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輕小說の>老上海的魔都鍾聲> 第二十三章 城中村

第二十三章 城中村

  老上海的城中村,他代表了老上海時代的更迭的產物。而坐落在老上海街區的城中村,讓這座古老又時髦的城市,增添了屬於上海特別的時代感。


  在這個地方,你即能仰望高端的時尚大樓,以及繁華的商業區,又能在摩登大樓的周圍,發現所謂的城中村的巷子和裏弄。


  在這個狹小、焦灼的城市裏,他陪老上海人度過了抗日戰爭時期,避開了日本軍隊的屠殺;在這個狹小的小巷裏,隱藏著當時的武林高手,以及曾經在戰爭中與西方文化交戰的上海民眾的內心。


  在這個狹小的空間裏,在上個世紀剛剛蘇醒的中國人眼中,抗日電影和愛情電影給了那個時代的中國人,也給了上海人特別動蕩時期的文明禮物。


  而伴隨著建國前期中國所遭遇的苦難,上海電影的火爆,也很大程度上意味著中國人對於時代的理解和覺醒,在落後就要挨打的時代,中國上海不僅僅學習了西方的新思潮,並且將覺醒的中國人的事跡搬上了電影銀幕,同樣上海的大學以一個中轉站的姿態,給予了新中國貢獻了很大一批的科研人員。


  老上海的電影,更願意從市井小民的生活方式作題描述戰爭時期。老上海人的生存狀態,以及對於國家危難的切身體驗。


  商女不知亡國恨,對聽尤唱後庭花,也許說的就是,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租界弄堂裏小市民狀態下的老上海的小市民吧!


  而同樣的,小市民的家國情懷,就在生活中,顯得更加地微妙,那種細節的,瑣瑣碎碎的生活狀態,影響著老上海一代人的情懷,而這種情懷,既顯得樸素,又細思極恐。


  而就是這種小市民的生活狀態,讓勤勞的上海人積攢資本的同時,給予了中國“上海特色”的經濟發展路徑。


  比如從邊疆返回上海的知青們.……

  這個時代的上海知青,不因社會製度的改變,生活的顛沛流離,而是在上海的街邊,由一排排的知青組成的大排檔,加上一排夜宵攤,嚐試著把上海這個旅遊名片,帶給遊客和上海人一個美味的上海味道。


  而政府對於知青大排檔給予的政策扶持,以及苦難和顛沛流離給予這些上海知青的閱曆和磨練,都讓那一代的上海知青,在炊煙嫋嫋的上海的旅遊景點,給予了遊客,別具一格的“上海滋味”,而如今的我們,誰又能想到,當年在上海旅遊景區街頭巷尾,一個個支起來的路邊攤,大排檔,也能有一天,登上大雅之堂,成為上海本幫菜的代表菜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