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換船
卸貨換船是在原本的計劃中的。就算不遇到海盜,也會這樣操作。不過話又說回來,遇到海盜其實也在意料之中。二十世紀的馬六甲海峽,海盜猖獗的程度是外人無法想想的。
關於貨物轉運和入關的事情,基本不需要胡楊操心。前半段HIMC是專業的,後半段有戚揚負責,肯定不會有任何問題。
說起來戚揚又給了胡楊一點小驚喜。他的權限要比胡楊預計的還要高,而且這次他還聽到了一點肖克的消息。
在驚喜的同時,胡楊也想到另一件事。戚揚肯定不是最開始就有這麽大的權限的。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隨著自己和華夏科技的發展壯大,戚揚也因此獲得了更大的權限。
大約,大概,大比例上,這應該算是好事.……
不管怎麽說,有一些非常可靠的幫手,對胡楊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否則他怎麽可能有時間,帶著柏青悠閑的走在新加坡的街道上。
新加坡可能不是亞洲最繁華的國家。但說到國際化和多元化,這個時期的任何亞洲國家都無法與這裏相比。
新到一個地方,要了解地方特色最容易方式,就是吃特色的食物。新加坡這裏食物主要屬於南洋風格,有很地道的娘惹菜。不過胡楊第一站還是帶柏青吃了肉骨茶,用當地話說“Bah-Kut-Teh”。換成咱們漢語的拚音就是“ba gu dei”
大家都知道新加坡有很大比例的華裔。跟他們說普通話,大多都能勉強的交流。在這裏他們說的語言是以閩南語和粵語為主。所以使用的也多是繁體字。
肉骨茶顧名思義,有骨頭有肉還有茶。熬煮肉骨的湯裏會加入很多種藥材。各家風味的不同,大多也就體現在這些藥材的選擇和用量上。
對於大陸人,尤其是北方人來說,這種茶水配湯煲的吃法是很新鮮的。而且這種藥材味濃重的口味也是非常新鮮的。
初嚐柏青是皺著眉頭,這種味道的衝擊力的確不小。再吃幾口之後,就品嚐出其中滋味了。
有了一個好的開始,胡楊又帶著她吃了其他各種娘惹特色菜。這個菜係的特色主要體現在各種幹鮮,海鮮製作的發酵調料,還有比較有代表性的魚露。與大陸那邊的潮汕菜相似度稍高一點。
總的來說,新加坡給柏青的感覺還以。因為一開始胡楊說他對這裏的感覺不好,柏青多少還有點先入為主的想法。她那裏知道,胡楊說的是二三十年之後的事。
估計連胡楊自己都沒有明顯的覺察到。他在和柏青說話的時候,心裏的警戒線已經越來越低了。
就像關於新加坡的事情。事實是沒錯,但最早的起因是在九一年之後,世界格局發生巨大變化,美國成為世界霸主,並開始全世界伸出觸角。也是從那之後,整個亞太的局勢才會逐漸發生變化。
隨著中國發展和崛起,來自外部壓力也隨之增大。而這個過程要持續到下個世紀頭一個十年,才會積累到爆發的臨界點。
胡楊重生以後,一直非常注意自己言行。他擔心的就是太過超前的東西,會產生一係列不好的影響。唯獨在柏青麵前,他才會這麽放鬆。
但就像柏青感慨的那樣,這個地方真的很小。兩天並不算緊湊的行程,就看了個七七八八。大部分的過程都還不錯,除了總是被誤認成日本人或者韓國人。
港口上貨物的重新裝卸已經完成。除了電爐主體因為尺寸的問題,稍微有點麻煩之外,其他都是已經妥善安排好。
從這裏開始,就要和老兵們分開了。他們會跟這“北風號角”號返回歐洲。這次從“利物浦之星”上的收獲不少,大部分也都要帶回去。
雖然知道國內的這些老兵也肯定都眼饞這些裝備,但這件事還真沒辦法滿足他們。還是那句話,這是個原則問題。
不過曲線救國的辦法也不是完全沒有。
渤海灣裏的某個地方,或許有某些東西漂浮在海麵上,不知道是什麽人留下武器裝備。又或許可以碰巧被朝鮮軍方的某些人撿到,然後運到新義州,成為某個連隊的訓練裝備。
最後這一段路,人和貨物是分開的。胡楊他們這一趟出來的時間太久了,所以沒有再乘船,而是先入境馬來西亞,然後從吉隆坡直接飛到了香港。
到了香港,也就算回國了。至少信息上不會再有那麽大的延遲。
落地之後還是香港大秦的人過來接機,並第一時間把最近需要胡楊了解的信息匯總,送到了他的手裏。
