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相濡以沫
這個冬天還沒過,外麵天寒地凍,婉儀宮大殿燒著暖爐,白起寧呆在大殿裏教李寧安認字念書。
白起寧得知大哥白戩已經率領大軍抵達西城,與魏英將軍匯合了,待天氣暖和點,山上的大雪融化後,他們便要翻山越嶺進攻楚國。
這是蜀國與楚國之間第一次正麵開戰,也是李昭平與楚逸之間的較量。白起寧沒有摻和在其中,也沒有多給李昭平任何建議,或許是心中保留著對楚逸的情分吧。
楚國那邊,楚逸的處境不太好,白起寧聽說,諸葛明前些日子病逝了,楚逸悲痛萬分。諸葛明是楚逸身邊的第一智囊,他在這個緊要關頭去世,對楚國而言是大不利的。楚逸遵循諸葛明臨終前的囑托,封關傑為大將軍,統領三軍,抵禦蜀君。
關傑本就是楚逸一手提拔上來的年輕將領,他軍事才能非常出眾,但是卻頻頻遭到軍中老將的質疑。楚逸花費了不少心裏去安撫那些手握兵權的老將,優待他們的家人。
“母後,寧安不喜歡冬天,冷!我們都不能出去玩,好期盼著下雪天早點過去!”李寧安手持毛筆,小手略感冰涼,正趴在書桌上寫字。
白起寧回過神來,側頭看了看女兒,眸子深沉,她卻不希望這個冬天這麽快過去。因為在這個冬天過去之後,深愛的丈夫和厚誼的摯友,他們之間的決鬥就會拉開帷幕。
當然白起寧心裏很清楚,於公於私,她都是站在蜀國這邊的,堅定不移地支持李昭平。但對楚逸,她心中是說不出的愧疚……
“皇上駕到——”
隨著公公一聲尖叫,氣宇威嚴的李昭平走進大殿來,他神采奕奕,整個人身上都散發著王者的光彩,此刻的他是鬥誌昂揚的,他無比期待著蓄謀已久的戰爭,期盼著勝利和輝煌。
“父皇!”李寧安見了李昭平,臉上露出甜甜的笑容,停下了手裏的筆。
“朕的寧安這麽乖,在練字啊。”李昭平大步走向李寧安,誇了一番李寧安的字有進步。
白起寧收斂起惴惴不安的情緒,微微一笑:“皇上。”
李昭平一手輕輕攬住白起寧的腰:“起寧,晚上朕就在這兒陪你,和孩子們用膳。”
“皇上這些日子不是都忙著軍務政事麽?”白起寧輕聲道,“皇上可以不用陪我。”
“朕想和你說說話,這些天確是很累,所以冷落了你。”李昭平暖暖握緊她的手。
“好,皇上想說話,我就陪皇上好好聊一聊。”白起寧偎依在李昭平的懷裏。戰爭一旦爆發,以後的日子怕是也難得安寧。蜀國就算是贏了楚國,也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晚上用膳時,太子李隆也來了,還帶了伴讀韓耀,也就是韓撫的兒子。李昭平感念韓撫之死,很是善待韓耀,韓耀可謂是因禍得福。
夜裏,李昭平抱著白起寧入眠。
“起寧,睡著了嗎?”李昭平心裏裝的事情太多,明明身體已經很疲憊了,腦子缺依舊興奮著難以入睡。
“沒有,陪皇上說話呢。”白起寧的聲音特別輕柔,像是潺潺的溪流般。他沒有入睡,她也就睡不著。
房間裏微弱的燭光閃爍,李昭平深深吸了口氣,目光深不可測:“朕想攻滅楚國,皇後是怎麽想的?”
“皇上所想,才是最重要的。我說過,無論皇上如何決定,我都全心支持。”白起寧淡淡道。隻是戰亂一起,她和楚逸注定是形同陌路,反目成仇,大概楚逸現在後悔著當初一念之仁,沒有以她為質吧。
“起寧……朕做這個決定,你會不會太意外?”李昭平側過身輕輕抱著白起寧,嗅著她長發間散發出的淡淡芳香。
“皇上的千古一帝,連無止大師都這麽想,不是麽?”白起寧柔聲道,她以前雖想過李昭平會有作為,但卻未想到他的雄心會這麽大,這麽堅定,“皇上是從什麽時候開始這個決定的?”
李昭平遲疑了片刻,淡淡道:“也許是在臥龍大師把天子劍交到我手上的時候吧。”
白起寧的心劇烈一顫,那個時候……他們還在齊國陵陽為質,危機四伏處境艱難啊。那個時候的白起寧,心裏還都隻想著怎麽報仇……
“朕後來想,天子劍大概就是有這種魔力,得到它之後就會有更大的心,更多的想法。”李昭平湊到白起寧耳邊笑道。
“皇上以前把天子劍掛在龍威宮,後來怕被權力蒙蔽了初心,獨裁而不聽諫言,所以就把天子劍賜給了我。”白起寧明白過來李昭平的真正用意。
“起寧,身為帝王有許多事身不由己,朕希望你能理解。在這巔峰皇位上,人很容易失去理智迷失德行,但朕每次回到你的身邊,看到你,心就會平靜下來。”李昭平見到白起寧後,就會清晰地記得曾經經曆過的歲月,還有他願為她“一世為臣”的誓言。
白起寧回過了身,回應地抱住了李昭平:“皇上的心意,我都明白,不必多言。”
心意相通,相濡以沫,他們攜手度過了快十六個年頭,白起寧算算,隆兒七歲了,她也三十二歲了。
……
蜀國294年,開春,陽春三月。蜀軍向楚國召開了猛烈的進攻。
兵分兩路,大將軍白戩率一軍攻占左順、和昌一帶,名將魏英帶著另一軍攻占下沛等五座城池。
一年時間裏,蜀軍勇猛,楚軍節節敗退。楚國半壁江山幾乎落敗,若是蜀軍再攻破楚國重城淅川,那就能直取臨淄。
白戩與魏英的軍隊勢如破竹,斬殺楚國數名大將,兩軍打算合並攻打腹地淅川。
靖王楚逸急調助理兵馬抗蜀,楚國大將軍關傑親自領兵鎮守淅川,經過三個多月的對峙,關傑守住了淅川。
白戩、魏英遲遲攻不下淅川,戰線過長,糧草告急,白戩決定放棄淅川,與魏英再兵分兩路攻打轉而攻打鄴城、平都。蜀軍遠征跋涉一年半,又糧草匱乏,供應不濟,陷入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