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同感

  從眾這種群體社會的普遍行為,可以一直研究到人類學的領域。


  社會群體性的選擇,無論選擇的對錯,都有大部分人受益或者受損,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群體性的行為選擇,從而導致某些特立獨行的人們具備了小眾的優越性。


  就像所有剛剛從學校畢業,剛剛接觸社會的大“小孩兒”一樣,當年少年懵懂的我們總是以為生活像是少年藍天下的那份和風細雨,可是剛剛一隻腳踏入社會,卻不知道為什麽,原來我們在學校裏看上去的好人,都加入了壞人的行列,為什麽那些人都那麽壞,為什麽從前和善的麵孔在利益和社會風氣的驅使下,這個世界多了那麽多的壞人。


  善良的人有時候會無緣無故地不被理解與尊重,教導我們善良的老師,原來在社會這個舞台上,也會有著憎惡和凶險的嘴臉。


  我們有的時候,會與那些曾經在校園裏被欺淩的同學,在社會上有著同樣的被世界欺淩的悲痛與無助。


  當學生時代快結束時,麵對社會壓力和某些不知死活的不法分子,我們隻能麵對被傷害、被壓抑的傷痕,感歎理想的豐滿、現實的骨感、警察叔叔的公正的正義感,以及內心的堅韌與堅韌,這一天我們不必等到,公平正義永遠是個相對的名詞,等待天黑,麵對成人粉飾的完美形象,以及內心的堅韌與堅韌,都是幼小少年成長過程中難以承受的生命重壓。


  從來不悲不喜的自由心態,從來不怨天尤人的都是強者。那些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官二代以及富二代,他們同樣承受著這個世界賦予他們的生存困境以及煩惱。是的,金錢和權力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而優渥的生活條件也會隨著社會的發展縮水變形,甚至呼之即來追之即去,一切在孩子懵懂的眼神中,看上去很美好的青蔥時代,也會羨慕和嫉妒“校花”和“小草”。


  為什麽中國的節日看似過得千篇一律,卻各有各的幸運與不幸呢?

  幸運從來都是從不幸中刻意製造出來的,因為麵臨不幸,所以人工的,手動的,親力親為地製造和尋找幸福。


  這個世界幸運很少,如果找不到,就先學會自己創造,所謂創業,是社會經濟體與個人人生理想相互雙贏的美好藍圖,但是藍圖不是一個大餅,畫一畫也不能充饑。


  仿佛那些曾經創業的青年才俊,他們也是介於“好人”與“壞人”之間的生命體,他可以互贏到世界向他妥協,也可以刻薄到錙銖必較,每一分錢都跟你算得很清楚。這不是人性的天生灰色地帶,這是“狼道”和成功學劍走偏鋒的處事風險。


  長大成人後,與社會中的同事、朋友,共處一段時間後,就會發現同感多了,同感多了一起做壞事,做善事積德,正如小恩小惠可以當仁不讓,卻不會在人群中淩厲地攻擊某個“狼”對手,以至於在男生的信條裏都會特別地標注,不可以對對手有婦人之仁的簡短見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