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五四章 回歸(二)
越過了陰山山脈,大隊人馬又行進了五六天,終於遇到了迎接他們的代軍軍隊。盡管隻來了兩千騎軍,但表示得到了同伴人馬的接應,離代郡地區己不遠了,基本可以保證全軍的安全了。
兩軍匯合之後,又行了三四天,才來到了雁門關外,現在代郡的實際控製範圍已經推出雁門關外達百裏之遠,並且在這裏修建了一個小堡,駐軍五百人,因此過了小堡之後,大隊人馬也算是正式進入到了代郡控製的範圍之內,直到這時,大隊人馬才算是得到了真正的安全了,高原也大大的鬆了一口氣,總算是平安的歸來了。
盡管這裏仍然還算是草原的範圍,但景像己經大不相同,人馬行走在一條正式的馳道上,寬達四丈有餘,十分平坦,毎隔數裏還建有一座烽火台。而在馳道兩側,還有建有不少土堡,和零散的村落,也均有分道和馳道相連。
在馳道兩側,還有許多開墾的田地,水渠,禾苗淸脆,農夫在田地中耕作勞動,沿途雞犬相聞,炊煙嫋嫋,人員車馬來住十分頻繁,幾乎不絕,其中有不少都是商人,在道路的拆沖之地,還建有集市,商人、牧民在其內交易,十分熱鬧,而在遠外的草原上,也有不少人在放牛牧羊,耕牧結合,看上去確實是頗為興旺的樣孑。
代軍的士兵對這一切當然是司空見慣,並不覺得有什麽,但白靈族人、墨家弟子還有匈奴的俘虜們卻都是第一次看到這樣興盛繁榮的景像,當然是要比以前生活的地方要好得多。白靈族人、墨家弟子想到自己以後將在這裏定居,自然十分興奮,而匈奴的俘虜們也同樣十分高興,因為他們知道,代軍把自己帶回來,並不會將自己淪為奴隸,而是在代郡統治的地區定居,現在看來,在這種地方定居下來也不錯。
人馬越是接近雁門關,就越是繁榮、土堡、農田、村落、集市也越來越多。在距離雁門關三十裏的地方,駐守雁門關的大將袁選己經在這裏迎接高原的歸來。
算起來高原是在去年十月出雁門關,而回來的時候己是四月時節,前後超過了半年的時間,盡管入主代郡以來,高原經常出征在外,時間也不短,但這一次是進入大草原,其中的危險和不定性也相當大,因此見高原平安歸來,袁選也大為安心。
相見之後,互相問候一番,高原也將這時出塞的經過向袁選講說了一遍,袁選聽得也是心情激蕩,不過得知高原這一次出塞,有驚無險,不僅找到了白靈族人,而且還大破匈奴十萬大軍,殺死了匈奴的單於,使匈奴陷於內亂中,袁選也十分高興。
袁選本是趙國的舊臣,李牧的舊部,當然知道北方的匈奴之患給趙國帶來的壓力,而現在匈奴內亂,無力南下當然可以大大的減輕代郡的壓力, 可以說在他看來, 這是高原塞外之行最大的收獲。
不過找到了白靈族人,也是不小的收獲,因為白靈族人在訓獸、治療方向的能力都是代軍所需要的能力,而白靈族人舉族搬遷到代郡定居,當然可以極大的提高代軍的戰鬥力。
而除了這兩件事情以外,就是收容的八千餘名匈奴俘虜也是一支不可小視的力量,因為這些匈奴俘虜都是年輕力壯的士兵,隻要稍加訓練,就可以又建立起一支蕃勇軍來。現在代郡一共有兩支蕃勇軍,都是代郡的主力軍之一,如果能夠再建立一支蕃勇軍,自然可以使代軍更為強大。
可以說這一次高原的塞外之行是滿載而歸,使代郡的整體實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隨後高原下令,將匈奴俘虜全都留下來,由袁選付責進行安置。不過雖然高原決定將匈奴俘虜不做為奴隸,而是和其他歸附的遊牧民族一起安置,但他們畢竟和其他歸附的遊牧民族不同,其他遊牧民族是主動歸附,而且都是攜家帶口的歸附代郡,但匈奴人都是俘虜,是敵人,而且都是孤身一人,幾乎所有人在匈奴部落中都有家人,因此想讓他們像其他遊牧民族那樣定居下來,可並不大容易。
高原的打算是將匈奴人分散安置到各個村落土堡裏去,暫時做為各個土堡的民兵,並接受代軍的正規訓練,然後要慢慢讓他們成家定居。當然,這些事情都交給袁選付責。
