。
魯王府之老謀深算,竟至於此!
魯王之自戕,原來竟是壁虎斷尾、失地存人之舉。
薑暘罪行既然敗露,其餘魯王府之餘孽自然也不可能無辜。
由大理寺、刑部、禦史台三法司共同蓋章的抓捕文書,已經向各州縣下發。
凡魯王府之留存,無論男女老幼,即刻全部抓捕入京,不管對薑暘所為是否知情,全部按共犯論處。所有收容了魯王府家眷之人,也全都入案受審,凡有協助、知情、隱瞞等任何一行跡,均為同犯。
孫筠已經被卸職待罪了。
雖然他堅稱自己不知情,但薑暘既然住在他府上,一個監管不力的罪名至少是逃不掉的。
好在官家念在前樞密使孫晉亨公忠體國,沒有輕易給孫家定罪,隻抓了孫筠、孫曼兒在大理寺受審,其餘人等都軟禁在孫府內,由殿前司軍士看守,不許出入。
鬧鬧哄哄了三天,汴京城中肅之一清。
再陰險的歹徒也敵不過全力開動的國家機關。
蟄伏於汴京的魯王府死士,共計抓捕六十四人;協助共犯者,三十九人;不知其謀,但有協犯之舉動者,十二人。
宮內暗樁亦再遭清洗,但因為上一次的清洗抓捕已經十分徹底,這次倒是沒有再抓出新的罪犯,隻是有三兩個有隱瞞不報嫌疑的,經嚴格審問,不算知情,最多是個疏忽,去職趕出宮去了。
一番篩查下來,能抓的幾乎都抓了。
但薑暘,卻像人間蒸發了一樣。
最後能查到的痕跡,是蒙津去找大理寺卿那天上午,他以外出會友的名義,離開了孫家,沒有帶任何行李隨從。
重陽節到了。
重陽佳節,自古有之,豐收祭天、祭祀先祖、登高懷遠,皆為重陽節之傳統風俗。
本朝的傳統,重陽當日,官家會在大慶殿,宴請百官。
當日,百官及宗室先隨官家祭告天地祖先,然後皆穿禮服,入大慶殿,按品級高低就坐。
宮人奉上菊花酒、重陽糕。
君臣先議今年各地秋收之景況,雖說往年都有些天災,今年亦有黃河大水,但湖廣等地依舊豐收,值得慶賀。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官家衝身邊的內官點頭示意。
當下,新任中書舍人唐三戊出班,拾階而上,站到了丹墀之上,雙手還端著一卷聖旨。
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筷子。
都知道,正事來了。
果然,唐三戊在官家首肯之後,展開聖旨,吐氣開聲。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自朕奉詔登基以來,纘膺鴻緒,夙夜兢兢,雖無誇大之功,敢不愧先帝重托。然自古皇帝繼天立極、撫禦寰區,必建立元儲、懋隆國本,以綿宗社無疆之休。
朕德薄,子嗣無繼,愧對先祖,今已至花甲之年,疾患固久,神遊之日不遠,憂一日萬機不可曠,立儲之事,迫在眉睫。
今有宗室子薑曙,日表英奇,天資粹美,恪純至孝。謹告天地、宗廟、社稷,過繼為嗣,授以冊寶,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繁四海之心。
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平熙二十九年九月初九”
唐三戊話音剛落,群臣嘩然。
官家挑選嗣子一事,已經反複搓磨了十餘年,經過中間的多少波折,君臣都已經等到了極限。
鑒於官家一向乾綱獨斷,群臣也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凡選的人還過得去,大家接受就是了。
想來,大差不差的,不是齊王薑昉,便該是親王府的薑晏,再不濟,魏王府的薑晃也行。
然而誰能想到,居然是薑曙。
那個生來就是結巴的毛頭小子?
門下侍中賈不許第一個提出異議。
“陛下,薑曙自幼由陛下貴妃撫養,雖與陛下親厚,但他天生口疾,如何能為天下之君?請陛下三思。”
其餘臣子,也有若幹出班附議。
禦史中丞李牧本來也想出來反對,但眼角餘光一瞥,見蒙津低眉斂聲,沒有任何意見的樣子,剛抬起的腳跟立刻又放下了。
蒙津是參知政事,中書省副主官,又是天子寵臣,他一定對官家的心思十分了解,他既然不反對,那必定是官家已經拿定了主意。
果然,等這些反對的人說完了話,官家開口了。
“你們反對薑曙,不過是因為他口疾的緣故。”
“叫薑曙過來。”
近日重陽宴會,宗室本來就在場,薑曙就坐在薑昉旁邊,聽到宣召,立刻離席,乖巧從容地走上丹墀。
官家招手叫他到近前,道:“他們都說你口吃,當不了儲君。你念個文章給他們聽聽。”
旁邊內官早有準備,遞上來一篇《出師表》。
薑曙接過之後,往前幾步,讓殿中群臣都能看清他的身形。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誌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