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大明有警> 第二五三章 九州之謀

第二五三章 九州之謀

  最快更新大明有警最新章節。


  ">

  長崎立花家新居城天守閣,產房內圍了一圈屏風,一眾婦人正在忙前忙後著為站著痛苦萬分分娩的立花誾千代接生,全身衣紗盡濕的立花誾千代雙手抓住房梁上的布帶按照接生婆吩咐用盡力氣分娩。


  日本人對婦人分娩產子的血塊非常重視,認為血塊是一種活物,一旦讓血塊鑽進地板下麵,就會危及產婦的性命,血塊決不能掉落在地。


  不斷有侍女婦人忙著接住立花誾千代下身流淌出來的血塊,深怕血塊鑽進地板下麵,危及到主公性命,一眾立花家家臣紛紛跪坐在天守閣內等候著。


  產房中一陣嬰兒啼哭聲響起,守候在外的一眾立花家家臣聞言無不欣喜過望大呼道:“喲西”家督終於順利產子。


  剛順利產子的立花誾千代累得精疲力盡,看著侍女抱過來的小老鼠問道:“是男孩嗎?”


  “嗨”侍女忙躬身回道:“恭賀主公大人”


  “喲西”立花櫻千代喜不自勝,自己的孩子可是將軍的長子。


  阿雲也守候在產房中,一聽是男孩,也深感欣喜不已。


  立花誾千代在侍女幫著擦拭身子後攙扶著回一旁的臥房躺在榻榻米上歇息養身子,貼身侍女抱著孩子放在立花誾千代身旁,立花誾千代側臉看著不哭不鬧的孩子喜上眉梢吩咐道:“所有人通通有賞”


  “謝主公大人”一眾接生婦人、侍女紛紛跪拜相謝出去領賞錢。


  待一眾婦人、侍女離去後,阿雲上前問道:“家督大人,可要立即向主公大人報喜?”


  立花誾千代沉思片刻後道:“暫時不必,等將軍到了九州,我會親自帶著孩子去見將軍。”


  “嗨”阿雲自是明白立花誾千代是想攜子邀寵,怕是又要換取好處,她從主公大人手中得到了立花家不該得到的一切,野心怕是隻會越來越大。


  立花誾千代目光看向阿雲問道:“將軍出兵北上了嗎?”


  阿雲忙回道:“回家督大人,主公大人可能已經出兵北上,卷土重來,聽何副帥說大明朝廷可能也會出兵渡海征伐豐臣秀吉。”


  “大明朝廷也會出兵”立花誾千代聞言深感震驚,朝著阿雲吩咐道:“你速去查問清楚”


  “嗨”阿雲忙起身告退離開

  立花誾千代隨即朝著身邊兩名貼身侍女吩咐一陣,兩名侍女領命出臥房去。


  立花家一眾家臣按照主公立花誾千代指示,不斷招募浪人加緊操練,同時將治下的築後國、肥前國領地中的精壯男子仿效陳瀚在東番建立的民兵製度編為臨時武裝,平時種地,戰時出征。


  立花家可戰兵力達到四萬餘,立花誾千代派小野鎮幸、安東幸貞及族叔立花鑒貞率一萬大軍參陣征伐朝鮮,尚有三萬餘大軍。


  立花家控製的長崎港貿易港口為立花家源源不斷帶來大批賦稅收入,長崎港發展成為日本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更是成為日本硝石輸入港口,沒有大明海商前往的島津氏鹿兒島港完全衰敗下去,導致島津氏實力急劇衰敗。


  一名侍女進臥房來向剛睡醒的立花誾千代遞上一封拆開的書信,立花誾千代看著陳瀚在書信中言:“我已親率六萬餘大軍將於七月初六出發渡海北上,另有明軍兩萬五千一同渡海征伐豐臣秀吉。


  征伐豐臣秀吉主力大軍將經長崎、平戶,直取名護屋城,立花家需得暫時放棄長崎港退守柳川城,避免與明軍交兵。……雲雲。”


  “放棄長崎港”立花誾千代對陳瀚要求自己放棄經營的長崎港居城甚是不滿,但又不得不配合陳瀚征伐豐臣秀吉,立花誾千代一臉得意萬分笑道:“豐臣秀吉怕是要自顧不暇了,我立花家又可以擴大領地了。”


