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玄幻奇幻>史上最強修真> 第440章 劍出何方

第440章 劍出何方

  在科舉製度沒有創造出來之前,真正掌握江山的並不是皇帝,而是各大世族。這種情況直到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中後期才算真正的遏製住了,但是玄宗之後,世族卻又有何抬頭,漸漸的又控製了大唐的政權。作為葉不凡這個後世之人,自然明白,他要想讓子孫後代坐穩江山,必須消除世族門閥特權、門蔭製度和推薦製度。


  晉代雖然一直執行九品中正製,但是這種製度卻有極其嚴重的局限性。有道是龍生九子,子子不同。曆史上最有名的莫過於趙奢、趙括父子。趙奢作為戰國時代東方六國的八名將之一,簡曰馬氏。而他的兒子趙括卻成了千年以來無能的代名詞。


  虎父犬子這樣的事情很多,想劉備那可是一世梟雄,而劉阿鬥卻是世上最無能的君主。縱有諸葛亮輔佐,也與事無補,老謀子司馬懿,他的兒孫怎樣?出了一個曆史有名的白癡皇帝,就是自以為是參與八王之亂的二十多個王爺,個個都是無能混蛋加白癡。


  世族掌控著當時的文化傳承,自然不全都有庸者,也有大才。不過葉不凡知道,兩晉之所以亡,皆亡於世族門閥的專政製度,在江南,無論是衣冠南渡的北方世族,還是土生土長的南方世族,他們在政治上雖然占據著主導地位,卻沒有很好的利用資源,卻毀於自閉中。


  曆史上,如果司馬氏再出現一個類似於司馬懿一樣的大才,憑借著江南一地,天時、地利和人和,收複失地,重現輝煌也不是沒有可能,然而司馬睿之後,經曆數次內亂,把東晉的元氣也同樣消耗光了。葉不凡憑借著熟知曆史的大致趨勢,就自然而然的利用了這個世族門閥的弊政,盡可能的達成不戰而下的目的。


  在秦國探子、特工的推波助瀾的作用下,晉國的世族之間的南北對抗,越來越激烈。從最開始的權利之爭,到後麵從朝堂到地方,從政權到經濟、文化全方麵的對抗。


  這些事情,葉不凡隻是有些了解,當然晉國出現的世族之間的內鬥,葉不凡並沒有放在心上,專業人才做專業事情,這是葉不凡用人的最根本原則。另外,葉不凡還極力推行改法治為人治,從地方的軍政分離,到朝中六部分職,葉不凡都效仿了曆史上封建統治最成熟的管理經驗。


  好在葉不凡有先見之明,在崛起之初,就大力培養人才。雖然他沒有明確提出科舉製度,但是實際上,三學設立,從鄉學升縣學。從縣學升太學,同樣需要層層考試,隻是沒有這個名字而已,隻有剝削掉世族門閥壟斷文化知識的特權,這就是斷了世族一臂,葉不凡又收回其土地,在個人擁有土地的規模嚴格控製在合理的範圍內。這一點更是絕了世族門閥生存的土壤。其實司馬熾要想解決晉國的弊政,唯有遏製世族,但是司馬熾既沒有葉不凡那樣自己培養的龐大後備文官力量,也沒有血腥殺伐的鐵血手腕,他的結果肯定是悲劇的。


  半個月後,王大丞相終於病好上朝了。王猛此時的心情相當好。他鄉遇故知,久旱逢甘雨,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這人生四大喜,在王猛看來自己比這四種大喜更加大喜,心愛的女人終於得到應有的名份,原本強悍異常的悍妻,突然轉性了,家族和睦了。有道是人逢喜情精神爽,王猛現在感覺走路都在飄。進入政德殿,同樣彌漫著一股強烈的喜慶氣息。


  原來,征討倭國的戰報傳來了。而且同行的還有折合約一千八百萬兩的銀子。秦國窮啊,擴大三學規模需要錢,修建道路需要錢、破舊的城池修繕、架橋、興修水利工程,修繕黃河大堤、武研院科技研究、拖欠秦軍官員的俸祿,等等都需要錢。


