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戰國征途> 第二零二章 半渡而擊(下)

第二零二章 半渡而擊(下)

  但栗黎剛喘了兩口氣,隻見在自己身後後黑暗中隱約閃現出幾點瑩火般的光芒,很快就越來越多,越來越密,竟是點點的火光。


  這時栗黎還沒有反應過來,以為是燕軍的士兵點燃的火把照亮,但很快就發現情況不對,因為又響起了喊殺的聲音。栗黎也不禁大吃了一驚,難道在河這邊也有趙軍嗎?但趙軍是怎麽渡過河來的呢?剛剛明明沒看見有趙軍渡河啊。而且還是在自己的身後,難到趙軍是飛過去的嗎?

  但情況己不容栗黎細想,因為喊殺的聲音越來越大,還夾雜著不少兵器交擊和慘叫的聲音,而且火光也越來越清晰,可以看到無數手執火把的身影,正在揮動劍槍武器,斬殺著燕軍的士兵,竟然全部都是步軍。栗黎心裏也十分意外,剛才在河對岸突襲燕軍的,可全部都趙軍的騎軍,那麽現在趙軍的步軍是從那裏來的呢?難到是一開始就在河這邊的埋伏著嗎?

  其實在高原率領騎軍,攻擊渡河的燕軍時,黃崇也己經帶領步軍趕到,而高原見這時的戰場上已經可以擊敗渡河的燕軍,就命令黃崇率領步軍在上遊渡過雁門水,直接繞到河對岸去攻擊燕軍。


  黃崇領命之後,立刻率軍在上遊十餘裏的地方,渡過了河水,一直繞到了燕軍的後方,然後點燃火把殺出。


  這時燕軍已有大半都已涉水渡過了雁門水,撤了回來,這邊還有四百餘輛戰車,人數並不少,但在黒暗之中,燕軍也不知道到底殺出了多少趙軍,而且這時的燕軍早己成了驚弓之鳥,根本就無心做戰,因此被趙軍的步軍一衝,又紛紛向河邊的方向退下來。


  而這時在雁門水對岸的騎軍也都點燃了火把,開始渡河,結果在武安軍的前後夾擊之下,燕軍無路可退,隻好沿著河水跑。而大多數的燕兵見大勢己去,紛紛棄械投降。


  到天色放亮之後,戰鬥也基本結束,經過了簡單的清點之後,這一戰至少殺死了兩萬以上的燕軍士兵,也可能是三萬,因為其中差不多有一半的燕兵,是死在河水裏,一時雁門水裏飄滿了屍體,不少屍體都己隨河水飄走,因此無法統計清楚,但河水都被染成了紅色,流進治水中,一直到十餘裏之後,才被河水稀釋淡化。


  另外俘虜的燕兵人數也多達一萬八千餘人,而且經過投降的燕兵指認,主將栗黎,以及董昭等七名燕軍的將軍都被活捉。實際上逃回到太子丹統領的中軍的燕兵,隻有三千多人。


  而武安軍自身僅僅隻陣亡了二百三十一人,另有一百八十七名士兵受傷,重傷的士兵隻有十幾個人。而繳獲的戰利品主要是四百餘輛戰車及配套的馬匹,盔甲、武器、旗幟等也不計其數。


  其實五萬軍隊,撐死了又能帶多少武器旗幟,並不是真的數不過來,而是高原根本就沒有時間詳細查點,因為雖然己經擊敗了燕軍的前軍,但並不表示就取得了全麵的勝利,燕軍的中軍、後軍合計起來,還有七萬餘人,更何況還有南路軍,現在燕軍的兵力仍然遠在武安軍之上,一點也大意不得。因此擊敗了燕軍的前軍之後,高原隻留下五千步兵,看押燕軍的俘虜,並且繼續清理戰場,自己和黃崇一起,率領著其他人馬,立刻趕去迎戰燕軍的中軍。


  雖然在出兵的時候,高原計劃是在摩笄山一帶伏擊燕軍,但兵隨勢變,作戰計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燕軍會分兵三段出擊,是高原所預料不及,因此還在摩笄山等著燕軍過來,那就太死板了,於是高原才修改作戰計劃,在雁門水邊趁燕軍半途而擊。而在擊敗了燕軍的前軍之後,太子丹率領燕軍的中軍肯定不敢再向前進,一定會等著後軍跟上來,兩路人馬合兵,然後再圖和武安軍決戰。


  而武安軍的人數本來就比燕軍少,一但燕軍合兵,肯定更難對付,就算能夠取勝,自己也會付出不小的代價,因此高原才不等清點結束,就立刻率軍出擊,就是要搶在燕軍合兵之前,將燕軍逐個擊破。


