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做薄荷膏
空間裏的作物隻要不摘取就能一直保持熟透狀態,也不會掉果子,周期甚至不按普通作物的周期來。
蘇玉春又去看了看薄荷田
她的薄荷田將近開花,由於薄荷開花前薄荷油含量是最高的,開花後薄荷油含量會急劇降,蘇玉春一直控製著薄荷田延遲開花。
她的意念能夠單獨對某一種植物發揮作用,這也是蘇玉春多年實驗得出來的經驗。
空間裏的薄荷和外麵的一樣,一年也能收割兩次,第一次在六月下旬和七月上旬,第二次最佳時間在十月份。
蘇玉春打算這幾天就把這些‘洋菜’陸陸續續轉種到外頭的土地上。
他抓著一把薄荷出了空間,摘了一片遞到章容先嘴裏,自個也嚼了一片。
老首都的夏季長,而且從春到夏令人察覺不到過度,今年的秋來得也晚上,8月下旬了都感受不到涼意。
前半個月因為太陽毒辣曬化了一家鋪子擋陽的錫幌而上了報紙,總之熱得一進門就能和悶熱撞個滿懷。
特別是這幾天來了幾場短促的雨,不見降溫,天氣倒是從幹熱變成了濕熱。
盡管已經領過殺蚊藥,但蚊子還是多,蘇玉春摘薄荷葉就是為了做薄荷膏,給特別招蚊子的兄妹擦。
晌午的時候,章容先捧著洗臉用的搪瓷盆去德勝門外冰窖取冰回來凍菱角。
家裏是有冰箱的,但他嫌凍出來的冰塊不夠多,也不比冰窖的冰。
兩兄妹也貪圖涼快,放下書包後非要跟著去,一人抓著一把蒲扇小跑出門。
蘇玉春拿著水槍給屋子降溫掃塵土。
以前老首都沒有消防隊,水槍都是拿來滅火用。
銅製的水槍頭泡進水裏,一棟套筒就能噴水,和按壓水井有異曲同工之妙。
薄荷昨晚已經去梗取葉,特意生了火爐晾幹,剪碎後加入橄欖油隔水燉。
國內當然也沒有橄欖油的概念,大部分老百姓還不知道有這玩意,現在手裏的橄欖油還是她把橄欖果搗碎,反複過濾,水油分離後得到的初級壓榨橄欖油。
十幾顆橄欖果不到二十毫升,費了不少功夫才自製到一小瓶。
過濾出來的薄荷油加入白蜂蠟隔水融化,裝進洗幹淨的友誼膏裏,凝固成型後就成了最簡易版的薄荷膏。
光是做幾盒薄荷膏,流程就花費了將近一整天。
熊彩樺一大早就來辦公室談廠間工人高溫費發放,嗅了嗅,確定空氣裏淡淡的清香味出自於蘇玉春身上。
蘇玉春也給濤濤準備了一盒薄荷膏。
熊彩樺挖了一小塊放到鼻下嗅,抹開後眉開眼笑說:“比清涼油好聞。”
現在消暑用的都是小玻璃瓶裝,裏頭綠色液體的風油精還有紅色鐵盒的清涼油。
熊彩樺覺得,打從和姚青鬆離婚後,雖然和蘇玉春不再有親戚關係,可兩人的關係也不見生疏。
“今年廠子車間的高溫費依舊是5毛一天
,成嗎?”
80年初的時候,各大國營廠子一線車間每個月都有四塊多左右的高溫菜票,後來逐漸取消改為高溫費。
蘇玉春車間雖非國營,但也給工人也發放高溫費,一天5毛,肉丸灌湯包是七毛八一斤,兩天就能吃一頓好的。
李光明拿著報紙進屋就打了個大噴嚏,邊捂著鼻子邊遞過報紙。
今兒的報紙有一則消息和他們息息相關,一間叫‘康都實業’的公司在報紙上發文,稱旗下的蔬菜基地有望成為亞運會特供。
老首都當下有四家最大的菜市場,分別是經過公私合營的東單菜市場東單菜市場。
曾經列為全國十大菜場之一的西單菜市場、朝內菜市場以及一直開到後世的崇文門菜市場。
還有就是個像蘇玉春一樣後來居傷,新開辟出菜市場的新人。
蘇玉春早些年有承包蔬菜公司的經驗,康都實業的菜市場和崇文門菜市場有些關係。
崇文門菜市場可不一般,早些年隻供領商品糧的居民,外省的勞模以及外國人才購物,還是機關和外賓,公家指定采購點。
開會時,康都實業的負責人恰好就坐在她前麵,是個年齡相仿,土生土長的首都人,長相雖模糊,但卻不賴。
李光明問:“都沒上門考察,康都實業就敢放假消息。”
蘇玉春不以為意:“老百姓也想嚐一嚐特供蔬菜的滋味,這幾天康都實業的菜市場人氣會很旺。”
李光明:“那咱們也在報紙上發?”
熊彩樺搖頭:“咱們北壩村沒有地理優勢,太遠,人家犯不著特意到咱們這來買菜,而且就算咱們發了,同樣是蔬菜特供,市民也可以選就在市中心的菜市場,何必花錢東施效顰。”
李光明:“東施效顰啥意思?”
他文化低,搞不懂,偏偏熊彩樺隻笑不說。
蘇玉春道:“東施效顰有個典故,西施美,走路婀娜多姿引人憐,有個叫東施的女人學她,學成了四不像而被人取笑。”
雖然現在北壩村通往外界已經修了一條寬敞的馬路,也有公交車線路,但老首都並不缺菜市場。
劉語安喜氣洋洋的走進辦公室,笑意吟吟的:“都在呢!”
付國華第二封家書來了,信裏說現在正師從一位大豆育種專家,他在國內研究了多年大豆,個人脾氣又強,有時候碰見更方便高效的育種方法或者理論,非要和外國專家爭得臉紅耳赤。
他在信裏說了,當時想的是大不了就被辭退回國內,正好想媳婦想得緊,可沒想到他越強,反而得到了外國專家的重視。
外國人願意聽別人不一樣的意見,人家照著他說的去做,成了,就信他!
信裏還說了,現在他跟著專家一塊育種,手裏還有一篇論文,等完成了論文就考國內的研究生。
最後一句最讓劉語安心情飛揚,翹上的嘴角合不攏。
外
甥女高興,蘇玉春就高興,順道問了安置的工作。
談起工作,劉語安收斂了笑容,她和公公一個是村長,一個是書記,一條心的幫蘇玉春辦理安置工作。
大部分村民願意搬進洋樓,目前就遇到一家釘子戶。
要是不願意搬也就算了,那家男人每逢簽合同就變卦,來來去去都走了四趟了。
蘇玉春沉吟:“看看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