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黃天之世> 第五百二十二章:學院

第五百二十二章:學院

  隨著四州百萬民眾進入并州,安穩了下來,太平道也正式進入了高速發展期。

  各地持續增設學堂,修建道堂,各處的工坊也建立了工坊學院。

  第二期、第三期符祝也從道堂之中,加入到了政務和軍伍之中,為在前幾次大戰之中損失頗重的黃巾軍及時補充了新鮮的血液,緩解了太平道政務的壓力。

  「講武堂」和「太平道陸軍學院」兩座軍事院校,於晉陽落成之後,黃巾軍的軍事也開始慢慢的步入了正規,現在許安不要太過於擔心軍官的素養問題了。

  接收了系統化教學的中下級軍官,和接收了基礎戰略,熟悉了兵書的將校,將會進一步提高黃巾軍的戰鬥力。

  如今漢軍軍中的軍官素質確實更高,他們擁有著淵源的家學,他們擁有著常人所沒有的條件去學習。

  但是不久的將來,如果他們不做出改變,那麼黃巾軍將會迅速的超過他們。

  擁有著淵源的家學的漢軍軍官卻是少數,他們死去之後,卻難以彌補。

  但黃巾軍如今設立軍事院校,集百家之所長,系統化的教學,教授基礎的知識。

  卻可以迅速培養大量的合格的軍官,他們可能稱不上優秀,但是他們大部分都可以勝任他們的職責,他們將會是合格軍官。

  正因為如此,黃巾軍就算是戰死了大量的軍官,但是黃巾軍卻可以迅速的彌補。

  雖然這麼說很殘忍,很無情,但是事實就是如此。

  起義是革命人民為反抗反動統治而舉行的武裝暴動。

  而革命必然會導致流血犧牲,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

  被推翻的階級絕對不會坐以待斃,他們會用最酷烈的手段,最殘忍的手法來維護自己的統治。

  想要解放天下,一統天下,必然要經歷無數的艱難險阻。

  而要度過無數的艱難險阻,必定會有無數的人倒伏在終點之前,必定會有無數的人犧牲在前行的道路之中。

  「太平道醫科大學」也在七月的時候,正式在晉陽建立。

  華佗招收的第一期的學生,除了數名并州當地的醫者外,其餘盡皆都是在黃巾軍充任軍醫的符祝。

  太平道醫科大學第一期的學生,共計有一百人。

  醫學院的教材是華佗編寫的醫書,以及一些世家之中的藏書,還有一些醫者貢獻出來的醫書。

  那幾名進入太平道醫科大學修習的醫者,都是將藏有的醫書貢獻了出來之後,才被許安允許加入醫學院之中。

  那些敝帚自珍的醫者,都被許安排除了在外。

  他尊重這些人的個人意願,但是既然他們並非太平道中之人,又不願意交流醫書,那麼也沒有必要,也沒有義務讓他們進醫學院修習。

  太平道新設立的工坊學院剛剛草創,都是比較簡單。

  第一批招募的學生,也都是有基礎的人,都是那些匠人的後代。

  這個時代子承父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鐵匠的兒子還是鐵匠,木匠的孩子多半還是木匠,稀疏平常。

  如同農戶家的子弟很小的時候就要幫助家庭做農活一樣,這些匠戶的子弟在很小的時候就要開始幫助家庭做一些雜活,而這些雜活都是關於他們父輩工作的,自然而然也懂一些基礎的東西。

