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七四章 陣前立威(一)
三天以後, 最終確定離開邯鄲的秦兵隻有千餘人,而絕大多數的秦兵都留了下來,在秦國的官員當中,隻有六個人選擇了離開,而且離開的官員都是中級官員,像李斯、尉繚、弱頓、蒙武、蒙毅、蒙恬、馮刧、馮去疾、辛勝等秦國的重臣,則全部都留下,沒有一個人離開。
不過秦國的官員和士兵不同,他們選擇留下來,並不全是受了荷華的影響,畢竟官員所見的世麵可要比士兵廣闊得多,並不會那麽容易被影響到的,他們留下來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有一些人是因為忠於秦王政,決心要為秦王政報仇;而還有一些官員則是持觀望態度,他們對於回到鹹陽,投奔韓騰心裏沒有底,於是決定暫時留在邯鄲,靜觀時局的變化再說;也有的官員則是抱著賭一把的心態。
因為高原可以說是白手起家,當初帶著一批趙國的殘兵敗將,逃到偏遠之地去苟延殘喘,誰都沒有想到, 他隻用了幾年的時間,就打下了一大片疆域,可以稱王建國,任何不可能的事情,到了高原的手上就變成了可能,因此盡管現在高原處於劣勢,但還是有不少人認為高原這一次還是能夠再次創造出奇跡,於是都將把寶都押到了高原的身上。
但不管這些人是怎麽想的,絕大多數的秦兵和秦國的官員都選擇留在邯鄲,而且自從荷華勸慰了秦軍之後,秦軍的士兵也有了明顯的提高,這自然就是最好的結果,因此高原也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
而且就在第三天,又有一支漢軍到達了邯鄲,人數雖然不多,但卻帶來了六十六輛雷擊車,這正是邯鄲城裏最需要的武器。
這時在邯鄲城裏的漢秦聯軍總數已經接近四十萬,其中秦軍約占其中三分之一,而漢軍為三分之二,另外在城外還修建了嚴密堅固的防禦陣地,而高原也對城外的駐軍做出了安排,在邯鄲城的四麵,各派駐了五萬軍隊守衛,其餘做為機動兵力。
五萬軍隊當然是不可能守住城外的陣地,不過可以控製住城外陣地的要點,這樣也就夠了,等到大戰開始之後,再視敵軍的進攻方向, 增派支援兵力。因為盡管現在邯鄲城裏的漢秦聯軍達到近四十萬,但對邯鄲這樣的堅城來說,也並不算太多,因此不可能將大量的兵力固定在城外的防守陣地上,多保留一些機動兵力,靈活調度,當然是更好一些, 這也是高原一慣的用兵原則。
不過就在高原布置好邯鄲的防線時候,敵軍也終於出現在邯鄲城的外圍。
首先到達邯鄲城的,是九黎族的軍隊,他們的人數不多,當然不敢太靠近邯鄲城,在距離邯鄲城約三十裏左右的地方就安營下寨,不再前進。
但就右三天之後,秦齊聯軍到達了邯鄲外圍,三方兵力相加,總計約有六十五萬餘人,而且還有三十餘萬楚軍就在路途中,最多一個月就可以到達邯鄲。不過聯軍的兵力雖多,但卻並沒有立刻就推進到邯鄲近前立營,而是以九黎族建立的營地為基礎,逐步的向前推進,這樣做的好處就在於可以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由其是在立營之初,防線還不穩固的時候,可以有一個相對穩固的後方基地做為支撐, 不怕對手趁機進攻。
這個計劃自然是王賁想出來的。原來秦齊聯軍剛到達邯鄲的時候,就收到了韓騰的命令,任命王賁為這次聯軍的主帥,可以統領秦、齊以及後來的楚軍,也包括九黎族。
而接到了這個任命之後,王賁的心情也十分複雜,能夠統領六十五萬大軍,對於任命一個武將來說當然是一件足以自豪的事情,而且有了這麽強大的兵力,為父親報仇的機會自然也就更大一些,不過王賁心裏也十分清楚,就算說韓騰是刺殺秦王政的主謀的證據不足,但韓騰趁著秦王政到前線督戰,鹹陽空虛的時候,一舉占領了鹹陽,這絕對就是背叛秦國的行為了。王賁不可能完全裝作不知道。
另外王賁還知道,現在邯鄲城裏,還有十幾萬秦軍,以及秦國的大臣,過去他們都是自己的同僚,還有不少人和王賁的交情不錯,而現在卻要反目成仇,成為敵對的雙方,但他們可以堂而皇之的自稱是在執行秦王政的遺命,為秦王政報仇,而王賁卻不能這樣說,因此總覺得在心理上先輸一頭, 越是靠近邯鄲, 王賁的心裏就越是不安。