這時袁選又道:“主公,如果加上這一批匈奴人,現在我們在雁門關外收納的外族人達到了十二萬餘人,再加上一部份在這裏定居的華夏族人,共計己超過了十五萬人,而且已經建立土堡三十二個,每個土堡少則千人,多則三四千人,另外人口超過三百人的村落多達百個,有的大型村落的人口已接近千人,而雁門關內的居民也多達二十五萬餘人,臨時居民多過萬餘人,關內關外的民政事務日益繁多,再靠軍隊來管理,多有不便,因此還是請主公盡快在雁門關設置行政機構才是。”
原來在高原剛剛入主代郡的時候,雁門關的總人口也才隻有十幾萬人,而且那時高原手下的人手也不多,因此雁門關的民政事務也都由軍隊代理,並沒有設置專門的行政機構。其實在趙國的時期,雁門關地區也沒有專門的行政機構,都是由軍隊來管理民政,李牧在這裏駐守時,就是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甚致可以自己設置官職,任免官員,從一定意義上說,雁門關一帶就是李牧的私人領地,就連趙王都不幹涉。
但現在僅僅隻過了六七年的時間,雁門關內外的人口就擴大了兩倍有餘,而且商業的發展,有許多商家都在雁門關內外設置商鋪,再加上又有大量的草原遊牧民族在雁門關外定居,因此雁門關內外的民政事務,還有稅賦勞役等等,都比以前擴大了好幾倍。再由軍隊來管理民政,顯然就不合時宜了。
而且袁選一來沒有李牧的能力,二來他也沒有李牧那麽大的權力,雖然能夠管理民政,但沒有自己設置官職,任免官員的權力,因此袁選才向高原提出,要在雁門關建立起專門的行政機構,來管理民政事務。
高原聽袁選的講說之後,也點了點頭,看來雁門關一帶地區的發展勢頭確實不錯,在自己剛剛入主代郡的時候,這裏還是一塊人跡罕致,荒無遍理的地方,誰曾想到現在會發展成這樣。因此高原道:“好,回到代郡之後,我會招集眾人商議,盡快在雁門關建立完善的行政機構來。”
將匈奴俘虜留在雁門關外,高原帶領著白靈族大隊和墨家弟子進入雁門關內,而袁選早己經為大隊人馬準備好了住所和食物,讓大隊人馬可以得到充份的休息。其實在這一行路上,人馬到是一直沒有缺少食物,但大軍主要是以肉食為主,而素食並不多,因此袁選為大隊人馬準備的食物是以小米、麵料為主食,並輔以蔬萊豆瓜等食物,同時還準備了大量的酒茶等飲品。
代軍的士兵們都有大半年時間沒有吃到這樣豐盛的飯萊,因為華夏族人還是以素食為主,牛羊肉雖然好吃,但在行軍途中,牛羊肉也不可能得到精心烹煮,佐料也不全,吃多了也會起膩,而且容易油膩上火,因此能夠重新吃了家鄉的飯萊,自然人人高興。由其是還有茶水可以化油消淡,清腸洗胃,結果人人都多吃了不少。
白靈族人在駐地的飲食習慣和遊牧民族差不多,是以肉食為主,對於小米、麵食到並不怎麽感興趣,不過華夏的萊式種類繁多,而且味道鹹談適宜,對他們來說也是另有一番風味。另外還有大量的美酒供應,這可是以前喝不到的,雖然白靈族自己也釀酒,但無論是釀酒的技術還是原料,都要比華夏各國差得不是一點半點,因此人人都喝了不少酒,還有人喝得酩酊大醉。
而墨家弟子一向生活清苦,跟著大軍行走時,就覺得飲食己比村裏好得多,到了雁門關之後,對招待他們的食物更是沒有一點挑剔,隻覺得什麽都好吃,同時也對代郡的生活充滿美好的希望,回歸代郡確實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不過墨家弟子到是頗有自製力,因此雖然覺得飲食美酒都好,但也都適而可止,並沒有失態之舉。
一行人員在雁門關內休息了三天,一方麵是恢複體力,另一方麵也是將隨軍所帶的牛羊馬匹,車輛輜重等物留在雁門關,現在大隊人馬中還剩餘有三萬餘隻羊,二千多頭牛,獸群約一千五百餘頭,戰馬近四萬匹,另外還有大量繳獲的物資。
牛羊是無法入庫收藏,但可以出售給當地的居民或商人,而馬匹、弓箭、帳蓬等物由袁選另外派遣人員送到代郡去,因為進入雁門關以後,離代郡不遠,而且沿路都可以得地方供應飲食,提供住所,因此沒有必要再帶著這麽多輜重行進,隻用帶著獸群走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