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做人留一線
酒桌上的氣氛還是很熱烈,在胡楊果斷認慫之後,酒局並沒有持續太久。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胡楊沒有讓簡有德上桌。不是胡楊忘了,都是他故意為之。
電廠的日子過的滋潤大家都知道。這臨走的之後,簡有德後備箱裏可是裝滿了東西。
上車之後,邢鵬問胡楊,今天的事情很重要,他為什麽要說實話,而且還不簽任何書麵的東西。
胡楊也大約猜到他會有這樣的疑問:“其實道理非常管簡單,老話兒不是說了嗎,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這就是給大家之間的關係留一絲餘地。我問你,往水泥裏摻粉煤灰是件很難的事兒嗎?”
邢鵬搖頭。
胡楊接著說道:“我非常確信,肯定有人已經這麽做過了。隻是他們並沒有發現,這麽做之後,混凝土的強度並不會下降而已。我們將會大規模使用粉煤灰,這件事就絕對不可能藏得住。一個勢必會公開的秘密,我們沒有必要藏著掖著。以後等到大家都明白內情之後,咱們也不會理虧。咱可是一見麵就全都告訴你實話了。、關鍵是,即便我們說了實話,他們也不見得就真的聽得懂,這是你的第一個問題。”
伸出兩根手指,胡楊繼續說道:“第二個問題為什麽這麽重要的事,不簽任何書麵的協議。因為我們現在是在白拿。就連運費都是華孚電廠出的。”
邢鵬不解:“這是他們主動提出來的,並不是我們主動要求的。更何況,粉煤灰對電廠來說是廢物,而且每年還要對堆放粉煤灰的地方進行治理。我們是在幫他們啊。”
胡楊說道:“沒錯,現在的情況的確是這樣。但這種情況很快就會發生變化。大規模基礎建設高潮很快就會出現。現在還是廢物的粉煤灰,將來也會變成好東西。到那個時候,我們還能繼續白拿嗎?”
邢鵬立刻就跟上了胡楊的思路:“你的意思是,將來他們會出售粉煤灰?”
胡楊說道:“當然,一定會。粉煤灰是所有工業廢料中,應用範圍最廣,同時也是使用難度最低的。未來的需求量會非常大。別看華孚現在有一個山穀的粉煤灰。我跟你們打賭,那裏三年之內就能清空。”
“三年?”
“不能吧,那是電廠十幾二十年的存貨。”
車裏其他兩人都對胡楊這個三年預測表示驚訝。
胡楊說道:“華孚的存貨是多,但架不住需求大。水泥的盤條價格不斷上升,還會經常斷貨。這基建的成本也跟著升。現在有這麽個東西,可以部分代替水泥,不僅不會降低混凝土強度,而且還有好處。但價格卻是個白菜價。換做是你,會不會動心?有需求就有價值,有了價值,我們就不能再繼續白拿。所以一份注定要被廢棄的協議,於情於理都沒有必要簽。說到底,多個朋友總要比多個敵人強。”
邢鵬也明白了胡楊的意思。就是不能太貪心。便宜稍微占一點沒關係,老想著占下去,那就肯定是不行的。
不管是上來就實話實說,還是隻做口頭約定而不形成書麵,都是胡楊在給大家的關係留下緩衝地帶。
這時正在開車的簡有德感歎一句:“那山一樣粉煤灰,要是能賣的話,那得是多少錢啊!”
