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

  布禮說的音樂會,正式的名字叫第三屆弓弦藝術節開幕音樂會。不過布禮說的倒也沒錯,實際上可以叫做二胡音樂會,因為所有的節目,幾乎皆為二胡演奏。


  先是音樂學院一個副院長上台講話,宣布音樂會開始。


  當宣布音樂會開始後,整個演奏過程不再說明,隻是演奏者按照安排的順序依次上台而已。


  首先上場演奏的竟然是鼎鼎大名的馬老師。


  馬老師在音樂界如雷貫耳。甚至連王有節也知道,提到胡琴,就一定會想到馬老師,她是中國胡琴藝術的一張名片。


  馬老師以其精湛的技術、紮實的功底,深厚的文化,質樸、真實的情感,敏銳、精簡、樸素、含蓄的演繹活躍於樂壇,隨著長期的藝術研究和舞台磨練,積累了豐富的舞台經驗和心智哲學,其演奏藝術日趨天然而全麵,富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和大家風範。


  馬老師的開場曲是二胡獨奏《賽馬》。


  王有節知道,這首《賽馬》的靈感和核心旋律來自蒙族民歌《紅旗歌》。這首民歌在我國民間已經傳唱了上百年,建國以後流傳更加廣泛,是老百姓過耳能頌的歌曲。


  一把中式實木椅。馬老師一身白色的中式服裝,長發飄飄,端坐舞台中央。


  樂曲一開始,就是一陣急速緊張的快板,象征著馬蹄奔跑時發出的“得得得”節奏。豪爽的氣派,沉雄的弓力,明快的節奏,勾畫出蒙族人民節日賽馬的熱烈場麵,展現紅旗飛揚,馬蹄鏗鏘的歡樂氣氛。


  聆聽著二胡名家馬老師演奏的《賽馬》,王有節的眼前仿佛出現了蒙古大草原上賽馬時的壯觀的場景。


  馬老師左手在琴杆上上下移動,手指仿佛在跳琴弦上的芭蕾舞。


  樂曲緊接著便是完整地引用《紅旗歌》那四句對仗工整,膾炙人口的旋律,並通過對旋律的加花變奏,使得高潮迭起,英氣閃爍。


  一群雄勇彪悍的蒙古族青年,瀟灑的騎在馬上,他們雙手緊緊勒住馬的韁繩,焦急的等待著比賽的令聲。在護欄打開的瞬間,一匹匹英俊高大的駿馬,就像離弦的劍一樣,直射出去。


  馬背上的小夥子,一手提韁,一手奮力揮舞著馬鞭,在廣闊無垠的大草原上奔馳。


  入神,投入,王有節仿佛沉浸在那悠揚的樂曲中。身隨樂動,不能自拔。


  馬老師右手有力的運弓,仿佛要把心中的感情抖出來。


  忽然,落在後麵的馬匹追上了前麵的駿馬,後麵的小夥子緊抽幾下馬的屁股,終於又追了上來。他們就這樣激烈的相互追趕著,一直到達了終點。


  最後,獲勝的小夥子提住馬的韁繩,高大的駿馬迅速揚起兩個前蹄,並打了個響鼻。


  二胡聲嘎然站住。


  王有節隨著人群站起起來,熱烈鼓掌。


  掌聲,叫好聲經久不息。


  接下來的曲目,有齊奏曲《江河水》,重奏曲《良宵》,重奏曲《二泉映月》,京二胡重奏曲《夜深沉》,獨奏曲《心香》,重奏曲《蒙風》,重奏曲《炫動》和《第四二胡狂想曲》,等等。


  這些曲目,既有說服性又有代表性,既包含了不同風格、又有不同時代的作品。


  王有節和旁邊的布禮說道:“真是難得啊,今晚上一下子來了這麽多的大家。”


  “是的呀。這次所有節目演奏者大約有十人吧,他們我基本上都熟悉,都是很有代表性的名家。自然,他們的演奏代表了中國二胡的最高水平,這場二胡音樂會自然是高規格、高水平的。”布禮笑笑,說,

  “譬如有代表江南的朱老師,鄧老師,有秦派二胡的代表金老師,有四川代表劉老師,有代表在海外的高老師,也有代表中央音樂學院的劉老師、宋老師。總之,全國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似乎都悉數到場了。”


  王有節眼裏滿是讚歎,說道:“今晚上的伴奏,我感覺也都是大師水平。”


  “嗯!鋼琴演奏家原老師、打擊樂演奏家喬老師、古箏演奏家高老師等藝術家們也都傾力相助。在這麽多藝術家們的協作下,整場音樂會豐富多彩。”


  “那——,今晚上我們是真的有耳福了啊!”


  布禮靠近王有節更近一些,悄聲說道:“你知道嗎,他們都是馬老師一直的好朋友和藝術夥伴。”


  到下半場的時候,馬老師帶領隊,以“新民樂”的演奏方式,大約二十人集體演奏了《自由探戈》和《野蜂飛舞》等西方經典。


  這種全新的改編,不僅給現場觀眾帶來一份意外的驚喜,引爆了觀眾的熱情,也瞬間讓這把古老的二胡煥發出了時代賦予的光彩,變得更加明豔動人。


  王有節有些疑惑,問坐在旁邊的布禮:“怎麽看上去,這些演出的好像有一部分是學生的啊?”


  “本來就是的呀。今晚上參加演出的這些學生是馬老師眾多優秀學生中的代表,年齡在10歲—17歲之間,來自音樂學院附小、附中的胡琴專業。”


  王有節還要再問,布禮笑道:“少廢話,最後麵還有壓軸,你就且往下看著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