  現在好了,不僅可以解決掉眼前最大的難題,缺錢。同時還擴大了疆土,這是天大的喜事。


  自古以來,中國即使在古代最強大的時候,從來都沒有形成開疆裂土的習慣。在千年以來,各個封建王朝,都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矩,也是官場定律,文武失和。這和儒家自以為是,目空一切有關。文官打壓武官的風氣非常強盛,以宋明為最。宋代嶽不凡。明代袁崇煥,他們屈死的真正原因皆是因為文官害怕武官立功,爬到他們頭上,所以才不惜一切代價打壓武官。


  在這種積累的風氣下,武官即使立了功,在朝堂內也不得不夾著腚做人。古代的文官相當厲害,許多忠武能征善戰的名將,沒有死在敵人的刀槍利箭之下,反正死在自己人的陰刀子之中。即使秦始皇功高一切,但是在文人眼中那不是名君,而是窮兵黷武,漢武帝發動傾國之戰,驅逐匈奴,卻在文人眼中是勞民傷財,得不償失。隻要在武功上有所建樹的皇帝,都被文人貶得一無是處。縱觀千年曆史,儒家表現得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內鬥內行,外鬥外行。


  葉不凡對這種弊病那是痛心疾首,他想要改變,這個千年以來的現狀態,所以他不得不效仿***,在一千七百年前施行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開放學說管理。這樣仍不足改變國人一直缺乏血性,缺乏攻擊力的柔弱的心態,隻有讓文武官員認識到擴張、鐵血手腕才是生存的根本法則,隻有武力才能保證真正的平安。抗議、抗議個屁,當時國民黨也向國聯抗議日本鬼子在中國的暴行,結果有人理嗎?沒有。抗議可以解決實際問題嗎?答案是否定。有人說,抗議隻是弱者薄取同情的呻吟,這話不假,強權向來不會跟弱者講道理,清朝時倒是滿口仁義,結果呢,被人家八國聯軍一陣胖揍,割地又賠款,挨了打,還要賠人家錢,有這樣的道理嗎?


  葉不凡就是用實際行動來告訴這些文武官員,打仗不是一定就會賠錢的買賣,打好了一樣可以富國強兵。此時大殿中文武官員,看著一個四國島以及一些小島嶼就可以有那麽多的收獲,眼中淨是小星星。此時大殿中文武官員都在爭論一個問題,打誰。


  北方,自從遊牧聯軍在長安落敗後,暫時還不能成為氣候。就算是幸存在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此時也畏秦軍如虎,他們不僅不敢南下搶掠,就算是遇到天災人禍,他們寧願凍死餓死,也不敢招惹秦國這個龐然大物。


  隨著秦國海軍遠洋歸來,內史館精心編撰的世界地圖,在所有文官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原來世界這麽大,中國也不是世界的中央。他們明白,天下之大,大得超呼他們的想象,所以也些並沒有多少儒家印記的秦國官員都接受了葉不凡以戰養戰,裂土開疆的思想。現在他們又知道了晉國陷入南北世族對立,大打出手的消息,包括孟恩在內,葉鯤、盧諶、羊曼,裴憲。荀綽。就連大聖人的二十一代孫子孔衍現在也認為這是天賜良機,此時正是一舉攻克晉國,統一天下的絕佳時機。


  然而北宮純、杜曾、陳安、蘇峻等這些武將都認為應該開辟海外戰場,北宮純還說要帶領秦軍騎兵橫掃美洲大陸。而剛剛從並州歸來述職的祖逖將軍卻說道:“皇上,末將以為,眼下最為緊重的是,應該盡快發兵攻打朝鮮半島的燕國。在戰略上晉國已陷入我秦國的三麵包圍,秦國隨時可以從巴蜀、漢水、揚州三路大軍直接渡江,輕易取之。南船北馬,則限製了晉國的攻擊力,晉國既無馬場,也沒有獲得馬匹的來源,他們的部隊隻裝備了少量的騎兵,就算晉國準備北伐,由於缺少馬匹,注定晉國進攻力量不足。但是燕國卻不同,鮮卑族是生長在馬背上的民族,同時他們在秦國手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就算燕國暫時畏懼我秦軍兵威,他們不敢有異動,但是隻要現在我秦國發起江南攻勢。燕國得到消息後,可以很快南下,到時,秦國就要陷入腹背受敵的窘迫局麵.。以秦國的軍力。暫時無法應該南北兩麵開戰。況且我們還要提防內部世族門閥的反撲。”


