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本質
菩提祖師為什麽會產生這樣的心理其實很正常。畢竟,這儒道乃是他親自創立的,這些道理,隻有與他心意相通的,才能夠體會得到。
實際上,學派這個東西,學會之前和學會之後的表現是不一樣的。往往同一本書,很多人會形成各自不同的理解,甚至是曲解。
孔子的儒家拿到後世,出現了一大堆什麽鴻儒、大儒,但也沒有一個真的能夠達到孔子的那種程度。隻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個人的理解,也往往有的人,在學習儒家學了一半,突然就信仰起了其他學派。比如東漢著名的思想家王充就是這樣。
而在江辰看來,他倒是不覺得自己說的有什麽。
畢竟,江辰絕對想不到,孔子會和“菩提祖師”會有什麽關聯。其實讓任何一個人去想,總都是想不到的。
在他看來,孔子才是儒家經典的整合與創立者。菩提祖師總不會是孔子吧?
或許從哪裏找到了儒家的經典,因此得知儒學,但這也沒什麽大不了的,人間禮學嘛。
結果可倒好,誰知道這菩提祖師,還真的就是孔子?
“好……好厲害,不愧是小猴子!”龍女敖青在旁邊眼中露出了崇拜的神色。
這一路之上她對江辰已經徹徹底底陷入到了絕對的信任中。雖然剛剛菩提祖師似乎發怒,讓她也受到了一些驚嚇,但轉眼之間,那驚嚇就又變成了驚喜!
龍女旁邊的羅刹,眼中也流露出了好奇的神采。她入門比江辰等人早半個月,因此對儒學了解的也更多一些。但是正因為如此,才會覺得不可思議。
因為儒家的那些理論,羅刹本身也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而且有些觀點還隱約有些排斥……
這個時候,菩提祖師頓了頓,又開口了:
“江辰,你這小猴子倒有幾分聰穎之處。既然你對我要講的有關儒字門的‘禮’之一道,都有著十足的理解。那麽現在我想問問你,不知道對這種觀點有什麽看法?”菩提祖師問道。
他之所以這麽問,倒是想知道知道,這江辰既然能夠在對於禮的論述這方麵與自己出乎意料的一致,那麽是否會有什麽讓人意想不到的心得呢?
明明應該隻是聽自己講述了一半,就係統的推論出了之後的思想。這江辰說不定也能夠讓自己受到一些啟發也未可知!
是的,菩提祖師雖然已經是天道聖人。但是他卻並沒有因為這個身份,就懷有傲然之心。相反,他覺得萬事萬物皆有道法。即使是聖人至尊,也隻是執著於自己的道,不可能方方麵麵都探知清楚。
因此,在六大聖人中,靈寶天尊可以說是唯一一個包容百家的聖人。其餘的聖人們,都執著於各自的道。比如說老子的“太上無情”,西方二聖的佛法、功德等等。
江辰聽了菩提祖師的詢問,以為對方是在考較自己。他略微想了想,便說道:“祖師,我認為,儒學可以用於一般的啟蒙之用,但是用儒學來判斷天道、道法未免過於勉強。而且儒學本身也隻能當做一個方向,而不能深究!”
江辰此言一出,頓時場中的弟子們凡事聰慧者,都各自眼中出現了幾分驚嚇。
尤其是那些入門時間長,甚至是在菩提祖師來到三星洞之前就一直跟隨祖師的。他們深切的知道,對於儒學,菩提祖師是十分看重的,但是如今江辰卻說出這樣的話來,這豈不是要得罪祖師了?
“江辰,你可不要亂說!”羅刹連忙開口提醒道。
她雖然也對儒家的那些思想不太感興趣,但是,這可是在菩提祖師的麵前。這麽說可不隻是輕慢教化了,尤其是在儒家中,尊師重道,不可頂撞老師也是一大重要的原則。
“無妨,正所謂教學相長,以教為學。既然你有自己的觀點,那大可說出來。”菩提祖師倒是沒有什麽不滿地神色,而是淡淡地看向江辰。
“是。我認為,儒家的思想究其根底,其實更適合凡夫俗子。我等皆是修煉者,對於禮法隻能有一個相應的參考!我等要遵循的,應該是道法,而非是禮法。”
江辰說道:“正所謂天道無常,儒家的禮度實際上隻是一個大致的劃分,有的時候不一定合乎道理的,就一定是對的。同時,不同的時代也有著不同的道德。我從花果山水簾洞過來,路上也聽說了商朝紂王的事情!”
“雖然從坊間傳聞上聽來,或許商紂王算不上是什麽賢明的王。但是比他昏庸暴虐的也有太多了,但為何如今坊間都以其為昏君之首?若按照儒學的說法,恐怕不能解釋的令人信服吧。”
菩提祖師聞言微微眯了眯眼。
關於商紂王,在場眾人恐怕沒有一個比他更清楚是什麽情況了。
當年的封神大戰,實際上是天道注定要發生的。無論商朝的王是紂王也好,還是商湯也好,這一點都是不可能改變的!而紂王本人,實際上也並不算是昏庸。
實際上,從紂王繼位開始,就展現出了英明神武的氣象,遠征異族,釋放奴隸,舉人不分貴賤。因此當時不僅收獲了民心,就連截教的弟子們也認為他乃是能夠比肩三皇五帝的雄主。
但是……實際上又如何呢?在天道的注定之下,在聖人們的算計之中,即使紂王不昏庸,也必須得變的昏庸!
因此,就連菩提祖師,也必須承認紂王是昏庸的。在那個時代,坐在那個位置上,即使是三皇五帝,也不可能有逆轉的能力!
看來這江辰,比自己想的還要聰慧,竟然一眼就看破了道法的本質。
“……至於儒家的那些思想,簡單的了解一下就行了,千萬不能當做是自己的信仰,倒不是說不對,而是必須得有自己的主觀的判斷力。若是單純的用一種學派來構築自己的三觀,那可就著相了!”
江辰仔細觀察菩提祖師的神色,繼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