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五章 擴軍備戰(二)
而武安軍做為高原直屬的軍隊,將擴充為十二個軍,共計包括有三個全騎軍,三個全步軍,三個步騎混編軍,其中一個步騎混編軍為留守代郡軍隊,和一個工程器械軍。一支是斥候軍和一支女軍。
這十二個軍中,隻有六個軍是按五千人的標準人數配置,另六個軍都是老蕃號的軍隊,
其中全騎軍中蕃勇軍為七千五百人;而全步軍中的背嵬軍為六千人;步騎混編軍中的威寧軍是付責留守代郡的軍隊,人數達到七千人,分別是二千騎軍和五千步軍;還有就是付責工程器械的神機軍,人數為八千人,其中包括有三千工匠。斥侯軍是二千人,而女軍是甴李瑛鴻直接統領,也是全騎軍,人數是一千二百人。除了兩個全步軍和神機軍之外,其餘軍隊也均按騎兵兩匹馬,步兵一匹馬來配置戰馬。
加上後勤軍隊,總兵力約為七萬二千人。其中作戰軍隊為五萬四千人,騎軍為二萬四千人,戰車六百輛,戰馬總計為七萬餘匹。
這樣代郡的總兵力約力十六萬二千人,而作戰軍力約為十三萬人,其中騎軍數量超過了五萬,戰車一千五百輛,總計兵力要比以前增加了二分之一多。
而眾將最關心的還是擴軍的俱體方式。雖擴軍當然是從百姓中招募,但現在代郡各地的人口數量並不平均,代郡的人口最多,達到了九十萬,上穀郡的人口也有近五十萬,而雲中、雁門兩郡的人口較少,隻有三十多萬,因此如果是各軍團就地招籌,顯然雲中、雁門兩郡的困難較大。另外這一次高原還從魏國還帶回來了二萬五六千士兵,這一批士兵將怎樣分配,是整體的編成一軍還是打散之後,和從代郡地區新招募的士兵進混編,這些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擴軍的俱體方式,高原早就考慮好了,首先是從魏國帶過來的軍隊,將按照自願的原則,原意繼續從軍的魏兵,則接受代軍的考核,通過了考核,就可以成為正式的代軍士兵,並享有和其他士兵一樣的待遇和晉升機會;而不願從軍的魏兵,則按照普通百姓的標準,分給房屋田地,進行耕種,並承擔相應的稅賦勞役,當然同樣也有征兵入伍的義務。
然後再視魏軍從軍的人數而定,足夠編成一個軍的,就盡量以魏兵整額編成一個軍,各級軍官均在魏兵中選拔。如果人數不足,則與其他士兵進行混編。而現在留駐在魏國桂陵縣的,還有五千魏軍,則等他們回到代郡之後,再進行安排。
而各軍團首先在本地進行招募,由各軍團的主將全權負責招兵事務、並任命各級軍官,如果招募人數不足,則將缺額數字上報到代郡,由代郡方麵進行補充,而所有擴軍工作,必需在今年六月之前完成,然後馬上進行編製和訓練。同時每個月向代郡上報一次擴軍情況,代郡官府將為組建的軍隊確定蕃號,給任命的各級軍官發放正式的委任書和印信、腰牌,並從代郡領取所需的裝配物資。
眾將聽完之後,也對高原的安排十分滿意,也都表示會盡快完成擴軍。
隨後高原又下令,將代郡地區沒有從軍的百姓也全部都組織起來,利用農閑的時間進行軍事訓練,畢竟隻靠這十六萬多軍隊,守住代郡還可以,想要攻占燕國,自然是遠遠不夠,還需要更多的軍隊。
雖然代郡一直都是施行常規軍隊加征集軍隊的軍製模式,大部份的百姓都是經過了軍事訓練,而且也有不少百姓經曆過戰爭。不過經過了這一次擴軍之後,接受過軍事訓練,並且參加過戰鬥的百姓,估計大部份都從軍入伍了,因此對其他的百姓也要進行係統的訓練,這樣在以後的戰鬥中,他們才能發揮作用,不至於拖了全軍的後腿。高原是深知木桶原理的人,一個木桶能移裝多少水,不是由最長的那一塊木板,而是由最短的那一塊木板決定,軍隊也是一樣。
商議確定之後,眾將也各自返回自己的駐地,並且立刻開始了招集士兵。而現在暫時也沒有別的事情,高原也在代郡一麵關注魏秦等各國的局勢,一麵處理代郡的各科事務。