  立花誾千代接著看到陳瀚在書信中提醒道:“此番明軍參與征伐豐臣秀吉,恐會失敗,立花家暫時按兵不動,撤退柳川城靜觀其變,以為萬全之計,……。”


  立花誾千代欣然讚同道:“速回信告知將軍,立花家會遵從將軍命令行事。”


  “嗨”侍女忙領命去回信


  島津氏宮之城居城天守閣密室內,一襲白衣和服的島津歲久跪座上位正在接見一襲黑衣和服的獨臂李毅,李毅朝著島津歲久躬身見禮道:“奉我家主公之命前來拜揭城主大人”


  “爾是九州義統所派”島津歲久拉著一張長馬臉調侃道:“不對,應該是大明東番守備陳瀚所派才對。”


  李毅臉色也好不到哪去,沉聲道:“城主是不想與我家主公再次合作嗎?實話告訴城主,就算沒有城主加入,我家主公與大明大軍也會攻滅豐臣秀吉,到時候就怕殘羹剩飯都沒有島津氏的。”


  “納尼?”島津歲久聞言大驚,追問道:“大明朝廷真會出兵?”


  李毅看向島津歲久自信十足道:“我們大軍已經出發,希望城主盡快做出決定,機會是不會等人的。”


  島津氏降服豐臣秀吉後,對家督島津義久屈服於豐臣秀吉不滿的地頭、侍大將手中都握有一定的實戰兵力。不滿分子都把希望寄托於在宮之城稱病拒不拜謁秀吉的島津歲久身上。


  以地頭梅北國兼、田尻但馬守、伊集院三河等為首的不滿分子紛紛聚集在島津歲久身邊,島津歲久也暗中指使梅北國廉支持陳瀚義軍給豐臣秀吉製造混亂,但陳瀚義軍還是被實力雄厚的豐臣秀吉擊敗浮海南逃東番。


  島津氏出兵進攻肥後國義軍領地更是遭到陳瀚麾下義軍水師襲擊島津氏鹿兒島居城,直接導致島津氏水軍戰船盡數被毀,島津氏與陳瀚結下梁子。


  豐臣秀吉征伐朝鮮,聚集在島津歲久身邊的島津氏不滿分子認為機會來了,紛紛準備著大幹一場。狡猾如狐的島津歲久一直都沒有公開表明支持不滿分子,而是暗中指示行事。


  島津歲久本就打算趁機讓梅北國廉一幫侍大將、地頭帶著島津武士趁肥後國兵力空虛出兵北上討伐豐臣秀吉,卻不曾想被自己記恨的陳瀚卻恬不知恥派出使者前來結盟聯合用討伐豐臣秀吉。


  敵人的敵人就是盟友,島津歲久與陳瀚並沒有深仇大恨,都是大哥島津義久按照豐臣秀吉命令出兵肥後國才與陳瀚爆發衝突。


  “吾願與爾主公陳瀚出兵進攻豐臣秀吉”島津歲久爽快答應下來,隨即提出條件道:“肥後、日向、豐後三國必須歸吾島津氏。”


  李毅臨行前得到主公麵授機宜行事,當下道:“我代我家主公答應城主大人的條件”


  “喲西”島津歲久突然覺得自己提出的條件太低了,擊敗豐臣秀吉後才瓜分這麽地盤實在太少了,隨即又補充道:“另外築後、肥前、築前、豐前四國以及伊予國都歸吾島津氏”


  李毅冷笑道:“城主不免也太貪心了吧,就算沒有城主出兵相助,我家主公與大明大軍照樣能攻滅豐臣秀吉。”


  底氣不足的島津歲久隨即妥協道:“肥前、築後兩國必須歸吾島津氏”


  “城主毫無誠意,看來我們是沒法合作了。”李毅隨即起身


  “慢”島津歲久出聲道:“看在爾主公與吾一同出兵討伐豐臣秀吉,吾願與爾主公合作。”


