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玄幻奇幻>史上最強修真> 第457章 儒學經筵

第457章 儒學經筵

  殖民主義,人們習慣性的稱之為帝國主義,但是事實這個觀點是不完全正確的。事實上殖民主義,是一個不分時間,不分地域的曆史現象,包括一些相異的民族,歐洲馬其頓帝國,亞曆山大大帝建立了世界上第二個地跨歐、非、亞三洲的龐大帝國,印度西北部小部分,以及中國新疆帕米爾高原西部的部分地區都是其領土。事實上當時馬其頓帝國對這些占領地區,並沒有直接納入統治,而是大部分地區都是采取奴役、經濟、資源掠奪,行使著具有濃重殖民性質的壓迫式統治。


  另外還有蒙古帝國,當時蒙古帝國在最強大時,版圖占了世界的百分之二十二,達到三千三百多萬平方公裏,(也有資料說是四千四百萬平方公裏),事實是蒙古帝國在當時也是采取普遍性的殖民統治。殖民主義曆史一直都是存在的,從葡萄牙占領果阿開始。在歐洲人發現美洲之後,歐洲人迅速地開展了對新大陸的殖民計劃,即使在二戰時期,日本的“*****圈”以及**德國的殖民地管理方式。兩者有別於傳統的殖民地統治方式。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理論中,所謂“*****圈”將日本(包括日治時期的台灣與朝鮮)、中國大陸與滿州國作為“凝結不散的核心”,以東京為其中心,在其四周圍繞著一群衛星國家、附屬國、保護國和殖民地。它們被日本用特殊的政治和經濟協定束縛手足,其安全受日本的“保護”,其外交政策受日本的指揮,如泰國和越南。日本這種體係為現代殖民地製度與古代封建關係的混合物。


  殖民統治,需要強大的武力作為穩定各方的威懾手段,像元帝國後期,白蓮教暴發了多規模的起義,徹底推翻了元朝的統治,從此天之驕子的成吉思汗的子孫們再也沒有恢複他們祖先的榮耀。葉不凡擔憂的道:“那麽持續的統治呢?既然那裏有廣袤的土的,顯然不能憑借這區區少量軍隊去維持,如何保證那裏的私序、製訂相關的法律,運送大量的物資,收取稅賦,實行統治?”


  諸葛明月道:“隻要保證中央政權的強大和統一,疆外之地地就很難產生反抗,畢竟它的存在要依附於中央政權,要獨立需要許許多多的條件,可謂困難重重。其次。那些地方由於原來根本沒有一個強大的、統一的政權。所以不需要大量軍隊,一支一千人的大秦軍隊,憑借火炮和刀劍就足夠征服那些裝備簡陋的部落。帝國連一支千人的隊伍也害怕嗎?像倭國現在許許多多的大名和將軍,實際上連秦國一個土匪武裝都比不上,整個倭國四島,實際上隻需要駐守數千軍隊就足以保持那裏穩定。以後的統治,可以像陛下,在苗巴等諸族那樣的政策,招募土著勇士,和當地官員。組成隻聽命中中央的雇擁兵團和地方政權,雇擁國外的人聽命於自已的軍隊。實現以夷製夷的策略!”


  葉不凡頓時汗顏,如果殖民主義的思想,他還感覺不可思議,這現在的說法,簡直就像日本侵華時期使有的“以華製華”,目的就是培養聽話的狗,以供驅使,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對漢奸的痛恨,絲毫不比日本人弱。


  諸葛明月眉不凡色舞的繼續說道:“要想杜絕地方總督背叛,其實也非常簡單,第一將他們的家眷和親屬控製在長安城內,作為人質,讓他們產生投鼠忌器。其次就是地方總督采取輪換製,他們在一個地方隻能做三年,或更短的時間。這樣他還來不及培養自己的勢力,根本不給他建立絕對聽命於個人的私人人武裝的機會。就會被調至其他地方。另外對於雇傭軍團要絕對控製,不能給地方總督,插手軍隊的軍事,另外還要把各地的土著和部落首領,把他們的利益與帝國綁架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成為利益共享者,所以也難以組織有效的反抗。另外就是對待異域各地的百姓不能太過苛刻,至少要保證他們能生存,另外還要從思想上軟化他們。儒家學者最擅長的就是蠱惑人心,這點,陛下可以命他們各展所長,去藩外之地行教化之實。”


  葉不凡聽到這裏,高興的一拍手道:“著啊!真是高明之極!”自從程朱理學興起,徹底泯滅了中國人的血性,在明代還好點,至少到了清朝時期。所有儒家學者,幾乎都成了不敢反抗的順民,無能無恥的懦夫,東亞病夫,是日本對中國的藐稱,事實上中國當時並不單純身體上的病態,而是心理上普遍有了嚴重的病患。葉不凡道:“這樣或許是可行的,即使再好的政策,遇到下麵不具體執行的人,還不是惘然的?”


