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
(1148年—1209年),原名李修緣,法號道濟,浙江省天台縣永寧村人,南宋高僧。 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瘋癲,初在國清寺出家,後到杭州靈隱寺居住,隨後住淨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舉止似癡若狂,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撰有《鐫峰語錄》10卷,還有很多詩作,主要收錄在《淨慈寺誌》、《台山梵響》中。 懂中醫醫術,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難雜症。喜好打抱不平,息人之諍,救人之命。他的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罰惡等種種美德,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了獨特而美好的印象。 少年成長在赭溪畔,讀書於赤城山。 由於受天台山“佛宗道源”和李府世代積善信佛家族文化的熏陶,潛移默化,萌生了方外之念。 弱冠之年,皈依佛門,法號道濟,先入國清寺,後至臨安(今杭州)投奔靈隱寺慧遠方丈,這位“佛海禪師”為授具足戒。 出家後,一反常態。言行叵測,難耐坐禪,不喜念經,嗜好酒肉,衣衫襤褸,浮沉市井,常行救死扶弱之事;狀類瘋狂,人們稱他為“濟顛僧”。 在一般僧俗眼裏,道濟的言行出格,被認為不是正常的人。所以有的僧人向方丈告狀,說道濟違犯禪門戒規,應責打並逐出山門。誰知,方丈慧遠一邊口宣:“法律之設原為常人,豈可一概而施!”並在首座呈上的單紙上批了:“佛門廣大,豈不容一癲僧”!此後無人再敢詬逐。 道濟於宋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五月十六日圓寂,得年六十。 有關的故事傳說,在南宋時代即已開始流傳。先是凡俗神童李修緣或是得道高僧道濟的一些富有傳奇色彩的片斷故事在中國民間耳聞口傳,後來通過說書人的話本說唱,內容逐漸豐富。。 …… 名宦富室慕名,競相訂交。道濟卻輕易不入侯門。而用他的醫術為老僧、貧民悉心治疾,疑難雜症多得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