  “喲西”李毅欣喜過望道:“有城主大人支持,我家主公將會如虎添翼,必能盡快攻滅豐臣秀吉,九州雖不能再封賞島津氏領地,但別處還是可以再封賞島津氏領地。”


  “喲西”島津歲久大喜過望,看來陳瀚是對攻滅豐臣秀吉誌在必得啊。


  兩人隨即商議配合出兵進攻豐臣秀吉之事,前提是島津歲久必須控製住島津氏薩摩國、大隅國、以及日向國南部領地,為渡海到來的大軍提供臨時補給停泊。


  豐臣秀勝病死巨濟島後,豐臣秀吉命連襟五奉行之一的淺野長政為第九軍總大將,接替豐臣秀勝統領第九軍。


  淺野長政率本陣4000人,宮部繼潤率軍3000人,木下勝俊率軍1750,小野鎮幸率軍3000,加上細川忠興臨時節製的一萬大軍,第九軍團總兵力達到兩萬餘人。


  石田三成已渡海趕往漢城主持進攻明朝作戰,劃分明朝各省為各大名領地。豐臣秀吉君臣都對戰勝明朝自信十足,期待著前方捷報傳來。


  然而前方非但沒有傳來捷報,反而傳來噩耗。日本水軍一敗再敗,如今更是在對馬海戰決戰中大敗而逃,再次讓豐臣秀吉顏麵掃地。


  “八嘎”剛接到對馬海戰戰敗的豐臣秀吉怒不可揭,霍然起身怒視著一眾文武,嘩啦一聲拔出武士刀朝著前來稟報的通信使一刀刺去,一聲慘呼響起,通信使倒地身亡。


  一眾文武紛紛大驚失色,深怕惱羞成怒的太閣發狂後亂砍亂刺,紛紛退避三舍,拜服在地,大氣不敢出,深被太閣那雙陰狠毒辣的雙眼盯上稱為出氣筒。


  豐臣秀吉拖著鮮血直流的武士刀朝著一眾文武狂吼道:“高麗水軍才多少人啊?水軍為何會接lian zhan敗,李舜臣就不能擊敗嗎?啊。”


  沒有人敢回答,日本水軍精銳盡出,還是戰敗了。按道理不應該啊,高麗水軍兵力不多,戰船最多已就百餘艘,雖有幾艘很難對付的龜船,也不可能讓日本水軍遭此大敗,還是水軍那幫混蛋太過無能了。


  一眾文武見太閣等著回答,目光紛紛看向五大老之首的前田利家,前田利家也對太閣近乎發狂的舉動深感擔憂,前番與德川家康勸阻太閣親征,太閣已然不高興。


  前田利家也隻好硬著頭皮回道:“殿下,高麗國王已渡海逃往唐國,臣得知此番擊敗水軍的是一支不下八十艘戰船的大明台海遊擊將軍府南洋水軍,很像是浪人一揆首領九州義統水軍。”


  “納尼?”豐臣秀吉大驚道:“九州義統”


  “嗨”前田利家見太閣總算是理智下來,略感放心不會被太閣發狂砍了,隨即稟道:“九州義統揚言會卷土重來,殿下不可不防啊。”


  “嗯”豐臣秀吉沉聲讚同道:“九州義統逃到唐國沿海苟延殘喘,賊心不死,盡敢勾結高麗人對付吾水軍,吾定要出兵南下滅掉九州義統。”


  德川家康最近也接連不斷收到來自關東領地家臣的稟報,北條氏餘孽家臣風魔小太郎與武田氏餘孽武田軍團兩夥忍者在江戶內爭權奪利,鬧得江戶亂成一片。


  德川家康趁機稟道:“稟太閣殿下,北條氏餘孽與武田氏餘孽在江戶內互相攻殺,江戶被兩夥忍者攪得天翻地覆,北條氏餘孽風魔一族騎兵不下三百,臣怕北條氏餘孽做大。”


  豐臣秀吉也通過甲賀忍者得知關東北條氏餘孽風魔一族一直在江戶為禍不斷,見德川家康稟明此事,隨即下令道:“爾速回江戶鎮守,剿滅北條氏餘孽。”


  “嗨”德川家康欣然領命,也不想在名護屋城這個是非之地呆下去。


  最快更新大明有警最新章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