其實代郡的地方本來不大,經過了三年的運行,行政機構也基本建全,而且幾名行政官員的能力也都得到認可,基層的官員也比較盡心盡責,另外也沒有什麽需要高原決定的事情,因此高原也比較放心,並沒有多操心政事。
不過還是有一些事情引起了高原的興趣。就去年在十月的時候,有二支草原遊牧部落遷移到雁門關外,並要求並入代郡的管轄範圍定居。
原來高原領軍遠襲了陰山之後,將俘虜回來的匈奴和其他草原遊牧族民安置在雁門關外,並且仍然與其他的草原遊牧民族保持通商來往。有的部落商人來到雁門交易,發現這些遊牧族民在雁門關外的生活過得很不錯,比草原上好多了。因為這些牧民的牲口、皮毛會有代郡的商人直接過來收購,或者是帶到雁門關的集市去交易,不僅可以需要什麽買什麽,而且少了中間商人這個環節,自然可以増加不少收入。而且有不少牧民加入了蕃勇軍,所拿的軍餉也是一大筆收入,自然要在草原上生活要好得多。
因此有不少部落得知以後,也都十分羨慕,正好這時匈奴正在草原上進行兼並擴張,有的部落被匈奴直接吞並,有的部落則被迫遷移躲避,而在兩年前高原在陰山大敗匈奴軍,也己經傳遍了草原,正好有兩個部落被匈奴擊敗,在草原上己弳無處容身,於是兩個部落的首領帶領著殘餘的族人,來到雁門關外,希望能夠在雁門關外定居,並得到代郡的保護。
這兩個部落現在所剩的人口並不多,都不到一萬人,但這還是首次有草原遊牧部落要求並入代郡的管轄,李瑛鴻和寧戚等人一時也不知該怎麽處置,因為高原有收留遊牧民族的先例,而且還從遊牧民族選拔人員,組成了一支騎軍,因此不好拒絕這兩個部落,但如果收留了這兩個部落,會不會又遭來匈奴的進攻。雖然代郡並不怕匈奴,但現在代郡的主要對手畢竟還是秦國,在這個時候,當然是不要節外生枝。
好在是這時高原也快回來了,因此李瑛鴻下令,先讓這兩個部落在雁門關外圍定居,並給他們提供必要的糧食,等高原回來再做決定。
高原得知以後,立刻下令,接納這兩個部落。因為高原清楚,現在正是匈奴崛起的時候,再加上又有陰山之仇,無論自己接不接納這兩個部落,匈奴早晚都會和自己發生衝突。因此不如接納這兩個部落,一方麵是増強自身的實力,而另一方麵也是向其他的草原民族提供一個示範,吸引更多的部落歸附。因為現在匈奴還沒有統一整個草原,還有許多實力不如匈奴,又不願歸附匈奴的部落,如果能夠吸引他們歸附,當然是好事。
當然,想在代郡的地盤上安居,並受到代郡的保護,當然也就要承擔必要的責任,這兩個部落的人口共計有一萬六七千人,成年男孑約有五千左右,遊牧民族可是全民皆兵的,這也是一支不弱的力量。因此接納這兩個部落也不是沒有條件的,首先是留下來就要尊守代郡製定的規側,並且隨時都要接受代郡的征集軍隊,為代郡作戰,如果答應這個條件,那就留下,不答應就離開。
另外一個消息也和雁門關有關,原來就在今年,在雁門關外出現了一支馬賊,人數約有近千,以打劫商隊和零散村落為生。草原上出現馬賊並不足為奇,但這一支馬賊卻主要是以雁門關外的代郡管轄地區為目標,而且他們對這一帶的地形頗為熟悉,似乎還有一些熟人,曾經用裏應外合之法,打破了一個村鎮。盡管雁門軍團兩次出動軍隊去征剿,但終因出動的軍隊較少,雖然也殺死了百餘名馬賊,但最終還是讓這支馬賊逃脫了。而由於這一年代郡的戰事比較緊張,因此代郡也沒有能力集結大軍去征巢。
草原上的馬賊是最令人頭疼的,因為來去無蹤,而且極為殘忍,所倒之處,除了劫掠財物之外,往往雞犬不留,將人員全部殺光,不少小部落也拿他們沒有辦法。
不過從俘虜的馬賊口中得知,原來這支馬賊是由當初高原入主代郡的時候,打壓代郡的豪強勢力的殘餘人員組成,主要是以姓趙和姓馬的人為主。
高原也些意外,他也知道當初打壓代郡的豪強勢力時,確實有一些漏網之魚,當時也鬧了一段時間,後來就悄無聲息了。想不到他們沉默了兩年之後,居然又卷土重來,而且還拉扯起了近千人,顯然是得到了某個勢力的支助,很有可能就是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