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工業教父> 第263章 拆和裝

第263章 拆和裝

  第二天開始,胡楊和董師傅就都開始各自的工作。


  胡楊這邊是要把二十台電子計算機組裝好。董師傅那邊,則是安裝好兩套三軸聯動數控機床。


  雖然一邊是“二十”,另一邊是“二”。但胡楊非常肯定,自己肯定是先完成工作的那個。


  電子計算機還是蘋果公司的麥金塔個人電腦。組裝起來並不複雜。顯示器和主機在一起,剩下的就是鍵盤、鼠標、還有電源線。


  如果隻是簡單的組裝也就算了。可胡楊當然不會滿足於簡單組裝,所以特意購置了兩支專用的螺絲刀。有了這種前段細長螺絲刀,就可以順利拆解整個機身。


  拆解電腦主機的過程,胡楊並不會當著別人的麵做。這會發生在他自己的宿舍裏。


  胡楊身邊有四個助手。安裝幾台電子計算機,當然不需要這麽多人。他們在這裏是為了學習如何安裝這些精貴的設備。


  除了送到胡楊宿舍裏的那台,其餘十九台電子計算機都在計算機室內安裝完畢。但是,現在還不能立刻就開機運行。


  因為還有一個電源的問題需要解決。


  大家都知道,美國的標準電源是110V,60HZ。而中國大陸則是220V,50HZ。電壓不同,自然是無法正常使用的。


  日後當蘋果公司終於正視中國市場之後,才會推出可以適配220V的電源。而現在胡楊隻能選擇自製變壓器,將220V的電壓和50HZ的頻率,改成麥金塔可以使用的110V和60HZ頻率。


  自製變壓器的難度並不大,主要還是手藝問題。比較難把握的是焊點的質量和線圈纏繞的質量。這方麵347所作為一個研究單位,這方麵的人才還是有儲備的。


  胡楊提供設計圖,自然有人高質量的完成。胡楊這邊需要做的就是根據情況調整設計。因為胡楊不光想要做一個簡單的變壓器。他想要搞的是一個簡陋但可靠的穩壓電源。


  這個東西現在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全國的電網現在都不算穩定,停電和電湧都會偶爾都會出現。


  而這些對脆弱的電器原件來說,都有可能造成不可以修複的損傷。這些設備可都是精貴的東西,任何一個零件出問題都很難維修或者更換,所以要給這些設備一個安全的工作環境。


  穩壓電源不僅是一個變壓器,還要有蓄電能力,在外部斷電之後還能供電一段時間,保證可以安全關閉設備。


  胡楊這個構想其實談不上有多驚豔。但窗戶紙一捅破,大家都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這個穩壓電源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個就是輸入變壓器,蓄電池組,輸出變壓器。原理非常簡單,其實說白了就是一個大型化的充電器。


  現在的難點主要是蓄電池的容量和輸出功率上。容量的問題是可以通過並接更多的蓄電池來解決,但並接可不是萬能的,還會產生其他新的問題。在思考方案的時候,胡楊也在考慮是不是應該推動一下電池的研究速度。電池技術將會直接影響所有移動和便攜設備的發展。


  一九八五年的現在,使用的電池都還是稀硫酸蓄電池。後來常見的鋰電池要到一九九一年才會商業化,現在應該還是在研製階段。而基礎成熟的鋰金屬電池還要再等六年才會商業化。這麽一算就十年之後的事情。


  這麽看來,除非胡楊立刻就拿出鋰電池的成品,否則是沒有可能占據世界領先的。五年和十年對一項新技術而言,其實是非常短暫的時間。


  別看好幾年才能商業化,但不出意外的話現在應該已經有成型的樣品了。差得就是成品化和量產。


  所以胡楊得先了解一下現在國內的研究程度,再考慮如何去推這一下,或者要不要推這一下。


  不過有一點是肯定,電池這個方向必然是華夏科技的一個重點甚至可以說是核心。


  因為電池的發展並不止步於鋰電池。因為鋰電池的上限在那裏。移動設備發展非常迅速,對電池容量的要求更高,對充放電速度的要求越來越高。鋰電池勉強能滿足民用。但在軍用和工業的尖端領域中,都逐漸顯得捉襟見肘。


  “超級電池”就在這個背景下出現的新概念。而超級電池的主要材料就是石墨烯。


  在硼烯被發計算出來之前,石墨烯作為目前最薄、強度最高、導熱導電性還最強的納米材料,甚至被人稱作“黑金”。


  石墨烯剛被發現時,有著非常優異的光學、電學、力學特性,這也就預示著石墨烯將在各大領域大放光彩,事實證明確實是,石墨烯在生物醫學、計算機等很多領域被廣泛應用。甚至有一個說法,石墨烯就是現代的“材料之王”。


