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卷_250 一拍即合
沒有玻璃,那就自己燒?
薑雲會這樣想並不是托大,而是她突然記起了一件連她自己都已經想不起來的小事,而這件小事就和玻璃有關。
她剛工作那會兒,是辦公室裏一個普通的文員,她那時候作為整個辦公室裏的底層人員,被分配到一個靠窗的位置,那個位置每天下午都很曬,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她在那裏工作不到一個月,那塊玻璃突然爆了。
好在它是鋼化玻璃,並沒有第一時間碎裂成到處都是,而是裂成了無數碎片,卻依舊在窗戶上。
然而這並不是沒有風險的,如果遇到大風天氣,這塊碎玻璃百分百支撐不住,薑雲自然上報了上去,並填寫了維修申請,半個月過去,這塊玻璃依舊沒有人來更換,薑雲就去辦公室主任那裏詢問,然後得到了痛罵一頓,以及辦公室主任的一句話:“想換玻璃?沒看我這沒人嗎?自己換,換完了來找我報銷!”
這位辦公室主任吝嗇的名頭薑雲也清楚,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也為了這筆報銷能順利進行,薑雲決定去找玻璃廠訂做合適的鋼化玻璃,可是聯係到玻璃廠,玻璃廠的一串問題把她給問懵了。
“你們是什麽玻璃?”
“鋼化玻璃。”薑雲理所當然的回答。
隨後玻璃廠問了一串關於參數的問題,包括玻璃的尺寸,是雙層中空還是雙層夾膠?有沒有顏色?顏色具體是什麽顏色等等。
這些問題並不是當時才入職場的薑雲能回答上來的,當時玻璃廠給的建議是,讓她找個維修工人直接包工包料。
而後薑雲為了這塊玻璃,查詢了大量和玻璃有關的資料,甚至因為好奇把玻璃的曆史都給讀了一遍,最終搞清楚了自己身邊那塊窗戶到底是什麽玻璃,應該用哪些參數,更換玻璃需要多少工人多少工時,然後更換了玻璃之後成功的報銷了單據。
也因為這件事她進了辦公室主任的考察範圍,接下來得到了一個不錯的業務。
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已經過去了很多年,薑雲都不知道自己怎麽把它想起來的,還清楚的記得其中的細節,以及當時查的資料。
讓薑雲自己去燒製玻璃,她可能燒不出來,但是有個會燒製玻璃的工匠,和她這個隻會紙上談兵的湊在一起,說不定就能搞出來玻璃呢?
順便可以做做玻璃的副產物鏡子放大鏡之類的?
不過前提還是弄出來清晰透明的玻璃。
薑雲真的沒想到自己如今也這麽敢了,為了一個暖房而已,就想著自己燒製玻璃。
而這件事最讓薑雲驚訝的是,她找的合作對象,也就是跟她一起燒紅瓷的白飛星居然和她一拍即合。
“薑姑娘,你怎麽知道我想燒製琉璃?”
薑雲:不,我不知道。
“六爺燒琉璃做什麽?”
“薑姑娘你不知道嗎?前些日子有支
船隊從海上回來,在潭州那邊靠了岸,香料珠寶自不必說,其中有一物名為鏡子,可以清晰的照出人影,比我們慣用的銅鏡之類可方便了許多,從前也有船隊帶回這種鏡子,不過數目極為稀少,基本上很難落到一般人手上。”
“但是這次不同,他們帶回來了上百塊鏡子,雖然碎裂了一部分,其餘的卻都賣出了高價,我認識這支船隊中的一人,他說那鏡子在大食那邊遍地都是,據說工藝極為簡單,就是玻璃上麵鋪了一層銀便能得到,而這玻璃是大食那邊的稱呼,在衍朝便是我們常說的琉璃,我想著既然大食那邊能輕鬆燒製大批琉璃,我為什麽燒不出來?”
白飛星見薑雲提出了玻璃這件事,想到先前薑雲說的紅瓷,不免心中火熱,幹脆不把這些消息藏著掖著,“還有,我聽說大食他們可以用這種琉璃造出千裏目那樣的器物,千裏目你可知道?”
薑雲心情複雜的點點頭,不就是望遠鏡嗎?
不過望遠鏡這種東西一般用於軍事上,白飛星突然提起這個東西是為了什麽?
“千裏目朝廷管理的極嚴,據說衍朝所有的千裏目也不過十多支,在執劍府就有這樣一支,是用作斥候探查情況的。”
說著,白飛星的目光落在程嶠身上。
程嶠點了點頭,“不錯,執劍府確實有千裏目,如今應該落在章懷劍手上吧。”
薑雲依舊不解,“六爺你為什麽會需要千裏目?”
白飛星搖了搖頭,“不是我需要,而是情勢需要。”
程嶠輕聲補充了一句,“北方的戰事隨時都有可能再起,過去的三年裏,衍朝的邊境並不平靜。”
“但是千裏目依舊不是大批量需要的,六爺想要的是……借此可以獲得的權勢和地位?”
白飛星擺擺手,“權勢這個東西不能光靠這些來獲得,地位同理,我隻是想給我大哥鋪一條相對平坦的道路罷了。”
薑雲還是有些疑惑。
白飛星卻沒有繼續解釋,“說起來太複雜了,除非你把整個衍朝所有世家大族之間的關係背的清清楚楚,才有可能徹底明白我到底在做什麽。”
薑雲選擇放棄。
“我已經找到了兩個燒製琉璃的師傅,並且已經燒了一批琉璃出來,不過非常模糊,顏色是一種比較難看的顏色,怎麽燒製出那樣清晰透明的琉璃,目前還沒能試出來。”
“帶我去看看吧。”
“好,明天一早我們過去。”
薑雲側頭看向程嶠,“你去嗎?”
“嗯,陪你一起。”
第二天天氣不錯,連綿秋雨之後又因著一段時日的晴天,氣溫有所回升,山林裏呈現出金黃紅綠交雜的顏色,天空顯得很高,給人一種秋高氣爽的感覺。
薑雲坐在馬車上,看著前麵兩人騎馬前行,覺得自己是時候學會騎馬了。
白飛星的琉璃窯就在燒紅瓷的窯附近,這塊已經被白飛星徹底圈了起來,絕對不允許普通人靠近。
瓷窯如今停歇當中,紅瓷並不需要一年到頭不斷的燒,有那麽些合格的就夠了。
那些原本燒瓷的學徒,如今正在學習燒琉璃。
薑雲首先去看的是成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