  ――――――――分割線―――――――――分割線――――――――


  二天之後,才陸續有敗軍退回到了太子丹的大營,太孑丹才知道前軍慘敗,基本全軍覆落,也不禁大為震驚。


  其實太子丹深知栗黎為人狂傲自大,目中無人,心裏也十分清楚,自己這一筒簡信,根本不可能讓栗黎暫緩進軍,當然,太子丹在信裏也耍了一個小小的權謀,有意沒有提自己在進軍途中遇到了武安軍的襲擊,而且還一再強調,這是樊於期的建議,他知道栗黎一向看不起樊於期,因此收到自己的信簡,跟火上加油沒什麽區別,栗黎不但不會慢下來,相反還會加速進軍。


  當然太孑丹這樣做的目地,是想讓栗黎吃一點苦頭,在武安軍麵前碰一個釘子,鬧個灰頭土臉的回來,就不會再那麽狂傲,對自己的命令,也就不敢再有所違抗,以後打仗也就好指揮他。而且回到國內之後,栗黎也會收僉一點,同時也是打壓一下老世族的氣焰。


  在太子丹看來,就算栗黎打一個敗仗,最多也不過損失一二萬人馬,對於燕國的大軍並不會傷筋動骨,燕軍對武安軍仍然還有壓倒性的優勢兵力。但卻沒有想到,栗黎會敗得這麽慘,不僅把自己搭上了,連整個前軍的五萬大軍,也隻剩下三四千士兵逃回來。而且武安軍的戰鬥力,也未免太強了一點,雖然說是半渡而擊,但那可是五萬軍隊啊,套用後世某人的一句名言:就是五萬頭豬,要全部抓起來,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更別說是五萬個人了。


  因此在太子丹心裏,也不僅有一種做繭自縛的感覺,早知會有這樣的結果,說什麽也要把栗黎給勸住。但這時說什麽也晚了,太孑丹隻好又找樊於期商議。


  好在是樊於期為人比較耿直,沒有那麽多彎彎繞,並沒有看出太子丹寫信給栗黎是明勸暗激,見太子丹臉色難看,還勸慰他道:“太子,事己到此,就不必心急了,而且太孑也寫信勸過栗將軍,是栗將軍一意孤行,自做自受,也怪不得太子。”


  太孑丹聽了,也是有苦說不出,隻好道:“現在前軍己經全軍覆沒,趙軍必會趁勢進軍,我們現在該怎麽辦?”


  樊於期道:“趙軍新勝,士氣正銳,我們不可與其正麵硬撼,應該暫避一時,趁著趙軍現在清理戰場損失之際,立刻退後,和後軍匯合,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増強我軍的兵力,而且也有足夠的糧草供應,然後再築寨堅守,和趙軍對持,等待時機。”


  太子丹也連連點頭,樊於期的建議果然不錯。後軍和中軍一直保持著三十裏的距離,如果快速行軍的話,半天就可以到達了。因此太子丹也立刻下令,全軍馬上拔營起寨撤退,去和後軍匯合,同時又派人去給後軍下令,讓後軍原地紮營,準備接應自已。


  但就在這時,探子來報,有一支趙軍在燕軍前方十五裏的地方下寨,人數約有三萬餘眾,其中還有不少騎軍。


  太子丹和樊於期聽了,臉色都變了,趙軍的動作也未免太快了一點吧。但既然趙軍己經趕到了,燕軍當然就不能再退兵了,因為燕軍一退,趙軍隨後追擊,燕軍必敗無疑。因此樊於期又立刻向太孑丹建議,燕軍就在原地駐守,並且多建防禦工事,以準備抵抗趙軍的進攻,而改為命令後軍趕緊趕上前來,和中軍匯合,隻要是糧草物資運到了,就可以和趙軍耗上一二個月都不成問題。


  聽了樊於期的建議之後,太孑丹也深以為然,好在是剛剛下令後軍原地駐紮的命令還並沒有發出,於是太孑丹立刻重新發下了命令,然後讓人給後軍送去。


  命令發下之後,太子丹也稍稍安心了一些,接著又下令全軍駐守,多備弓弩箭矢,嚴加守衛大營,不得有半點鬆懈之處。而樊於期也十分盡責,立刻親自來到大營前,指揮燕軍布置防守,同時又派出探子,去打探趙軍的動向。


  燕軍的軍隊仍然是以戰車為核心建立,盡管已經落後於時代,但在某些局部的戰場上,還是可以發揮不小的作用,比如在這種需要固守的時候,就可以利用戰車,迅速的布置起比較堅固的防線來。因此在樊於期的指揮下,花了一夜的功夫,把所有的戰車都用上,終於組建起一道穩固的防線。


  太子丹第二天視査營地時,也對樊於期大加讚揚,認為這一道防線布置得確實非常好。而趙軍似乎也對燕軍布置的防線有所忌殫,因此在這一天裏,並沒有向燕軍的大營發動進攻。


  而趙軍不攻過來,燕軍當然也不會主動去進攻趙軍,因此雙方就這樣對持起來,一連三天,都平靜無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