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錦江觀景
耿冠春很喜歡到這裏看江。但他這個習慣知道的人卻不多。
昨晚剛剛一起喝酒王秘書也在,看起來精深還不錯,昨晚應該是睡的還行。
沒有外人在,耿冠春就像個普通長輩一樣對待胡楊。胡楊自然也沒有太多拘謹,走過去和他並肩而立。
這個錦江亭是丹東市區內的最高點,至少現在還是。
未來丹東會像其他城市那樣,也建一座廣播電視塔。到那個時候。這裏就會變成市區的第三高。第二會是在旁邊山頭新蓋起來的一個叫曙光閣的觀景樓。那都十幾年後的事,所以現在都不重要。
此時此刻站在錦江亭上,基本能看到丹東市區的全貌。丹東市區一麵是鴨綠江一麵是帽盔山、錦江山和元寶山組成的連貫山脈。
市區隻能在這個平均三四公裏寬的狹長區域中發展。現在的市區麵積從南到北也不過七八公裏長。真的是一眼可以看到頭。
耿冠春問胡楊:“你看到什麽?”
胡楊想也沒想:“好山好水好地方。”
耿冠春說道:“山是好山,水也是好水,地方好不好還真不太好說。丹東的經濟建設這些年並沒有長足的進步。雖然現在情況還不錯的,但你是去南方走過的人,應該明白我們的差距正在拉大。相比之下這些年的發展明顯變得遲緩,不僅如此進步甚微,反而有了後退的跡象。”
因為沒有外人在,所以胡楊很直接的說道:“您的看法沒錯。不僅是丹東,整個東北的經濟前景都不好。”
耿冠春微微搖頭:“整個東北太大,我的心裏裝不下。我現在隻操心眼前這個丹東。”
能當著胡楊的麵說出這話,說明耿冠春至少是沒有防備他。這段話乍一聽似乎是沒有什麽問題。但如果較起真來,是能做出不少文章的。
都是從六七十年代走過來的,大家的敏感度是不可能低。所以這類人是不會隨便說說的,都會有那麽一點意思。
而胡楊從這句話中的品出的意思,就是“我拿你當自己人”。
既然是這樣,那胡楊也說點自己人才說的話:“您是想搞重工業?”
耿冠春點頭:“搞重工業還有和對岸進行深度合作。”
胡楊說道:“如果您是想聽我的看法。我的看法就是,都不要。”
耿冠春似乎並不意外胡楊的看法的,隻是微微側頭:“我叫你來,就是想聽你的看法。”
胡楊思索了片刻說道:“丹東是遼寧省內重工業底子最差的城市。直白的說,咱就沒有重工業底子。從零開始,光是學費咱就交不起。而且一旦搞起了重工業,丹東的環境可就完了。到那時候可就是真的沒有好山好水了。”
耿冠春說道:“你說的這些我都考慮過。可是輕工業整體來看現在雖然穩定,但你也看到南方的情況。眼下這種局麵還能好多久,誰也說不準。所以必須未雨綢繆。可不搞重工業,不搞製造工業,要做什麽?農業嗎?”
胡楊說道:“丹東沒有搞大規模的農業的條件。倒是適合精工細作,做精品農業。這個方向我們華夏科技會先嚐試看看。如果可行,自然會推廣。但恐怕您的任期內是看不到成果了。農牧業需要漫長的時間。所以我的答案就還是輕工業。”
耿冠春說道:“輕工業,真的可以嗎?”
