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等我回來,我們就回京都
“你一定要小心,若是他真的是那個人的話,他這般做,早已經沒有了當初的情義,說不定還會故意在談判的事情上為難你。”李榮華已經站起來,可是她的腿……著實是有些發虛,觸及地麵的時候根本就站不穩。
好在張仲曦一把及時扶住她,她鬆垮垮的衣衫頓時就散開,裏麵的風光頓時暴露在眼前。
張仲曦的眉眼挑了一下,露出一副色眯眯的模樣。
李榮華嬌嗔道,“不準看。”
她趕緊將自己的衣服收攏,防止他再想入非非。
若不是想著時間不早了,他倒是想著再次將她狠狠的按在床上。
不過,想著時間不早了,還想著正事情要緊,張仲曦隻是走上去,替他穿好衣服,“時間不早了,回去的路上小心。”
見他確定是沒有什麽大舉動,李榮華這才小心。
見他也是情真意切的關心自己,她心底又有些惆悵,“我知道了。”
“走吧。”此時,張仲曦已經俯下身子,小心翼翼的替他給穿好鞋子。
李榮華看著他這般小心翼翼的嗬護自己,心中那股強烈的不願因離開的心情頓時就串出來。
在張仲曦站起來的那一刻,她頓時就一把抱著他的腰,“仲曦……我不想離開你。”
李榮華跟張仲曦在一起的這些年,一直都是張仲曦主動,然後使用各種套路將李榮華牢牢的抓在自己的手心裏麵。
李榮華從一開始的抗拒,到漸漸的適應……她以為這一輩子就這樣就過下去了。
可是……她卻從來沒有想到有一天,自己有一天突然離開他會覺得舍不得
。
大概是他真的沒有想到她會這般主動,她一直沒有對自己說過動人的情話,可是他卻覺得這是李榮華說過最動人的情話。
張仲曦一把激動,緊緊的會抱著她,如果不是想著時間有些來不及,他會做出一些更激動的事情。
“放心,這隻是暫時的,最多一個月,我們便可以
回去。”張仲曦承諾道,“如今的北國冰封萬裏,可……還沒有到最艱難的時候,再過上一個月,北國就不得不談判。”
“到時候……我們一家四口回去之後,便再也不來邊關這樣的地方。”張仲曦幾乎是用保證的口吻說道。
“我……知道。”他一番有耐心的解釋,將李榮華心中的煩躁撫平了不少,她的語氣也漸漸緩和,喉嚨的硬噎也漸漸的消散。
透過燈光,看著門上麵晃動的人影,李榮華知道宋一應該在外麵等得有些著急,她不敢再繼續逗留,連忙起身推開他,然後胡亂的將自己臉上的淚水擦幹淨,趕緊道,“我相信你,我跟孩子都會等你。”
“大人,時間不早了。”宋一的聲音又在外麵響起,“若是再晚上一個時辰,到時候天亮了就不好走了。”
宋一催促的聲音在外麵響起,張仲曦縱然是心中有千萬般的舍不得,此時也知道不能再逗留。
“我知道。”
一句話,也不知道是在回應宋一還是在回應李榮華。
推開門,外麵的風雪依舊很重,李榮華穿著披風,擋住了也抵擋不住刀刃般的寒風刮過來。
“你回去吧。”她拉了拉自己的帽子,將自己緊緊抱著著,對著張仲曦說道。
張仲曦點頭,李榮華很快消失在門口。
他矗立在門口,視線久久不曾挪開。
天亮了,宋一已經回來,看著他依舊立在原地,不由得有些詫異,“大人,我已經將將夫人送到了王府,你大可放心。”
此時此刻,張仲曦的視線才從風雪裏麵挪回來,他掃了一眼衣服已經有些濕的宋一,微微歎息了一聲,“辛苦一晚上,你去好好去休息吧。”
“是。”宋一也不是鐵人,經過一晚上守夜,他此時已經十分疲憊,所以在聽到張仲曦的吩咐之後,很快便回了自己的房間。
張仲曦回到自己的屋子,提起筆墨,很快便寫了兩封書信。
這兩封書信,在下午的時候,便又宋
一快速的送到了南國。
幾日之後,楊盛瑞在漠北收到張仲曦的書信。
張仲曦走後,他並未帶著張月兒回到京都,而是在漠北這個地方,等待著他早日回來。
這個時候,張月兒正端了一杯茶進來,恰好在看見他拆信。
“是我哥來信了嗎?”張月兒隨口就問了一句。
“恩,確實是大舅哥來的書信。”楊盛瑞的麵色有些嚴肅。
張月兒前幾日便問過他,她哥有沒有來信?
前幾日還說沒有來,今日就來了,張月兒頓時就來了興致,趕緊湊過去,“怎麽樣?可是有我嫂子的消息了?”
楊盛瑞點點頭,“是的,有消息了。”
他將張仲曦在北國的處境給說了一遍,“如今兩人的身份懸殊,所以這件事……還得從長計議。”
“我嫂子竟然是北國的郡主。”兩人的關注起點不一樣,張月兒聽完之後一陣錯愕,“可是……我明明就記得我嫂子的娘不是徐老太太的女兒嗎?好端端的,怎麽就成了北國的郡主?”|
張月兒還是覺得十分的不可思議,“你說這件事怎麽就能這般玄幻呢?”
楊盛瑞並沒有將麵具男的事情告訴他,不然張月兒肯定會覺得更加玄幻。
“大舅哥也覺得這件事有些蹊蹺,所以讓我回一趟李家縣,去查探一下這件事。”
“這麽說來,你要回去了?”張月兒微微蹙眉,“那……你走了之後,我跟祖母怎麽辦?”
張月兒是一點都不想待著這裏,之前來這裏是因為張老太太在這裏,可是如今……她十分擔心那些北國人是不是哪天精神病犯了,然後又來了。
她此時對於北國人滿是深深的恐懼,所以聽到楊盛瑞要離開,她心底十分的不放心。
“你且放心吧,我會將一切事情安排好,我隻是去查探幾日,很快便回來。”楊盛瑞十分明白她的心思,小心的囑咐道,“孩子跟祖母不宜長途跋涉,等我回來,我們就回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