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書本的限製
記得年少時學習曆史書裏麵的故事,總覺得幾百頁的曆史書,不能將中國幾千年的曆史說的具體明確,我們學習的也不過僅僅限於曆史的某些片段而已,還是有很多曆史上的故事和人物,是書上沒有寫的。雖然不能確定,但是真正的曆史也許還有許多其他的故事,由於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曆史中有太多的故事和一些非重大事件,沒有體現在曆史書本上,我們獲取知識的渠道,也不僅僅限於學校教育,那些脫離學校課堂的野史,杜撰,以及戲劇化的改編話本,讓我們的中華曆史,散發著迷人的神秘和可猜測意境。
也許,正是由於我們在課堂上,以及書本裏,關於曆史的細節和史書的記載的,關於史實的不完全性,以及片麵性,當我們成年之後,我們時常會去書店,以及書籍市場,以及網絡平台上,獲取更多的曆史知識,以及新聞媒體上報道的更多知識。
人類就是這樣一種動物,當他們獲取知識的同時,同樣可以將這些獲取來的知識,邏輯思維一樣的分析,將曆史的知識,轉換為為人處世的哲學和智慧,在我們沒有親身經曆的同時,通過閱曆的增長,以及麵對這個社會發生的一些事實的思考和分析,為了我們更能夠親切的適應社會,而不是讓年少的我們在麵對生活給予的壓力和傷害的時候,手足無措。更多的是,在別人麵對社會的變數的應對方式中,找到解決我們生存難題的方式和方法。
沒有人總是對的,也沒有人總是錯的,欲望支撐著這個都市的繁華與虛偽,那些看似眼花繚亂的經濟繁華,背後是一個又一個普通人付出的艱辛和努力。
我們不像部隊大院裏的那些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孩子那樣,生下來就被賦予了權利和金錢。太多的像小鎮女孩兒一樣,漂泊在北上廣深的普通女孩兒和男孩兒們,年少的我們被都市的晶瑩和繁華所誘惑,至今為止,那些漂泊的日子裏,雖然看不到人生的夢想實現的時候,但是僅僅在繁華都市裏小心翼翼的生活的同時,有那種紙醉金迷的熏陶,稍有安慰一樣的慰藉了年青的我們,小小的虛榮心。
也許對於那些不是大城市原著居民的那些孩子們來說,當年那些被我們視為榜樣和偶像的“鳳凰男”,“鳳凰女”來說,那些從小山村裏麵考大學,考出來的清華北大一類的高材生,曾經是我們的夢想,是我們的榜樣,是,在那個學習好就能出人頭地的年代,我們沒有趕山那樣的好時機。
現在的社會現實是,即便是清華北大的畢業生,麵對那些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官二代以及富二代來說,學習好以及不是可以競爭的資本。社會上的競爭壓力,導致那些閱人無數的經濟家來說,出身,往往比學曆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