  杜曾聽了很不服氣,雙眼瞪得如銅玲,大大咧咧的說道:“前怕狼,後怕虎,他還打什麽仗。什麽也不用做,回家種田得了。”


  祖逖搖搖頭道:“杜將軍所言差矣,此並不是懼敵如虎,而是要未慮勝,先思敗,有道是知已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北宮純反駁道:“以祖將軍所言,就算我們采取北上進攻燕國,難道晉國不會趁機北上。”


  “嗬嗬!“祖逖笑道:“然而晉國卻不同於燕國,晉國軍隊多是步軍,步兵既要受速度因素的製約,同時,他們對於後勤補給依賴嚴重。就算晉國趁我主力北上進攻燕國之機。可堅壁清野,收縮兵力,然後再出奇軍斷其糧道。晉軍將不戰自退。同時,晉國內部陷入南北世族的爭鬥,一時半會他們分不出勝負,就算他們想趁機攻擊我秦國也是有心無力。”


  漸漸的爭吵中形成了兩派,文官支援打晉國,而武將則支持打燕國。葉不凡看了吵鬧不休的朝堂,有點頭疼。突然葉不凡看到王猛站在眾臣中沉默不語,就脫口問道:“丞相對此怎麽看?”


  王猛步履從容地出班站定。拱手說道:“陛下,臣以為,如果此時決伐晉國,實為投機,攻打晉國,統一天下,看似輕而易舉,事實上卻不是那麽簡單。晉國雖然南北世族正在內鬥。他們內鬥的無非是因為利益,如果秦軍現在南攻,臣敢肯定晉國世族肯定會暫時放棄仇怨,聯手抵抗我秦軍。況且我秦國內部同樣也不安穩,世族長期擁有特權,現在他們失去了祖傳田產。再加上在地方上沒有了影響力,也不會甘心,相對於世族門閥來說,家族傳承尤為重要,他們不會認同秦國,而晉國則是他們的最終歸宿,他們現在已經沒有了退路、就算秦軍厲害。但是江南水係網發達,秦軍的優勢,騎兵並不適合在江南作戰,一旦戰事陷入焦灼,秦國之內的世族門閥,肯定會趁機反擊。況且燕軍騎兵速度很快,他們最多七八天就能到到達秦國腹地,就算燕國不以在破城為目的,難保世族不會趁機作亂。所以臣以為,既要出兵,此時應該先北後南。另外燕國的發展速度太快,幾乎要趕上秦國了,如果任由其發展,必會成為我秦國日後的心腹大患。”


  其實在葉不凡心中,對外擴張之路以戰養戰的策略,雖然可行,但是必須采取可靠的防範措施。如果像亞曆山大,成吉思汗那樣,雖然建立一時的龐大帝國,卻在短短時間內陷入四分五裂,那樣圖增傷亡,與事何益。另外以戰養戰最大的缺點,就是陷入戰爭的泥譚中,不能自拔。這樣會活活耗費掉秦國的根本。所以以戰養戰,不能盲目的去做,而是要合理的控製著戰爭的節奏和規模。


  對於攻擊晉國。暫時葉不凡壓根就沒有這樣的想法,經濟特種戰,剛剛在晉國初見成效,此時發動戰爭,就會把先前的布置,毀於一旦。而且還會促進南北世族門閥迫於形式而和解。


  其實葉不凡更傾向於攻打倭國,隻是此時倭國的現實情況超出了他的意料,他怎麽也沒有想到,倭國會如此不堪。另外他還沒有預料到的是燕國慕容氏會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


  葉不凡下定決心,攻打燕國,但是誰來統帥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