一聽這話邢鵬也樂了:“是啊,就是賣的再便宜但架不住量多。這些電廠啊,都要發大財了。”
除了華孚電廠之外,沈陽還有兩家火電廠。下午胡楊也都上門聊了一下。
電廠一方的反應也幾乎是一樣的。讓胡楊都有些懷疑,他們是不是互相通過氣了。
當然,這其實很正常。有人上門為你解決麻煩,除了那些被迫害妄想比較嚴重的,都應該不會有什麽抵觸情緒。
一邊是自己有好處,還能順便響應上級的最近精神,何樂而不為。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胡楊他們分頭接觸了十幾家產生工業廢料的單位。這其中的有火電廠、鋼廠、化工廠等等,采集了幾十份廢渣的樣本。達成了口頭協議若幹。
八十年代,環保意識剛剛興起。國家也出台了一係列的政策。其中對於工業廢渣還做了一些專門的要求。但是任何辦法在剛剛開始試行的時候,都會存在很多問題。
比較常見的就是一刀切的情況。不考慮具體情況,大範圍使用同一個標準。乍一看,這似乎是體現了公平。但我國幅員如此遼闊,各地人文、經濟、自然條件都存著巨大的差異,隻用一個標準肯定是不行的。
工業廢渣中大多都是有毒有害有汙染的,有一些還是易燃易爆。想要把這些東西無害化,技術門檻是非常高的。靠各個單位自己搞科研,那肯定是不現實的。
所以基本上都隻是學習學習精神就算了。以前怎麽樣,現在還怎麽樣。最多是在有檢查的時候稍微做點表麵功夫。像是給一些車間放放假,或者把排汙運汙的時間改在晚上之類的。
而華夏科技的出現,卻是實實在在的能夠解決各種工業廢渣的問題。關鍵還是都還是不需要花錢的。所以像華孚電廠劉副廠長那樣深受粉煤灰困擾的領導,甚至願意自己單位出車送貨上門。
對於這樣的大氣的單位,胡楊也完全不跟他們客氣。直接讓他們把粉煤灰送到丹東去。那裏就是華夏科技的建設重心。
前有上麵的文件,後麵華夏科技又四處登門,華夏科技這個動靜弄的可不小。說整個東北有點誇張,但說整個遼寧的工業係統,最近都在談論華夏科技這個私人企業。
華夏科技公司也的確有很多可說的故事。從獲得大筆貸款,雷聲大雨點小的承包。而就在這個看似陷入低穀的時候,突然一個文件從“天”而降。華夏科技公司成了“工業廢料綜合治理試點單位”。
體製裏對政策公文有深刻理解的“老油條”們,在看過這份文件之後,其實已經發現了這裏的潛台詞。
文件全篇都是“建議”,而且除了名頭之外,並沒有給華夏科技公司規定“特權”,也沒有什麽特別的政策安排,傾斜和扶植之類都沒有。在他們看來,這個名頭其實很虛。
這個名頭本身不重要,因為並沒還有什麽對應的權力。真正重要的是這文件是誰給發的。
其實胡楊何嚐不是也希望有點政策方麵的優待,但他要得太急了。
羅鵬程能在這麽短的時間裏把這件事落實已經是極限了,沒辦法要得更多了。而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正式因為沒有實質性的好處,才能這麽快的通過審批。
遼寧工業係統內對於華夏科技的態度非常兩極化。
一部分是看好的。他們認為華夏科技雖然在承包的過程中遇到了問題,但也因此留下了大筆的貸款。甚至有不少人正在研究,也利用這種模式獲得銀行的貸款。
相對而言,這些都是心思比較活泛的人。在這個轉型期,他們適應的會更快一點。因此他們也會更加清楚,錢在這個市場環境下有多麽強大的力量。
其實看衰華夏科技的人更多一點。他們就是那些能從文件解讀出潛台詞的那些老油條。他們基本上都在體製內混得不錯。自認都非常熟悉體製內的各種規則。在他們看來,華夏科技的動靜雖然大,但後勁肯定不足。
像這種雷聲大雨點小的情況,近些年來有過太多次。在變革時期,這種的突然橫空出世,然後又如流星墜落的情況其實不算罕見。
能夠在體製內混得好,都是經驗主義者。過去幾十年中這個國家發生很多巨大的改變,體製和體製運行的規則並沒有發生大的變化。所以自然就有了許多的可供後人學習和繼承經驗。
而以他們固有的經驗來看胡楊和華夏科技,基本上都是不看好的。這種不看好,並不是不看好他們的賺錢的能力,而是不看好華夏科技的“壽命”。因為在他們看來,這個私人企業很不“穩當”。搞都是一些不怎麽穩當的東西。最關鍵的是,他們從這個文件中“讀出”,似乎華夏科技在上麵也並不是那麽的有影響力。
不管是看好還是看衰,至少華夏科技知名度是再一次提升了。甚至有一些同樣有廢渣困擾的單位,還會拖關係主動把自己單位廢渣樣本和聯係方式,都送到華夏科技來。這對胡楊來說還真算是意外的收獲。
在這個信息傳播並不快捷的時代,能在短短幾個月裏就讓東三省工業係統,基本都知道了有華夏科技這麽一個公司存在。如果是換算成廣告投入,那絕對不是一筆小錢。
而作為最關注胡楊和華夏科技的人,張博洋和李香香自然又聚到了一起。這次是金陵飯店,同樣是沈陽城裏一流的好館子。最大的包廂裏,十幾個人圍坐桌觥籌交錯氣氛十分的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