  工坊學院也是聘請的一些老工人,教材也是通過賞金讓那些工匠提供知識,還有一些世家的藏書,提供的一些技術,然後派遣人專門歸攏而成。

  當然除了教導技術以外,還負責教導一些簡單的識字讀寫。

  至於蒙學、郡學、國學三類學院。

  蒙學現在是最為興旺的,因為四州百萬民眾進入了并州。

  各地擇優錄取學子,許安在各地下令再度擴建了蒙學堂,如今第二期蒙學的童子,也有一萬三千餘人。

  現在一共三萬三千名學童在蒙學堂之中就讀。

  不過相比於興旺的蒙學堂,郡學堂和國學堂就要差的比較遠了。

  現在黃巾軍的郡學堂學生一共只有兩百餘人,國學堂更是一個學生沒有。

  不過國學堂倒是稱得上真國學,祭酒乃是許安,負責教授的老師則是閻忠、楊績、龐渤、傅祁、許攸等人,都是可以被稱為名士的人。

  現在的郡學堂之中,大部分的人實際上都是閻忠、楊績、張遼、郝昭等人家族之中的族人。

  不過要不了,郡學堂就將會多出大量的並非是世家豪強出身的學生。

  學堂制度也經過了整改,現在規定為蒙學之期為三年,通過考試畢業者稱為童生,成年後有資格去各鄉亭為吏,績優者可以升入郡學。

  郡學之期也是三年,第三年可以進入各地郡縣協助辦公,通過考試畢業者被稱為秀才,成年後有資格進入各地郡縣為吏,績優者可以升入國學。

  進入國學之後,修習四年,第四年可以進入晉陽府衙之中協助辦公,績優者可以留任於晉陽府衙,其餘通過考試畢業生成年後則有資格進入其他郡縣為官。

  從國學堂畢業之人,皆被稱為舉人。

  原本許安定的是六歲到十二歲可以進入蒙學院修習,但是考慮現在的年齡是按照虛歲算,出生當年是記為一歲。

  所以許安將蒙學堂的年齡要求提了一些,提到了在七歲到十三歲的孩童,可以進入蒙學院中修習。

  也就是說,如果按部就班,從七歲開始修習,進入蒙學院,那麼最早在十七歲,便能於國學院畢業。

  不過實際上這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真的是天資過人,不然絕對不可能這麼順利。

  從蒙學到郡學再到國學,三所學院跨度頗大,要想通過考試畢業,並非是一件易事。

  第一要知道的是考試合格和能否升學自然是兩個概念。

  蒙學的考試考試合格還是比較容易,但是郡學的考試就難上一籌,而國學的考試,則更為困難。

  蒙試,郡試、國試三次考試,升學的名額都有限度的,全部是擇優錄取,這三次考試無疑將會淘汰大量的學生。

  以第一期的兩萬名學生舉例,蒙學入郡學,十里取一,入郡學者人大概的數量會控制在兩千之數。

  而這兩千名郡學生,再十取其一,取二百人,進入國學院之中修習。

  蒙學學生,三年期滿未通過畢業者,會有兩個選擇。

  一是留下繼續就學,直到通過考試,成功畢業為止,當然這個時候,太平道便不再為其提供飯食,支助其學業。

  學生的學費,還有一應的吃穿用度都將由學生自己負責。

  二便是領取結業證從蒙學堂畢業,這類學子被稱為學員,沒有成為吏員的資格。

  設立蒙學堂的目的,第一是為郡學、國學輸送人才,還有便是進行啟蒙教育。

  不過這一部分人,他們能認識一部分的字詞,學過術算,人需要盡其才。

  許安的計劃是不僅僅在軍隊之中推行識字班,還要在鄉間推行識字班。

  如今在并州的農戶農閑時分並沒有像之前那麼忙碌,農忙之時,雖然忙碌,但是黃昏之時也會返回家中。

  因此,許安想的便是這些學員日後返鄉,可以教導其他的人識字,術算等知識。

  還有便是太平道發布政令和條律,這些學員可以正確的解釋意思,而不至於再被鄉間的豪強掌握話語權,掌握解釋權,不至於被人誆騙。

  現在黃巾軍治下的世家和豪強雖然已經是被鷹狼衛清除了大半,但是地方宗族的勢力實際上依舊頗為根深蒂固。

  這是上千年以來文化影響,並非一朝一夕所能改變的事情。

  舊的世家豪強滅亡了,但是新的世家豪強很快也會從崛起。

  而且許安也沒有想要將其改變的想法,宗族其實並非是什麼洪荒猛獸,世家豪強形成的原因並非是宗族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在制度的原因。

  郡學和國學和蒙學的學制也是一樣,未能通過考試者,郡學稱為茂才,國學稱為監生。

  皆是領取結業證,名單收錄於府衙之中。

  茂才成年後有資格去各鄉亭為吏,監生成年後則有資格進入其他郡縣為吏。

  茂才的待遇大致等同於童生,而監生也是大致等同於秀才,但是因為其學習的時間要更長,所以實際上待遇還是要高一些,可以填補更重要一些的位置。

  郡學和國學兩所學院也允許學生繼續自費學習,準備考試。

  學生學習在學院學習,也可以在校外修習,並不規定地點,只要能夠通過考試即可。

  蒙學考試,一共要考三科,語,數,道。

  語就是語文,顧名思義,考校的是基礎的語言文字。

  《三字經》《千字文》這兩本書,就是語文的啟蒙書籍,當然蒙學院啟蒙的教材遠遠不止這兩本書,還有其他的教材。

  數則是數學,術算一科,則是簡單的術算,加減乘除,數學的教材一部分是繳獲自世家的書籍,另一部分則是由許安編輯出來的。

  雖然許安並不是老師,但基礎的數學知識他並沒有忘記,編寫一本簡單的教材還是綽綽有餘。

  而且也並不是沒有人幫助許安編寫,閻忠和楊績等人也從旁協助,幫助許安整理。

  古代中國的數學相較於當時的其他國家,雖然算的上先進,但是許安學習後世的數學,也對其有很大的幫助。

  許安也沒有墨守成規,他將後世的阿拉伯數字也編入了教材之中。

  阿拉伯數字的發明,確實使得計數和數的運算都變得簡便了許多,有助於數學的進步。

  不過現在它們並不叫阿拉伯數字了,畢竟這個時候,阿拉伯人都還沒有征服了旁遮普地區。

  這些後世的阿拉伯數字,就簡單的被稱為數字,許安將這些數字的來歷定為了黃天特有的用作術算的字元,因此也沒有任何反對,很快都接收這一簡便的數字。

  道科則是有些類似於後世的思想品德課,主要教授經過了許安修改了之後的太平道思想,還有一些品德相關的教育。

  蒙學、郡學、國學皆有道科,不過學堂之中教授的太平道思想,也是有選擇的,經過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基本將迷信、鬼神的地方全部都去除掉了,只留下了一些好的關於思想文化的內容。

