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7章 異動
這場戰爭需要善後的事太多,讓皇帝趙策廢寢忘食,親自手書發往各地,一邊傳達消息,一邊廣布皇恩,赦免許多西門勢力,讓他們投降朝廷,放棄掙紮。
而此時,一個消息傳進皇宮,給皇帝陛下吃了一顆定心丸,大將軍閔悅,帶領二十萬大軍,正在向洛陽靠攏。
去的時候十九萬,回來的時候怎麽還變成二十萬了?
這其中,有張之魁的九萬人。
此時,張之魁、萬霖、黃英,被閔悅任命為新飛虎軍第一師、第二師、第三師中郎將,每個人留下一萬人親兵,其餘六萬飛虎軍,已經被閔悅完全打亂,混入玄甲軍和神策軍當鄭
孟氏門閥的軍隊,徹底被瓦解。
而且孟氏門閥族長孟宗,也被囚禁在囚車之中,一路搖搖晃晃,神情頹廢地坐在裏麵。
其實,孟宗有逃跑的機會,可他沒跑。
荊州戰場的情況,簡單描述一下:
王操不辱使命,在出使後的第三,張之魁終於下定決心,投誠梁朝。
不過在投誠之前,張之魁與王操有三個約定:
“第一,我張之魁不是代表自己投誠,而是代表大公子孟宗一起投誠,你們不殺我,也不可以殺孟宗;第二,必須釋放被太後逮捕的孟家人,並且放他們離開京城洛陽,安置在荊州;第三,保留孟宗荊王的爵位,世襲罔替,不得欺辱。
這三條,有一條你們不答應,我張之魁寧死不降。
我張之魁雖然不才,但這點兒忠心還是有的,孟家對我不薄,我家祖輩三代都是孟家家生子,在此危難時刻,如若我陷害舊主,豈不成了狼心狗肺之徒。”
王操道:“你這三個條件,第一條和第二條都好,唯獨第三條,恐怕十難做到。他孟宗早有不臣之心,這次朝廷舉義軍,勞民傷財,犧牲多少士兵,多少百姓,可最後竟然還保留他的王位,豈不是讓下軍民心寒?”
張之魁道:“將心比心,假如現在是唐振落到孟宗這等地步,你王操作為他最信任的主將,你會無條件投降嗎?”
王操艱難地搖了搖頭道:“大司馬對我以及整個王家恩重如山,叛變不得。”
張之魁點頭道:“那就是了,我打兒被大公子選中,與孟姓各位公子一起隨名師學藝,到了一十六歲,嶄露頭角,被大公子選定扈從,二十三歲跟隨先帝攻打桑臘,表現不俗,被孟家大力提拔。如今我三十三歲,已經手握孟家命脈主力。
遠了不,就在北伐時,我為了與已經死去的霍子珍爭功,冒然攻打山海關,犯下大錯,直接導致燕雲十六州得而複失,我罪莫大焉,那時太後要治我的罪,是孟相和大公子聯合保護我。”
王操道:“現在已經聯係不上孟宗了,他或許已經帶著人跑去了南晉,那你將如何?”
張之魁道:“孟宗雖有反抗曹太後之心,卻沒有投靠外敵之心。世人都孟宗喪心病狂,陰險狠辣,不錯,在爭奪族長之位的時候,他確是下手夠狠,可是我想你也清楚,如果他孟宗不很,孟音上位之後,會對他如何?大公子從兒驕橫,與孟音關係一直都很不好,此時孟家軍隊裏一多半都是大公子的,即便孟相在臨死前用鐵腕手段更換一匹將領,那孟音對大公子就會放心嗎?”
王操做不得主,跑回帥帳問閔悅意見,閔悅道:“隻要孟家把軍權交出來,僅憑這一事就功在千秋,我可以做主,讓他孟家繼續享受王的待遇。你去跟孟宗,在所有門閥都沒清除之前,皇家是不會失信的,讓他參照錢家和樊家的情況,便知我此言不虛。”
“孟宗找到了沒有?”王操問。
“這子不知道藏哪去了,唐瀟還是心急,沒等我這邊搞定張之魁,他就去攻打荊州城,結果洪冥善貿然出城,被白恪刺死馬下。隨後唐瀟入城,滿城搜捕,也沒找到孟宗的蹤跡。或許此時孟宗還在荊州城裏,他們孟家在荊州經營了二百年,想設置一些藏身地,實在是太容易了。”
隨後王操再次來到張之魁的軍營,聽剛剛軍營裏還發生了一次嘩變。
有人聽張之魁要投降,帶著兵來質問,結果話不投機當場動手。
為了鎮壓嘩變,張之魁與軍隊裏幾名孟氏公子和家將撕破臉,這一變故,也堅定了他投降的決心。
隻是他還堅持三個條件不變,隻問王操答不答應。
王操答應了,可就在他們收編張之魁的九萬人馬時,突然聽到噩耗,林崇陽帶兵離開漢中,立刻漢中就被蜀漢劉洵偷襲,更可怕的,劉洵還聯合南晉,要求南晉從長江和荊州兩個地方同時出兵。
劉洵:此時正是消滅梁朝的絕佳時機,萬萬不可錯過。
蜀漢與南晉,在大梁都城洛陽以及各大城市,都留有臥底,當洛陽城發生異動的時候,嗅覺靈敏的他們,早就做好了裏外呼應的工作,唐瀟、閔悅帶兵攻打荊州、西門真森帶兵攻打洛陽八關,這些事兩國都知道。
其實,即使林崇陽不離開漢中,劉洵也準備攻打漢中了,因為此時林崇陽手裏隻有三萬兵馬,而他,經過爺爺和父親兩代蜀漢帝王的積蓄,已經坐擁二十萬大軍,和足夠多的糧食。
之前,之所以沒動手打梁朝,一是因為他剛剛登基,擔心立足未穩,第二是因為他還是忌憚梁朝在麵對外敵的時候,會突然團結起來。
可如今,梁朝內部門閥亂戰,已經打得不可開交,哪裏還有團結可言,如果自己出手晚了,或許梁朝就改了姓了。
如此賜良機,劉洵絕不會錯過,同時他也知道,南晉不會錯過這次機會,與其將來在分地盤的時候鬧矛盾,不如提前把疆域劃分好。畢竟南晉太富裕了,如果真的打起消耗戰,劉洵沒什麽信心。
而此時南晉皇帝司馬衷老態龍鍾,倒在羅漢床上,聽蜀漢劉洵邀請他一起伐梁,他顯得有些猶豫。
他問身旁八王爺司馬無慈:“敗以為如何?”
司馬無慈剛過不惑之年,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一笑道:“千載難逢。”
聞言,司馬衷微笑著點零頭,示意身旁太監把他扶起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