不過己經做出了選擇,後悔也是沒有用,好在是王賁還可以用為父親報仇來安慰自己,也能稍稍安心一點,另外王賁也打定了主意,如果為父親報仇成功之後,就立刻辭官不做,退隱到鄉裏去,再也不管天下的事情了,而在目前就將注意力都放在當前的戰事上來。因此剛剛接任了聯軍的主將之後,王賁就命令,以九黎族軍隊所修建的營寨為基礎,逐步的向前推進。
因為王賁心裏淸楚,高原的用兵能力絕對在自己之上,因此和高原鬥智並不可取,隻能以聯軍強大的兵力和國力的優勢,穩紮穩打,慢慢的和高原拚消耗,才有戰勝高原的機會。
現在齊軍實際是在九黎族的控製之下,而九黎族的其他人都得到了韓騰的吩咐,行軍作戰、調兵遣將的事情都要聽從王賁的命令,因此眾人也都十分配合,聯軍的布營也十分順利,五六天之後,就推進到了距離邯鄲城隻有十餘裏的距離,而離邯鄲的城外陣地,自然也就更近,隻有七八裏。而王賁也知道,距離差不多了,也就不再繼續向前推進了。
雖然這時楚軍還沒有到達,但僅是秦齊聯軍的兵力,就己經淩架於守衛邯鄲的兵力之上,而且就是六七十萬大軍的營寨,連綿可以達到數十裏,一眼根本就看不到盡頭,加上雙方的距離隻有十餘裏,因此氣氛也頓時緊張了起來,頗有幾分一觸既發的氣氛。
不過王賁並沒有下令進攻邯鄲,而是下令士兵壘石為牆、掘土為塹,立柵為牆,並且在營前插下鹿角丫叉,修建防禦工事,一來是王賁知道高原用兵神出鬼沒,難以預防;二是在大梁的戰鬥中,王賁可是領教了雷擊車的巨大威力,讓王賁吃盡了苦頭,差一點就棄城而走了,一直到現在,王賁也找不到有效的對付雷擊車的辦法。
而就齊國背盟之前,漢軍留在大梁城前的最後一批軍隊也被高原調回靈壽,而漢軍的四十架雷擊車當然也被漢軍帶走,因此秦齊合兵之後,一輛雷擊車也沒有得到,盡管後來王賁發現,雷擊車的威勢雖然嚇人,但對大梁城的打擊其實並不大,畢竟厚實的城牆,並不是區區幾塊石頭能夠擊得穿,但現在聯軍並沒有城牆保護,那麽首先還是把自己的防守做好再說。
但王賁不想馬上和漢軍交戰,但漢軍卻顯然不給他這個機會,有士兵向王賁報告,漢軍出動了大約十萬的兵力,向聯軍挑戰。
接報之後,王賁想了一想,還是決定率軍迎戰,因為聯軍是進攻的一方,而且兵力遠勝於邯鄲的守軍,如果對方來挑戰而己方不敢迎戰,對己方的士氣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另外像這樣雙方對陣,堂堂正正的交戰,王賁到並不怕,而且這也正是他最希望的戰鬥模式。
因為這樣的戰鬥,運用奇謀妙計的空間並不大,比拚的主要還是雙方軍隊的戰鬥力和各級軍官的臨陣指揮能力,而這兩方麵,秦軍自然不用說了,而齊軍在漢軍的幫助訓練之下,軍隊的素質得到了不小的提升,有一戰之力,因此王賁覺得到也不妨出兵和漢軍打一仗。
而九黎族的眾人對王賁的決定也並沒有什麽異議,因為這次進攻邯鄲本來就是要打仗的,既然對方主動挑戰,自然也不能退縮,而且桑、屠雍、薑黎等族的人也想看看,高原到底有多厲害。
於是王賁也下令,調集十萬秦軍,出營迎戰漢軍。
雙方的軍隊各自出營列陣,並向對方的營地推進,一直到雙方相距約五百餘步的距離時,這才停了下來,互相對持。
王賁站在臨時搭好的將台上,向對麵看去,神色卻有些不大自在起來,因為在對麵陣列的正中,高高樹立著兩麵大旗,一黃一黑,分別寫著“漢”“ 秦” 兩個大字。
雖然因為距離太遠,王賁看不清大旗下的人物,但心裏卻非常不是滋味,因為這還是王賁第一次和秦國的旗對陣。而王賁又回頭看看自己的身後,同樣是一麵黑底紅字的大旗在迎風飄揚,旗麵上繡著一個巨大的“秦” 字,也不禁輕輕歎了一口氣,不知道現在到底是自己,還是對麵的人能夠代表秦國呢?
而就在王賁百感交集的時候,隻見從對麵的陣列中,兩麵大旗之下,駛出了一車一騎,向秦軍的陣列走了過來,一直來到雙方陣列的正中才停住。
因為距離近了,因此王賁也能夠看清楚,騎馬的人是一名全身戎裝的男孑,而在他身邊的戰車上,卻是兩名女孑,右邊充當護衛的人也是全身衣甲,而左側站立著一個一身白衣的女子,正是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