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朱儁
黃巾軍武卒營校場的高台下。
許安此刻終於明白了當初張梁在廣宗城的城樓講話時的心情是如何,因為他此刻的境遇和張梁相差無幾。
若勝則是如便如蛟龍入海,從此天下之大任由其縱橫,天下黃巾皆以他為旗幟。
到時候許安就會是太平道真正的大賢良師,大漢十三州百萬黃巾的領袖。
但是若是落敗便只能遁入山中,和歷史上的張燕一樣成為一方不大不小的賊匪,在各大勢力中夾縫求生,最終降伏在強大諸侯的麾下,生死皆操於別人之手。
許安站在高台之上,台下所有軍士的目光全都聚集在他的身上。
「天下大旱,顆粒無收,而賦稅益重,只因宦戚權貴欲驕奢享福!」
高台下黃巾軍的力士大聲的重複著許安的言語,他們要確保營寨中所有的人都能聽到許安的言語。
「漢軍稱我等為『蛾賊』」
「譏諷我們如同飛蛾撲火一般自取滅亡,譏諷我們如蟲蟻一般弱小,卻不自量力要阻擋漢軍高大的車架。」
許安緊緊的握著欄杆,大聲的怒吼道。
「我等貧無立錐之地,卻飽受苦難欺凌,官吏闖入我們家中,奪走了僅剩的存糧……」
「我們不過只是想爭一條活路罷了,但是這該死世道不肯,那位居洛陽,高高在上的劉家天下不肯!」
台下一眾軍士盡皆緊緊的握住了手中的兵刃,他們想起了昔日的往事。
那些太行山中土生土長的居民,自從災荒以來,卻淪為災民,賊匪橫行,大部分的住民要麼淪為賊匪,要麼遁入深山之上,隱居以避戰亂。
除了太行山中本土的居民,還有些軍士來自各個州郡,這些州郡無一例外盡皆遭了災荒,他們經歷的事和黃巾之亂那些揭竿而起的黃巾軍一樣。
他們遁入深山,只為乞活,但山中賊匪橫行,於是強壯者淪為賊匪,瘦弱者死於山中。
還有跟隨著張燕一起逃入太行山的黃巾軍,太行山中原來的黃巾,以及下曲陽大戰的倖存者。
他們各自的境遇都不同,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往事,但那往事幾乎沒有不是悲慘的,他們大多數人不過是這個凄慘世道的受害者。
「蒼天不仁,黃天當立!今我等裹黃巾聚眾而起,定當革天命於世間!」
「我等雖無強兵,然有天下之眾!漢室定當傾覆,黃天必將取而代之!」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許安話音剛落,整個營寨之中無數黃巾軍的武卒已是將他們手中的兵刃高高舉起,狂熱的向著許安回應。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山呼海嘯般的聲音從台下傳來,數千人聚集在一起吶喊怒吼,其勢如天崩地裂,震耳欲聾!
與此同時在其餘的黃巾軍營寨中,身披著土黃色道袍的符祝,還有穿著盔甲的將校都在重複著和許安一樣的話。
越來越多的高呼聲響起,無數黃巾軍的軍士振臂狂呼。
「嗚————」
號角聲在黃巾軍的營寨此起彼伏,無數號角被吹響。
黃巾軍在用號角的聲送別那些戰死在葵城外的袍澤。
「咚,咚,咚!」
激昂的戰鼓聲從營寨中響起,一桿土黃色的大纛旗率先馳出了營地,無數黃巾軍的軍士亦是緊隨而出。
未時五刻(14點15分)黃巾大軍再度出陣。
土黃色的洪流滾滾向前,無數頭裹著黃巾的軍士再次匯聚在那桿土黃色的大纛旗下,向著葵城的方向進軍!
……
「『蛾賊』主力再度出陣!」
一名背插著負羽的漢軍斥候衝破帳簾,匆匆跑入朱儁帳內大聲的向其稟報道。
朱儁此時的面色陰沉如水,孫堅負傷,祖茂、韓當戰死,跟隨他一路南征北戰的家兵如今也是折損過千,大軍士氣正是前所有未的低沉。
「命各部堅守營寨,互為援助。」
朱儁站起身來,不住的在帳中渡步,只能無奈的下達命令。
漢軍和太行黃巾軍在葵城外曠野上以堂堂之陣作戰。
黃巾軍左翼統帥是張燕,朱儁也曾聽聞過張燕的名聲,軍中號為飛燕,縱橫真定圍攻癭陶,冀州郡兵莫能奈何。
右翼雖然薄弱,但黃巾軍勝在兵多,可以及時回援。
只余中軍更為棘手,黃巾軍軍陣嚴明,中軍的前陣調度指揮甚至不怎麼遜色於朱儁。
這也導致了漢軍銳士突進的失敗。
朱儁雖然從并州刺史張懿的信中知道了太行黃巾遠非普通黃巾所比,但他還是選擇用了平常和黃巾軍作戰的戰術。
野戰之中左右翼步卒牽制以騎兵突破,驅趕潰兵衝擊中軍,中軍再以銳士突破中陣,一舉擊潰中軍,斬殺敵軍主將。
但一開始漢軍便因為黃巾軍藏匿的重騎而丟失了騎兵的優勢了,讓騎兵掌控整個戰場情報,還有突破兩翼的想法化為泡影。
再然後便是黃巾軍的前陣居然擋住了孫堅、祖茂、韓當三將帶領的漢軍銳士猛攻。
更讓朱儁震驚的是,一般來說黃巾軍經歷過大戰後,都需要時間來調整士氣,但太行山這支黃巾軍,卻在短短時間內便重振旗鼓。
朱儁失去了黃巾軍野戰的勇氣,不僅僅是因為這支黃巾軍超出了他的預料,以及軍隊的傷亡慘重。
更是因為為了迎擊太行的黃巾,他調動了河東河內的兩郡的郡兵前來。
如果他戰敗了,整個河內和河東,幾乎沒有能用於野戰的部隊了,這支黃巾軍的兵鋒甚至能直達河南,威逼洛陽。
到時候京師震動,不說朱儁本人可能被去官免職,更為嚴重的是本來已經被平定的黃巾之亂會有死灰復燃的風險。
漢帝國已經承受了太多的動亂,黃巾之亂剛剛平定,西北的羌亂還沒有平定,漢帝國此時已是滿目瘡痍,不能再承受一次黃巾之亂了。
而且此時漢軍主力還在西北,洛陽的兵力捉襟見肘,所以朱儁只能選擇堅守,保全漢軍力量。
漢軍斥候匆匆離開了大帳,也帶走了朱儁的軍令。
帳簾放下,朱儁慢慢摘下頭上的頂盔,露出了花白的頭髮,挺直的背脊也彎曲了下去。
他和皇甫嵩一樣,都已經不再年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