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老熟人
代欽當時疼得是一陣慘叫,也顧不上戰鬥了,本能地伸手想把飛鏢給拔出來,結果因為劇痛手腕難以控製,飛鏢非但沒拔出來,反而越弄越深,是疼痛難忍,此時那女將瞅準機會飛身上前一刀割開了代欽的咽喉,後者一聲慘叫是死於非命。
代欽一死,塔拉又被俘,剩下的奚人是更無鬥誌,轉眼便做鳥獸散,等到中午郭勳率領的官軍主力抵達時戰鬥已經基本結束了,這一戰羅天寶等人是大獲全勝,戰後清點僅僅是斬獲的首級就不下兩千,至於投降以及死於亂軍中的奚人更是數倍於此,可以說經此一戰奚人在嶺北的精銳是損失殆盡,好幾年都難複元氣。
由於這次奚人原本意圖大舉,所以各部的首腦幾乎雲集於此,結果大多被官軍抓了俘虜,除了塔拉,單是各部的首領權貴就被生擒了不下五十餘人,其中也包括了阿齊的女兒哈斯蘭,當郭勳跟羅天寶召見她的時候,這位內心不禁有些不安,不知等待自己的將會是怎樣的命運,盡管如此她表麵還是盡量擺出一副鎮定的模樣,畢竟她是北地王的女兒,不希望在人前替家族丟臉。
出乎哈斯蘭的預料,郭勳和羅天寶等人對她很客氣,不僅主動起身行禮,還給了她一把交椅坐下說話,哈斯蘭往左右一看自己的貼身親衛薩日娜也在場,而且手腳沒有被束縛,一副很自然的模樣,這讓哈斯蘭更加是不明就裏。
此時郭勳和羅天寶開口說明了情況,原來他們從薩日娜處了解到哈斯蘭父女其實是反對塔拉勾結叛軍謀亂的,隻是實力不足,難以阻止後者而已,而官軍這次隻是希望平定叛亂,沒有想消滅奚人的想法,他們知道北地王阿齊如今難以理事,所以就希望哈斯蘭能夠站出來代為管理奚人各部,朝廷對此會全力給予支持,當然作為交換奚人必須保證不再與朝廷為敵。
哈斯蘭當時幾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對於眼下的局麵她是有比較清醒認識的,奚人的精銳在這一戰中幾乎損失殆盡,高層也大多被俘,這種局麵下官軍要是繼續進攻,不說徹底消滅,至少可以讓奚人在嶺北難以立足,而在這樣局麵下提出如此條件可謂寬大至極了,哈斯蘭當然也明白官軍或許是想把主要精力放在對付叛軍上,不願在嶺北耗費過多時日,但對於奚人而言這無疑是巨大的優待了,考慮到奚人以及自己家族的利益,哈斯蘭當即表示願意為朝廷效力,安撫奚人各部。
羅天寶等人要的就是哈斯蘭這態度,當即便讓她出麵幫忙說服被俘的其他奚人各部首腦,這些人被俘後大多認為等待自己的隻有死路一條,沒想到官軍願意網開一麵,畢竟多數人還是貪生怕死的,故此除了少數冥頑不靈的,剩下的都表示願意歸順朝廷。
之後官軍讓哈斯蘭以北地王阿齊的名義跟這些部落首腦聯合發了份聲明,表示塔拉勾結叛軍,獨斷專行,陷奚人各部於危險之中,如今他已經被擒,為了維護奚人各部的利益,這些首腦公推哈斯蘭作為阿齊的代表,暫時代行北地王的職權,同時集體向朝廷效忠,今後奚人中再有勾結叛軍企圖謀亂的,一律視為奚人的公敵,人人得而誅之,這份聲音很快就通過使者以及被釋放的俘虜傳達到了嶺北奚人各部。
其實阿齊掌權的這些年,奚人的日子過得還算安穩,所以多數人都不願意再介入朝廷跟叛軍的紛爭,之前調集大軍的舉動主要還是塔拉以及一部分想從戰爭中謀取利益的貴族們之意,如今這部分人或死或降,加上又有這份聲明,故此大多數奚人部落都很快響應了這份聲明,承認哈斯蘭各部首領的地位,同時向朝廷效忠,剩下一些部落出於各自的考慮還在拖延觀望,但誰沒膽子跟實力站出來做第二個塔拉,故此很快奚人對於官軍的威脅就初步解除了。
而叛軍這一邊原本確實湊了八千人北上支援奚人,但路上因為風雪耽擱,等他們得知奚人在哈斯山大敗,塔拉被擒,知道大勢已去,當下也不敢繼續北上,迅速撤回了燕雲二州,如此一來叛軍原本意圖拉攏奚人在嶺北截擊北路軍的圖謀就徹底破產了。
原本嶺北還有許多事務等到官軍處理善後,但郭,羅等人一商議官軍此行是為了討伐叛軍,不是為了平定嶺北,不能長期在這兒耗下去,於是最終經過商量他們留下李布跟高玉蘭統率五千官軍作為朝廷留在嶺北的代表,協助,或者說監視哈斯蘭等人管束各部,而為了表示對於朝廷的忠心,哈斯蘭特意讓大將莫布泰率領兩千騎兵跟隨官軍征討燕雲諸州,其實奚人的精銳在哈斯山一戰損失殆盡,這兩千人的戰鬥力有限,哈斯蘭此舉更多也就是一種姿態,不過郭,羅等人一商議沒必要拒絕這份好意,另外奚人對於嶺北以及燕雲諸州的情況也確實熟悉,有他們在能夠起到一個向導的作用,故此也就答應了。
就這樣官軍安排妥當之後繼續按原計劃行進,經過哈斯山一戰官軍在嶺北聲望大振,不止是奚人,塞爾人以及嶺北的其他勢力紛紛派人前來向官軍表示忠心,甚至提供兵力給養,而叛軍幹脆是望風而逃,徹底放棄了嶺北,結果就是羅天寶他們勢如破竹,居然比預計的時日更早抵達燕州的北大門雙龍關。
長期以來這裏都是內陸通往嶺北的一個重要通道,而且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無論是當初鼎盛一時的塞爾人,還是前些年的奚人都拿這裏是無可奈何,故此羅,郭等人一開始也有些擔憂,不知能否順利攻克這裏,即便能夠攻克又得付出多大代價,然而羅天寶派人一打聽本地的守將卻不禁大感意外,原來竟是自己的老熟人,寧澤恩的侄子長樂侯寧思順。
原來因為意見不合,當初寧澤恩在世的時候就不太喜歡這個侄子,隻給了個他一個長樂侯的封爵,並未給予實權,後來羅天寶等人大鬧新京,寧澤恩一追查發現寧思順跟羅天寶等人來往甚密,雖然沒有證據表明寧思順參與了救人,但寧澤恩因此還是把後者叫去當麵訓斥了一頓,差點就要治罪,幸虧寧思順人緣好,寧氏宗親大多出麵替他說情,寧澤恩這才沒有深究,但還是將寧思順的爵位由侯降為了伯,同時安排他回燕州當了個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