香港的大秦律師事務所,是華夏科技真正意義上的一個海外分支機構。沒錯,就是海外。
九七年之前,這裏還是英國的。就算是到了九七之後,一國兩製下的香港與我國其他地區相比,依然可以算是“海外”。運行規則上依然還是基本采用原來那一套。
大秦的成立最初是作為第一個情報站使用。順便在進行一些法律方麵的輔助。畢竟是在英美法係的大環境下,什麽事都要律師攙和一下才靠譜。
事實也證明這是非常有前瞻性的想法。與日本公司打的那場官司,能贏的這麽輕鬆的,而且不給對方任何翻盤的機會,完備嚴謹的法律文件,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與很多功能性的企業一樣,無論是胡楊還是管衝,都沒有打算靠這些企業賺錢。並且也做好了貼補的準備。
然而情況發展,卻多少與他們設想的稍微有點出入。
關注他們和日本公司那場官司的人,比他們想象得都要多。因為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國人在打官司封麵都幾乎是吃虧的一方。
首先,在國內咱們的法製觀念就不怎麽強。這可不是說大家都不守法,而是因為咱國家相對而言更看重人情和不是規條。
很多在歐美社會中,必須要形成正式書麵文書的協議,咱們國人都還是習慣於口頭約定。
而走出過門的很多企業,也都還保持著這種習慣。很顯然,這種習慣在新的環境中並不適應,自然產生了很多水土不服的案例。
華夏科技和久保田的官司,是極少數漂亮的贏得勝訴的個案。而就是個不僅贏了,而且贏得十分漂亮的個案,讓很多同胞關注到了這次案子中的法律代理機構,也就是大秦律師事務所。
這些日子以來,有很多慕名而來的人到大秦律師事務所進行法律谘詢和其他業務。這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從大陸來的公私企業。
原本沒有準備承接外部業務的大秦,終於抵不住客戶的主動和熱情,開始逐步開始了一般律師事務所的正常業務。
對於這個結果,管衝經過思考之後最終並沒有做出幹預。而是讓大秦律師事務所自然生長成了一個,主營大陸公私企業法律業務的律所。
最開始,大秦律師事務所的定位就是,不承接外部業務,隻為華夏科技集團的相關業務服務。這麽做的目的,肯定是為了低調和保密。而現在做出改變之後,也是基於同樣的理由。
如果單純作為一個掩護,不讓人注意的低調是一種方式,普通與眾相同的大隱隱於市也是一種方式。每日都有人進進出出,才更加不像是一個搞商業情報的地方。
這就是管衝為什麽沒有試圖改變什麽的原因。雖然與他們之前的預想有點偏差,但現在這種情況似乎更好一點。接觸的人多了,自然接觸的信息就多了。而作為法律顧問或者代表,能了解的都是貼近核心的信息。
還有一點也非常重要的是,現在的大秦律師事務所和代理公司是可以賺錢的。而且照現在的情況來看,未來可能還會賺不少錢,甚至有可能支持大秦所有活動開銷都有可能。
胡楊拿到的這份報告所涵蓋的範圍,包括了華夏科技所有公開和非公開的分支機構。記錄它們在胡楊去歐洲的這一個多月時間裏,所發生的各種變化。
通過電話聯係,胡楊隻了解其中一小部分。現在這份是幾乎最全麵的工作報告。
一年的時間,華夏科技真的發展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分支已經有了十幾個。東北不用說,那裏是華夏科技的核心。
沈陽有華夏科技的沈陽分公司、勞務公司、保安服務公司,全資承包的起重設備製造廠,還有即將與韓德兩家公司合作的合資企業。邢鵬的鵬飛商貿大約也算是一個。
丹東有華夏科技的農機廠、特種陶瓷廠、已經拿到了地的農場。鴨綠江對岸還有一個旋耕刀片生產車間。
北京有華夏科技的總公司。在廣州,華夏科技有一家《華夏信息》雜誌社。在香港則有大秦律師事務所。通州有一個正在改建中的前防空指揮部。最後還有德國的H·金屬回收公司。
除了H·金屬回收,胡楊有第一手資料之外,其他所有分支機構都有胡楊不知道的最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