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輕小說の>老上海的魔都鍾聲> 第41章 少年已老

第41章 少年已老

  少年易老,壯誌未酬。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


  見證新中國蓬勃壯大的八零後,在中國改革開放巨大的變遷中,顯得更加地手足無措和茫然。


  我們這一代人,關於中國周圍環境的發展變遷,真的,感觸太大,他深刻的印象了。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國家風華萬裏目,鬥轉星移多無奈。


  青少年犯罪為何在當代屢見不鮮,甚至有些青少年犯罪案件,是成年人難以想象的大案,這也提到了當代青少年犯罪成本的問題。相比較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刑法以及一些刑訊逼供的嚴厲程度,顯然,當代的偵破案件的手段要更加地文明和先進一些,但是同時,也給與了當代年輕人,相對付出較少的犯罪成本。


  而在訊息在各種媒體頻繁發布的網絡時代,人們對大量社會訊息的掌握,同樣給予了年輕人在犯罪這條道路上,計算出更為實在的付出成本,而這種犯罪成本與犯罪本身的價值的計算,顯然是對於人們來說,是有一些計算與預料和測判的。


  從無論政客還是百姓都在運用的,人肉搜索這樣的群體性的霸淩運動,到未成年人的傷害案例,人們似乎對於犯罪這件事,本能的反應,就是犯罪成本很低,這似乎並不是一種簡單的錯覺。


  新的人文主義法典的修訂與完善,對犯罪率的發展仍然具有一定的威懾與控製作用,但隨著網絡的發達,新時代人們對道德規範的定義是模糊的,還是很多人,在犯罪成本的問題上,還是個人的計算與考慮,還是認知與判斷上,都存在著偏差。


  畢竟靠個人勞動所換來的金錢,相比較靠犯罪得到的金錢,要付出的勞動和代價是不成正比的。


  青年人更有夢想,同樣青年人也更容易犯錯,因為這一代的年輕人大多是受教育的,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是麵向世界的。


  如今,即使是寒門貴子也無法擺脫原生家庭的苦難,中國社會的青年一代,已快速跳躍於知識改變命運的時代,而青年尤其是九零後的青年,更不能靠勤奮學習改變命運。


  而事實就是,成績優異的農村孩子,在那些人脈廣,經濟強的城市孩子之間,想在城市中立足,往往靠的不是學習成績,更多的時候,某個中國一二線城市,他們更容易接受本地的孩子,而那些北漂滬漂們,在城市的印記中,最初感受的,更多的是漂泊。


  即便在人們眼中熠熠生輝的大都市中,同樣存在著城中村,存在著漂在城市裏,僅僅是為了生存一類的人們,很大一部分人漂在大都市,他們在麵對那個遙遠的家鄉,與大都市喧鬧繁華的強烈的色彩對比中,人生角色的落差,就像是在坐過山車,命運的譏笑與不公呼嘯而來,自己想要抓住的東西,卻在時代與生存的激流中揚長而去。無奈似乎是成年人的感覺,但是這種感覺卻越發的年輕化,群體化,利益化,以及意向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