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怪 六
那靈吉菩薩降下金龍,入殿見禮,遂取出一枚定風丹予李天王,天王得寶徑直歸陣,又招來九曜星君,著火德星君手持定風丹,當先迎敵,化解那妖猴神通。
九曜星君領命而去,將那猴子圍住。獰猴子見他們來勢洶洶,又笑,“方才來了個小將,被我一陣風吹去,爾等匆匆往來,是得了什麽手段來製我?”
“唵!妖猴,算你機靈,我們這兒有靈吉菩薩的定風丹一枚,任你的神通再凶,也逞不了威!”
猴子心裏暗驚,便問道,“這靈吉菩薩,又是哪路的毛神?”
“好你個不曉事的潑猴,堂堂靈吉菩薩,到你這兒反成了毛神,你可知他神通廣大,尊位殊榮,坐定小須彌山道場修持十三量劫,佛法無邊,要拿你不過舉手之勞。”
猴子甚是不信,仍是笑,“我隻聽他禿驢們甚是會吹噓本領,這個超拔,那個解脫,甚麽東南西北的淨土,好生唬人,我隻當他還是不知所謂的毛神,若來了,我便打他三拳,看他如何還能揚威!”
這般話惱了九曜星君,他們便一發圍上來打,哪個是刀槍劍戟,這邊來斧鉞鉤叉,劈頭蓋腦便打將過來,猴子閃躲不及,後腦上挨了兩記重打,登時眼冒金星,這便發了狂,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朝四麵吹一陣黑風。
火德星君拿起定風丹,陰煞黑風當即止息,天上群仙齊讚靈吉菩薩顯能,李天王再遣兵布下天羅地網,務必不能放這猴子走脫了。
獰猴見黑風甚不濟事,便將身子變作萬萬丈,頭頂青天,腳踏北冥,周身銀發飄舞似江流奔遊,呼吸間風雷震震,雙目開閉如耀星,一聲咆哮震得黃河倒流,將雙拳團握,陡生出無邊大力,揮手捉千星,將那九曜君一發拿下,放入口中肥膩膩嚼他娘。
除卻太陰星君機巧靈敏,逃得升天,餘下八位星君肉身了賬,隻餘魂魄下界投胎,需再經一世苦修方能重回仙班。
獰猴子這般凶威實乃駭人,一時間天庭愁雲蓋頂,傳令兵接連回報,一會兒是九曜星君罹難,一會兒是二十八宿陣亡,六丁六甲難堪抵擋,五方揭諦四散而逃,是妖猴撒潑,直殺入陣內,打得天兵天將鬼哭狼嚎,被這凶星捉住便是死路一條,哪個還敢慢了手腳。
玉帝老兒聞聲垂淚,言道,“不成想,天庭威嚴,一日盡喪,率這般鼠膽天兵,如何能統領綱紀,眾卿可有對敵良策?”
班部內,群仙麵麵相覷,靈吉菩薩躬身禮敬,言道,“乃陛下令甥顯聖二郎真君,神通廣大,陛下可降一道調兵旨意,著他助力,便可擒也。”玉帝聞言欣然,遣天使至灌江口請來二郎顯聖真君。
二郎真君接旨領命,即點本部神兵,駕鷹牽犬,腰挎金弓,縱狂風,霎時便趕到北海,見妖猴正與天兵間撒野行凶,又有層層天羅地網遮蓋,這裏打得一團亂光,外麵卻瞧不分明,因叫天兵開一重門戶,徑入轅門見過李天王。
真君神采飛揚,端的是玉麵將軍,此刻見情勢迫急,便囑咐李天王使一麵照妖鏡定住四方空中,待會兒莫要走了這猴子,言罷,提起三尖兩刃槍,架風朝那猴子迎去。
好真君,威武可堪三界絕頂,發一聲喊便攔住獰猴去路,見那猴子使變化,亦將本身化作萬萬丈,一神一妖,這便踏立北冥,舞槍搏手,鬥得天昏地暗。
猴子畢竟生手,全憑一身法力逞能,此番遇到顯聖真君,神體如金剛,大力能搬山,當即落入下風,椏椏叉叉打了兩合,猴子被刺了三七二十一個血口子,他心知這神仙武藝了得,然他終不是服軟屈強之輩,隻咬緊銀牙和二郎真君相競持。這個揮起三尖槍,蕩開九天雲如海,那個奮起乾坤拳,震裂四洲天柱倒,好真君,武藝俏,劈削勾抹斬魔障,惡大聖,神氣足,橫拍豎打擊天將。
如此又戰之一晝夜,猴子血淌染得北冥盡赤,沿岸灘塗遍生紅衫。二郎真君氣喘籲籲,汗流如雨,蒸騰似雲,七竅迸出金血,咬牙綻出紫電,一杆三尖兩刃槍打得對折,那猴子隻一雙鐵拳,皮肉暴裂,露出金肌玉骨,看著好不嚇人。
獰猴子眼前天旋地轉,眼看便要不支倒地,天上群仙慶賀,皆讚真君勇力。這番鬥爭,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二郎不忍對手這般狼狽,還要去斬妖台上走一遭,低聲道,“你束手吧,好叫我一刀斬下你頭顱,留你體麵。”
猴子退開半步,言道,“且慢,這一晝夜打得吾口渴,待我且飲一口。”說罷,伏身下探,足踏北海,手撐二洲,將頭顱浸入南海啜水,端的是氣吞汪洋,什麽鯨鯊魚蝦,翻著卷一並灌入猴子口中,喝湯還混個肚兒飽。
他這一口喝了七天七夜,北俱蘆洲與南贍部洲便是七晝夜不見天日,生靈驚詫,萬類惶惶,還有許多膽大妄人,嬉皮妖物,順著銀絲猴毛攀上體軀的,待猴子站起來一抖擻,紛紛落下,掉在實地上墜成血泥,摔進海裏漿成紅雲,皆是慘死。
卻說這龐然大物飲下半個南海,這日裏珞珈山上觀音菩薩修持畢,起身四顧,見退潮,略施法遍查三界,頓時知曉這海水是被妖物飲下,歎一聲三界多災,自封了道場,往西天覲見如來。
獰猴子喝足了水,猶自不快意,他心想這般打下去,恐怕還勝不了,隻恨手裏無個兵器,正低頭覷見冀州南有萬仞神山二座,一曰王屋,一曰太行,當即喜笑顏開,鼓勇氣,發神力,將此二山連根拔起,握在手中,捏作兩枚山印,遂轉身,一發朝那二郎真君擲去。
好惡的大聖,吞海攥山,王屋太行兩枚山印正中二郎真君胸膛,壓得他體軀綻裂,一縮身,變作飛鷹欲逃,獰猴子正待要追,那哮天犬在他小腿上咬了一口,跌了一跤,便沒能追及,二郎君尚且背著兩座山印,時人稱天有負山鷹,肩擔王屋太行二山,一墜朔東,一墜雍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