  諸葛明月道:“前秦統一六國,至二世而亡,秦亡漢興,不過三百餘年,晉代魏而立,不過區區數十年,未來的事,自有子孫處置,如果遇到無能白癡的後代,那樣是命數使然。或許,幾百年後他們會有力量反抗,但是那有什麽關係呢?我們現在隻需要向一個地方,投入一個連。或者一個營,我們會在短短幾年間就收回我們的付出,就算他們會反叛,那又能如何,我們並不吃虧,不是嗎?”


  葉不凡怦然心動,他捏著下巴想了半晌,嗬嗬笑道:“好似有些道理,不過,現在秦國尚未完成統一天下,南晉國,東北有燕國,就算西麵也有貴霜、而西南還有一個強大的天竺,飯要一口一口的吃,事要一件一件的做,***這是要不得的!”


  諸葛明月道:“治國之本,在於用律之公、製度之嚴、用策之明、製衡之謹,臣妾希望皇上這麽做,提前未雨綢繆,形成製度,從長遠打算,這樣將來就不會因人廢事,也不怕有人蒙蔽皇上!”


  葉不凡又和諸葛明月討論了一些秦國政事國事,因為諸葛明月的學識淵博,再加上的她的思想本來就天馬行空,無拘無束,葉不凡又是穿越之人,思想見識不凡,所以二人倒是很能談得來。


  於是乎,葉不凡做起了昏君。又與諸葛明月數度風雨。


  葉不凡是一個想到就幹,說到做到的人,他當既就下令,遣人分別通知孔衍、羊曼、孫綽等一幫子儒學學者參加廷辯!

  早朝散後,除了有要事需要處理的大臣走外,其他大臣都留了下來。葉不凡在太極宮內設宴款待群臣。宮中尚官趙炎擺擺手,宮侍們魚貫送上菜肴,一時水陸八珍,饌果俱列,十分豐盛。精致地青花細瓷,一碟碟擺放到平滑光潔的桌麵上,女婢盈盈上前將酒盅一一斟滿,退在一旁侍候。


  待眾臣落坐後。葉不凡舉杯起身道:“酒筵之上,不論職位尊卑,今天諸位與朕,務必盡歡,不醉無歸。”


  葉不凡一口飲盡杯中酒才徐徐坐下,今日這酒綿軟甘醇,入口齒頰留香,這是秦國酒廠裏新出品的五穀雜糧酒,可能後世的五糧液正是因此而得名的吧!這酒喝起來不像將軍血非常猛烈,但是綿綿的餘勁卻不小。這和將軍血一樣,不同於這個時代的酒,而是接近後世那種高度酒,就算葉不凡酒量不淺,但是也絕和能像喝泗水花雕一樣,連喝十碗不醉。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孔衍側了側身子,舉杯道:“禮下與人,必有所求。不知皇上,今天設宴,所為何事?”


  葉不凡摸摸鼻子,話不會說別說,用得著說得這麽直白嗎?還要他沒有來句無事獻殷勤,非奸既盜。不然,葉不凡丟人可就丟大發了。葉不凡不禁啞然,無奈的笑道:“朕今天邀請諸位臣工,主要原因有二,一則是我們君臣許久不曾在一起飲宴,二來是朕準備開設經筵。”


  經筵是漢、唐以來帝王為講論經史而特設的禦前講席。宋代始稱經筵,置講官以翰林學士或其他官員充任或兼任。經筵古代經筵製度是一種特殊的帝王教育製度,經筵的最終目的是革君心、正君心,是一種道德教育,但其結局基本上是失敗的;古代經筵製度是一種政治製度,和曆代諫官製度、宰相製度、封駁製度、史官製度一樣,是對皇權的製約,強調道統高於政統,利用天道製約皇權的無限膨脹;古代經筵製度是一種傳統的禮儀製度,但其背後有著深刻的思想文化根源,經筵製度的思想根源是理學,經筵和理學休戚與共、共生共榮的現象不是偶然的。


  開設經筵啊!其中最激動莫過於孔衍了,一個不開經筵的皇帝怎麽能算是好皇帝?如今滿天神佛都被他們的精神所感化,天子終於回到明君的正途上來了。


  孔衍一聽,心中激動莫名,隨即侃侃而談起來,確實,他的學識非常淵博,講起論語來頭頭是道。就是後世百家講壇裏的教授也完全比不上。引經據典、抑揚頓挫,說到妙處眾文臣心花怒放讚不絕口,可是葉不凡卻如同聽天書,完全不知所雲、他寧願提刀與敵惡戰三百回合,也不願意坐在這裏聽唐僧念經。


  葉不凡不由暗暗歎了口氣:這些人之乎都也,談的全是首先文章,偶爾有點能觸及現實的東西,可是千百年前的聖人所麵對的世界格局、勢力分布與如今大不相同,生搬硬套毫無意義,所謂經筵,實在無聊之極,怪不得曆史上所有的經筵都是失敗的,這可是不讓人活啊!