胡楊點頭說道:“當然。首先我認為您對丹東輕工業的擔憂是合理的。未雨綢繆也是應該的。和重工業相反,丹東的輕工業底子非常好。紡織和半導體都還是非常有競爭力的。其他的像電視機廠、鋼筆廠、壓力容器也都很不錯。”
耿冠春擺了擺手說道:“不用背書,這些我都比你更清楚。”
胡楊說道:“那好,我說點實在的。丹東輕工業的問題不在產品本身。第一個問題是,單位本身負擔太重。毛絹廠您應該了解吧。一個單位的廠辦加附屬企業有幾十家之多。一個廠就養活了一個鎮子。”
耿冠春說道:“當然知道,咱丹東輕紡的頭把交椅,市利稅大戶……也是一塊啃不動的死麵饅頭。”
很明顯耿冠春也已經意識到了毛絹廠的問題。
胡楊說道:“要改革,要減負,甚至要重組。否則要不了幾年,毛絹廠就會被自己的附屬企業拖垮。再過幾年毛絹廠就會從利稅大戶變成負擔大戶。毛絹廠是具有代表性的。不誇張的說,九成的企事業單位都有相似的問題。”
耿冠春歎了一口氣:“我們又何嚐看不出這些問題。但要動卻是困難重重啊。”
胡楊說道:“沒有一種改革是容易的。必然會觸動一大批既得利益者,也必然會遇到強大的阻力。否則有為什麽叫改革,而不是調整。”
耿冠春輕輕點頭。
胡楊接著說道:“其實也可以什麽也不做。毛絹廠這樣的單位,至少還有五六年的好日子。之後還能靠吃老本再撐個四五年,再然後就重組,拆分,然後承包等等。又可以掙紮兩三年。幾萬在職和退休職工,再加上幾萬家屬到時候就……”
胡楊沒有再說下去,他說得已經夠多的了。關於那個破產、重組、下崗、買斷的九十年代,胡楊不想說得更多。即使是像耿冠春這樣有遠見的領導,也很難一下就接受那個‘慘烈’的九十年代。
對胡楊來說最不願意看到的一種情況就是,把他的提醒誤讀成了危言聳聽。有遠見且會思考的領導不多。胡楊可不想因為自己的用力過猛而造成反效果。
關於改革,胡楊知道不能心急。領導們需要時間來確認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然後還需要時間下決心去做,再然後是研究如何去做,最後才是著手去做。
胡楊從來不會低估領導幹部為人民服務的覺悟。但同時也從來不會高估他們的工作效率。如果在耿冠春的任期之內,能將改革推上日程,胡楊就已經非常滿足了。
耿冠春思考了片刻之後,又說道:“那和對岸深度合作呢,你又為什麽反對?”
胡楊說道:“我不反對合作。作為一個邊境城市,當然要發展邊境貿易。我反對的是您說的深度合作。鴨綠江那邊的情況比較.……應該說是不確定性太高,所以深度合作的風險極高。總之合作可以,但深度合作不行。”
耿冠春沉思片刻說道:“我聽說,你們公司在對麵有一個合作項目。”
胡楊毫不避諱承認:“對,是有一個項目。”
耿冠春尖銳的問道:“那你們的項目算不算深度合作?”
胡楊說道:“當然不算,一個投資隻有幾萬塊的項目怎麽可能算深度合作。”
耿冠春追問:“怎麽才算?”
胡楊說道:“要花很多錢和時間的項目就算。比如聯合建工業園區,或者修一座新的跨江大橋,甚至一個開發區之類的。”
耿冠春又思索片刻才說道:“雖然是邊境,但咱們守著的是一個不怎麽富裕的鄰國,你認為這個邊境貿易要怎麽搞?”
胡楊說道:“其實沒什麽難的。就是對岸缺什麽我們給弄什麽就行。他們的確不富裕,但還是有一些資源的。我們可以接受以物易物,他們的木材和煤炭都可以,另外還有海產品也可以進行貿易。將來也可以發展一下近海的聯合養殖。”
耿冠春又陷入了思考中。這次的時間比之前都長。
思考過後,耿冠春說道:“照你這個思路,丹東的輕工業雖然在遼寧算好的,但麵對邊貿需求,還需要擴大品類和規模才行。這就是你說的方向?”
胡楊說道:“是的。放棄重工業,大力發展輕工業和精品農牧業。就是我給您的建議。”
耿冠春輕輕點頭:“還是年輕人敢想啊。今天我的收獲很多,要謝謝你啊。”
胡楊也不客氣:“謝,總要有點實在的謝吧。”
耿冠春笑著說道:“昨晚上你那些實在的要求,王秘書已經跟我轉述了。我在這裏跟你交個底。隻要對廣大人民群眾有利的,我肯定會給你們全力的支持。”
胡楊趕緊說道:“那我也表個態。我們華夏科技一直堅持的,就是做對人民群眾有利的事。”
耿冠春說道:“你不在國內這段時間,如果有什麽事就讓他們找王秘書。”
胡楊點頭:“好嘞。”
耿冠春主動伸出手:“那我就祝你一路順風,大事能成。”
胡楊伸出手跟他握在一起:“那我就借您吉言。”
辭別耿冠春之後,胡楊按原路離開了錦江山公園。此時時間也還不到七點,街麵上行人依然不多。
回想剛剛的對話,胡楊又品城出了幾分其他的味道。這位看似推心置腹的耿冠春,也是有些自己的打算。今天那些話既是詢問,其實何嚐不是另一種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