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章 叔公轉大運 透抽來爆滬
自從叔公當上村長,已經二年了,而這個爐主,也當了10個多月,別說爆滬了,就是小魚小蝦都很難有幾隻!叔公還得雇傭人去巡滬,隨著潮汐時間每天早晚各一次!
村裏麵閑言閑語都在說
”烏頭命硬,媽祖不保佑!”
“烏頭抓太多魚,海龍王生氣”
“烏頭沒命根,不適合當村長”
…………
小地方的磨牙八卦,真的說啥的都有。叔公也不辯解,靠著自己一手厲害的捕魚技巧,很大的貼補媽祖廟的各種開支。這十個月來,不但安排的井井有條,媽祖廟的公賬上,還略有盈餘。
我們吃炒米粉是在中午,我永遠記得這一天是民國63年12月1日,1974年12月1日,農曆十月十八日!大潮,而且是今年一年中最大的一次。滿潮是中午2點38分,潮底時間是晚上8點59分。
我們三人吃完飯,就各自回家!今天網垵口的落日時間大概在6點15分左右。
所謂的石滬,就是先人們,在網垵口的潮間帶上,用黑色的玄武岩,利用大退潮,一顆一顆的用牛車運到海中,然後堆疊出一個弧形的圍牆,高度在一米到一米二左右,網垵口的石滬最早可以向上追溯明朝崇禎年間。一個這樣子的大石滬,最少得20年時間修建!
……
漲潮時,大量的魚蝦跟著潮水,進到網垵口覓食,退潮時再慢慢回到深水區,很多時候,貪吃的魚蝦,會因為退回時間太晚了,而被石滬的圍牆給攔下來;這個時候的村民,拿家裏的網具,過來石滬裏麵圍捕魚蝦,這就叫做圍滬。而今年一整年,西垵村的人,依照媽祖廟誓言,是不能到石滬裏麵抓魚的。
網垵口的三個石滬,由東向西,長度各約380米、400米、350米,滬尾集魚袋約100平方米。集魚袋低潮水深60公分,其他地方低潮時基本無水。
晚上0630,天剛剛全黑,很多準備利用大潮去抓捕海貨的人,開始陸續從家裏出發。我跟老媽,四姐、五姐四人,背著電瓶,戴著頭燈,小竹簍,趕海細長鐵鉤,芋頭掘(鶴嘴刨),我們這是準備去抓鮑魚。
在不潛水的情況下,網垵口一年大概有2-3次機會,潮水可以退的夠深,網垵口唯一的一片玄武岩,會半露出水麵,而石頭縫隙裏,躲藏著最少成人手掌大小的鮑魚。每一個大概500-600克,做成幹鮑魚,大概是三頭鮑以上。每個活鮑魚價值約在150-250台幣之間!運氣好一個晚上捉2個就不得了了。
……
就在我們四人剛剛下水,準備順著潮水,慢慢往深海前進時,正前方石滬方向,傳來激烈的鳴金聲音
“當當當當當!當當當當當!”
這是村裏麵發生大事時才用的方法。晚上視線不好,鳴金容易傳的遠,引起大家注意。而且今天這個時候,村民大部分都在海裏。
海麵上最少有300個電筒燈光,一下子全部看向鳴金方向。
這時在石滬的圍牆上,有人站在最上麵,拿著電筒,用力的畫著圓圈。
“爆滬了!爆滬了!趕緊去抓。”
這是經驗豐富的海女老媽,告訴我們的一手信息。
老媽跟四姐(當時12歲)先走,五姐(8歲)照顧我慢慢跟上,此時海水深度大概40公分,人小走不快。
等我跟五姐到達中間石滬,燈光下,我們看見整個海麵,密密麻麻的小管!北台灣叫透抽,廣東叫吹筒仔,全部都是炮管級別的,也就是長度50公分以上的小管!
“阿劫仔真是嘴臭,調笑三叔公運氣不好,這下子人品大爆發,好的不靈壞的靈,這次總算大逆轉。”
即使在1974年,炮管透抽也很值錢。曬幹的透抽幹更是超級值錢。一公斤活的炮管,今天這種體型大概二條不到,最近網垵口在地收購價,每公斤在15-18元之間,此時透抽比魷魚值錢,一直到1988年後才反轉過來。
整個網垵口潮間帶,將近三平方公裏的海麵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大透抽,起碼上千萬條,而且隻多不少。
隨著潮水繼續褪去,水麵低於石滬圍牆高度,透抽大軍,開始順著圍牆,自動往集魚袋集中。摩肩擦踵,層層疊疊。感覺到危險的透抽,開始采取烏賊戰術,口吐黑煙,搞得整個海水,變成文人的硯台池子,烏黑不堪。
所有人拿著可以利用的東西,使勁的撈,用力的圍。老媽隨身帶著抱墩神器——邑阿(小圍網),雙手順手一圍,幾十公斤的透抽王,就手到擒來!這樣子一次就是500元的鈔票到手,五分鍾一個少將,十分鍾一個民航機飛行員,二個小時可以蓋一套房子!當時蓋個小洋樓,大概需要10萬元台幣!
三叔公是個很大度的人,百年難得一遇的爆滬,還是爆的最值錢的炮管透抽,時間有限,機會難得,而且光靠東垵村民,根本也抓不完!所以三叔公把西邊最短石滬,開放給西垵村民,最東邊石滬,邀請駐軍過來捕撈。當時望安島上有一個駐軍加強旅,約5000人。
大約25分鍾後,來了最少3000駐軍,超過30台的輪式運兵車,直接開到石滬邊上,沒有搭車、跑步前進、全身運動服打扮的軍人,使用蚊帳,六人一組,開始圍滬。
老媽帶著我們不停的撈,透抽實在太多了,根本沒有放置魚獲的容器。
老媽也想到了蚊帳,拚命的跑回家去,我們姐弟三人,帶著部分戰利品,朝著家門前進。但是三個小孩,最多也就二十公斤魚獲。
不得不說,老娘特別醒目,十分鍾後,老媽趕著外公家的大黃牛,拉著牛車,帶著蚊帳空水桶,趕來圍滬現場。
三叔公叫大家快點回家拿工具,時間很充足,不久後,老媽的大黃牛、牛車、蚊帳、空水桶,變成所有村民的標配。
晚上12點55分,漲潮的反水,到達了圍牆高度,已經不適合再捕撈了。三叔公,鳴金三下,告訴大家回家休息。
忙碌了一夜的村民,真正的挑戰,現在才剛剛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