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

  歐洲的文明最早源於古希臘和古羅馬,而對歐洲文明的發展起了至關重要作用的是曆經磨難而在公元80年被羅馬帝國尊為國教的。 的經典是《聖經》,包括《新約》和《舊約》,《聖經》中記載“隻有上帝是真神,人隻可敬拜上帝”,也就是除了上帝不可崇拜別的神。 的前身是猶太教,猶太教出自公元前1400年的一個遊牧部落“希伯來人”。公元1世紀耶穌及其門徒開始在耶路撒冷傳播,經過約400年的宗教迫害,成羅馬帝國的國教。此後又經數百年幾乎傳遍歐洲。 公元5世紀至14世紀稱為歐洲的中世紀,在這一千年中在政治、法律、藝術、學術中占統治地位。中世紀又被稱為“黑暗的中世紀”,因為這時已被政治所裹挾,已成為拜人的宗教,這個人就是教皇。教皇等同於上帝,教皇甚至有權任免一國之君。這一時期,教會極端腐敗黑暗,一旦有人敢於挑戰教會的權威就會被打為異端,處以極刑;信徒幾乎沒有機會直接閱讀《聖經》,更無權解釋《聖經》。 公元14至17世紀是歐洲的文藝複興時期。這一時期由於活版印刷術的發明和人文主義者的努力平信徒有機會直接閱讀《聖經》,這就為宗教改革提供了契機。 歐洲的宗教改革比較有代表性的有馬丁·路德倡導的德國宗教改革運動及英國的清教徒運動。宗教改革的目的是在思想上、政治上、生活上擺脫教會的控製,使人獲得心靈和肉體的自由。在這場宗教改革運動中,大批的倡導改革者受到教皇及其領導的教會的迫害,就連布魯諾、哥白尼這些推行實證論的科學家也由於捍衛挑戰教會權威的科學理論而死於宗教裁判所。 但由於信徒可以直接閱讀《聖經》,而《聖經新約》中規定人可以直接和上帝對話,人和上帝之間不需要教皇、教會和神職人員作為中間人,教皇和教會的地位被動搖,風起雲湧的宗教改革席卷整個歐洲。各種新教派紛紛興起,要求宗教自由,實際上是要求思想、言論、集會自由。。 宗教改革的豐碩成果是國家和人民擺脫了教會的控製;每一個人都可以自由地思想、生活,張揚個性。思想的自由給科學研究插上了翅膀,學者們可以自由的質疑、提問、探討、假設,大膽地推理,廣泛地實驗。 科學技術的發展導致了19世紀的歐洲工業革命。自由思想、宗教改革的另一個成果是資產階級挑戰教會、君主和舊貴族的權威登上曆史舞台,資產階級共和國取代了封建專治的君主製國家,為議會製和多黨製的政治體製奠定了基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