  郡學則是增加了兩科,吏科和雜科。

  蒙學培養學生的目的是為了讓他們識字,明理,啟蒙,脫離懵懂。

  而郡學的目的則不同,許安建立郡學的目的是為了太平道選拔人才,郡學培養出來的學子是有資格成為吏員的。

  所以除語、數、道三科外,還增設了吏科和雜科。

  吏科主要是就是教導普通的吏員簡單的工作,還有一些實用的技巧。

  雜科則是許安編寫的一些關於現代物理、簡單的化學之類的教材,還有各世家的一些實用的知識。

  吏科和雜科的設立,可以使得郡學院的學生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夠學以致用。

  郡學院的第三年第一學期,是實踐期,這個學期郡學院的學生都會被統一安排進各地的署衙去觀察吏員的生活,工作。

  至於國學院,比起郡學院來說,對於太平道意義更為重大。

  國學院是太平道的官員候補、培養的學堂,是三所學堂最為重要的學堂。

  雖然現在還沒有正式運作,但是大概的科目都已經劃分了。

  國學院修習共有五年時間,前兩年時間,學習基礎的知識,更為困難和深奧的語、數、道、吏、雜五科知識。

  等到第三年的時候,也就是第四年和第五年,國學院之中增設政、民兩科。

  學生除了要修習語、數、道、吏、雜五科知識,還要再學兩科的知識。

  政科教授政務處理的辦法,官員的經驗和職責等等。

  政科的目的是為了讓國學院的學子熟悉過程明白義務。

  而民科,則是這七門學科之中最為重要的科目,具體講的便是民生政事。

  類似水利修建的技巧,和如何治理水患,或者是當災害來臨時的舉措,以及軍屯、民屯等等黃巾軍如今施行的政策,都有重要的解析。

  民科開設的目的,就是這些學生上任為官之後,能夠更好履行責任,明白自己需要做一些什麼,明白當發生一些緊急事情后,應該做出什麼樣的應對。

  而非是死讀書,讀死書,像某些士人只知道聖賢書之中的經義,卻不知道為官該做什麼,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民科、政科的教材,都是選自原本各地官吏的治理經驗,經過了閻忠和楊績等人的篩選之後,整理成冊的,在實踐之中基本都是可行的辦法。

  這些經驗原本只是傳於那些人各自的家中,但是現在卻被全部歸納在了一起。

  家學變成了公學,這也是太平道如今和漢庭完全不一樣地方。

  漢庭,世家有著數百年,乃至千年的積累,根深蒂固,枝繁葉茂,家學淵源。

  但是這也是制約他們發展的一點,家學始終是家學,學問如果沒有交流,註定是得不到充分的發展,閉門造車並不可取。

  國學院的畢業生,相比於蒙學院、郡學院的畢業生有更多的選擇。

  他們不僅僅可以成為官員,還可以選擇進入太平道的軍事院校和醫學院繼續修習。

  雖然現在國學院還沒有學生,但是許安已經早早的計劃好了,在太平道的軍事院校和醫學院兩所學院之中,安置這些國學院學生的地方。

  太平道的講武堂之中,設教導班,教導班之中全部招募國學院的學生。

  教導班學制兩年,第一年學習軍事理論之類的課程,第二年則是進入軍隊實踐,以參謀的名義跟隨作戰,跟隨將校作戰,最低在軍司馬一級中。

  畢業之後可以擔任軍侯一職,表現優異者,可以越級成為軍假司馬,不過這樣待遇,是授予以第一名畢業的畢業生。

  而醫學院之中,許安則是計劃招募醫師開設一個基礎班,先教授基礎的醫學知識,然後再進入正規班之中,由華佗親自教導。

  許安現在沒有世家的掣肘,沒有豪強的牽扯,依靠著雕版印刷術和造紙術,讓許安有了能力印製大量的書籍,提供給學生學習。

  軍屯和民屯的實行,也讓許安原本緊張的財政得到了緩解,讓許安能夠養起如此多脫產的學子。

  現在太平道的人才確實比不過世家豪強,比不過漢庭。

  但是未來,三年以後,六年以後,十一年以後,等到蒙學的學子,郡學的學子,國學的學子畢業之時。

  等到那些學子變成了童生,變成了茂才、秀才,變成了監生,舉人的時候。

  一切都會改變,一切都將改變。

  到時候,太平道將會有足夠多的人才,來管理工坊,來管理地方,來管理軍隊。

  等到那個時候,等到成千上萬的人才出現在太平道之中,等到數以萬計擁有著新思想的志士出現在太平道之中的時候。

  等到那個時候。

  這個天下恐怕再也沒有任何人,任何勢力,任何國家,能夠抵擋住太平道滾滾的洪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