  孔衍說到興處,塗抹亂不凡,他說道:“自古君王治天下,皆以道德教化四方,以文武為臂指治理百姓,故選賢任能、親賢臣遠小人,則成聖君;而親小人遠賢臣則嬉戲遊樂,疏於政事,致使小人當道、朝政荒廢,昔秦二世重新趙高,漢靈帝寵信十常侍朝政被一班官權奸所把持,陰冒於陽,臣欺其君,小人擅權,下將叛上,引致亡國亡身,此當為後世者戒!”


  葉不凡不耐煩的道:“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一眾大臣聽到這話趕緊道:“聖上言之有理!”


  當然有理了,這可是李二哥的原話,流傳千年被所有聖君奉為至寶,沒理才怪呢!


  葉不凡接著又把宋代“五子”(周敦頤、邵雍、張載和二程)的學說,利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敘述出來,聽得這些大臣如癡如醉,簡直把葉不凡奉為天人!

  程朱理學是儒學發展的重要階段,適應了封建社會從前期向後期發展的轉變,封建專製主義進一步增強的需要,他們以儒學為宗,吸收佛、道,將天理、仁政、人倫、人欲內在統一起來,使儒學走向政治哲學化,為封建等級特權的統治提供了更為精細的理論指導,適應了增強思想上專製的需要,深得統治者的歡心,成為南宋之後的官學。


  原本這些儒臣都抱著教導葉不凡的思想來參加經筵的,可是他們發現,原本最不重視儒學的皇帝,實際上對於儒學的理解,比他們更深刻,更具有先見之明!葉不凡接著又道:“孔聖人時,正值春秋戰國,諸國格局、情勢、人文、朝政、經濟與現在皆有不同,千年下來滄海桑田劇變,已是人物兩非。聖人教化萬民的仁義禮智信,固然放之四海而皆準,而且千古不可變,但是聖人對於朝政的觀點看法,卻是針對當時時政的,如果今人胡亂引用、拘泥不改,假聖人之名胡言亂語,不但害國害民,也是敗壞聖人清譽。”


  “一成不變,自固自封,這是要不得的,要不然,董大儒也不會提出新的儒學思想,要想讓儒學長盛不衰,不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是增強改革,研討出一套適應曆史潮流的學術思想!施政當因時而變、因地而變、因勢而變了?那麽抱守規矩、不知變通,也是聖人教導你的嗎,錯,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而《大學》裏又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說得就是要勤學習,學習別人的長處,學會變通!這是聖人明言!”


  “臣等受教了!”群臣俯首道。


  此時的經筵完全變了味道,原本這時大儒為了提高皇帝而專門開設的特別課堂,主要就是為提高皇學的見識,可是現在倒好,居然成了葉不凡的一言主堂,變成了葉不凡講,他們聽!葉不凡又接著侃侃而談起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如今我大秦南有晉國,北有柔然餘孽,東北有燕國虎視眈眈,西有強國如林,因此對內施德政仁政於民足矣,但是對外必須保持強大的武力,要想讓一個國家強大,光重教化、不重民事、不重軍事,國家可以長治久安嗎?”


  葉不凡起身,大聲道:“不能!”


  葉不凡又讓人持起超級世界地圖,雖然這個時代的繪製水平原因,許多地方也沒有詳細的繪製出來,美洲隻有原來的一半,大洋洲居然不見了蹤影,倭國四島的麵積居然占據了大半個太平洋,葉不凡雖然知道這裏的錯誤,但是也沒有去改正,而是順其自然,總有一天,他們會明白的。葉不凡道:“政令通達、吏治清時,百姓富裕,才談得上強國強兵,可是現在對於我們來說,還是任重道遠!”葉不凡指著倭國道:“這裏一直是我中原的藩屬國,現在他們那裏百姓愚昧無知,需要教化!”葉不凡又指著中南半島道:“這裏同樣是一片尚未開發的蠻荒之地,百姓不知禮儀尊卑,也需要教化!”


  葉不凡看著聖衍公孔衍道:“孔大人!你身為國子監祭酒,責任重大啊!現在除了國子監這塊,還有很多事需要你去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特別是那些落後的地方,更需要教化!”


  孔衍還在回味著葉不凡所說的程朱理學思想,現在猛然一怔,趕緊道:“臣遵旨!”


  利用儒學迂腐的思想,教化倭國和中南半島,讓他們在心中形成堅實的思想觀念,以中國為正統,他們才不會反叛!這也是為以後的擴張鋪平道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