  胡楊本人是很不喜歡這種,動不動就稱王稱霸的描述方式。但不惜承認的是,至少在他曾經生活的時代,石墨烯就是材料領域的金字塔尖。


  這個了不得的東西,胡楊肯定不會忽視的。但問題是這個東西太了不得了,所以要慎重。


  就在胡楊這邊腦子裏閃過各種念頭的同時,董師傅那邊也在進行著拆包裝的工作。


  相比電子計算機的紙箱加泡沫的包裝,數控機床的包裝可要難拆多了。最外麵是薄膜,然後木板釘的箱子,然後是泡沫和其他填充物,裏麵還有一層包裝膜,這之後才是零件本身。


  這裏麵比較費時間的就是木箱的拆解。當初為了足夠穩固,那用料可是不惜工本的,反正不需要考慮重量的問題,就用能找到的最好的木頭。固定木頭用的全都是自攻木螺絲。


  這個組合是足夠堅固的,但拆起來就費勁了。不能暴力拆解,就隻能一根根的把木螺絲擰出來。但他們這裏並沒有手鑽這類設備,所以隻能靠手和螺絲刀。


  這個是個繁瑣的過程,他們幾乎是要拆掉所有的自攻螺絲。因為零件和設備都不能像普通貨物一樣,從上麵或者側麵直接拉拽出來,要拆掉所有的木板,然後才能小心翼翼的挪到需要的地方。


  可以說他們已經小心的有些過分了。但即便是如此,也沒有人認為自己是過分的。這三軸聯動數控機床全中國現在就這兩套,任何一個零件除了問題,都意味著不可逆轉的損失。


  光是拆這些包裝和登記所有零件,就用了差不多一個上午的時間。可見工作的繁瑣,還有他們細致的工作態度。


  吃過午飯董師傅睡了半個小時午覺後才重新開工。這是胡楊硬性的要求。廢寢忘食這種事情,並不適用於一般性的日常工作。吃好睡好才能精神好,才能有更好的工作狀態。


  下午胡楊倒是閑了下來。上午他已經把所有計算機都組裝完了。穩壓電源的設計也做好了一份。下午的時間他可以待在宿舍裏,鼓搗一下自己那台計算機。


  董師傅是當初親手拆了兩台設備的人,對於安裝流程心裏是非常明確的。


  第一步就是安裝基座。因為這裏是專門為了兩台設備準備的無塵室。這裏是沒辦法使用大型設備的,所以就隻能靠大家用肩膀把設備抬到位置上。


  這兩個位置也是經過精算的,而且下麵都預留了地樁,可以更好的加固和穩定設備,同時也能更好的完成接地。


  人力抬設備,這對咱們的工人來說並不是啥問題,咱也是有這個傳統的。


  基座的重量一噸多點,五根杠子十個人,穩穩的抬起,又穩穩的落下。沒有急著動,依然貫徹小心再小心的習慣。


  董師傅當然不在這十人之中,這裏有專門的力工,各個身強力壯不說幹活手底下也非常有數。而董師傅現在還有一件更重要的工作要做,就是最後一次檢查地麵的平整度。


  誤差是會被累積的,所以每一個細節都要盡量做到完美。而地麵的平整度,其實相對誤差比較大一塊。畢竟水泥地麵是手工作業,就算再貼瓷磚也還是手工作業。現階段找平的輔助手段隻有水平儀和照影還有經驗。


  董師傅不是專業瓦匠,但鉗工“萬能工”的名頭不是白叫的。董師傅不用照影,就憑一雙手在地上摸來摸去,感覺地麵細微的變化。實際上抹這個地麵的瓦工手藝已經很不錯了,最多也就是一兩毫米的細微起伏。但就是這,董師傅也要盡可能的消除。


  幾個平米的地方的,董師傅用了足足半個小時時間來磨。但這屋子裏的幾十號人都沒一個不耐煩的。


  老師傅抹著一腦門子汗,從地上站起來,示意他們可以開始安裝基座。


  十個人喊著號子,同時起,同時動,同時落。一次就成功落位,也隻能是一次就成功。隻要有一點差錯,之前所有的準備工作都要再來一次。


  幸好十個人極有默契的配合就像一個人。至少用眼睛看,是看不出任何差別的。這就是專業的力工,可不隻是出點力就能的做好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