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九爺來了
日軍最擅長的戰術是正麵進攻,兩翼包抄。
正麵進攻就不必說了,這個兩翼包抄對於動搖敵人的軍心,往往會起到良好的效果。
任何一支部隊,在與敵人作戰的時候,都會擔心自己被包圍,在戰場上很難判斷情況,即使是在背後出現少量的敵人,也是極其容易引起恐慌的。
日軍的進攻遭遇韓誌浩等人頑強的阻擊,他們一麵發動進攻,一麵派人去迂回包抄。
警衛連新任連長帶著一排和二排再次向山頭發起進攻,幾名日軍借助著有利地形,進行了頑強的阻擊。
此時一排和二排大約還有40人,為了盡可能地減少傷亡,新任連長指揮著士兵們拉開距離,朝著山頂上的日軍進攻。這種戰術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日軍的人數畢竟很少,警衛連的士兵們逐漸的靠近了日軍。
可是令人尷尬的是,日軍選擇的阻擊陣地十分有利,到了最後50米左右的距離,山坡的坡度陡然抬高,許多地段難以攀爬,警衛連的官兵們不得不從寬度隻有二十多米的緩坡發起衝鋒,警衛連的官兵們的傷亡也陡然增加。
還有一點令警衛連的官兵們十分被動。他們手裏拿的是衝鋒槍,這種武器優點是火力猛烈,如果子彈充足的話,近戰時可以發揮很大的威力。然而,經過了這麽長時間的戰鬥,他們手中的彈藥所剩無幾,他們隻能改成打單發,將衝鋒槍當做普通步槍使用。
在這個時候,衝鋒槍的缺點就凸顯了出來,那就是它的射擊精度不高,在遠距離的情況下,就不是日軍三八槍的對手了。
山上的鬼子雖然不多,但是槍法很好,他們居高臨下,又有很好的掩蔽物,不斷的給士兵造成了傷亡。
新任連長組織的第一次進攻,在傷亡了幾名士兵之後,再次被迫停止了。
警衛連長回頭望望,看到山下日軍人數眾多,韓誌浩等人已經快抵擋不住了,他知道再不突破敵人的阻擊,等待他們的隻有全軍覆沒。於是,警衛連長再次帶頭發起了進攻。
由於他衝在前麵,目標十分明顯,帶隊的鬼子曹長瞄準了他開了一槍,此時距離不到60米,正打在他的胸口上。剛剛當了十幾分鍾的連長,就這麽犧牲了。
這個時候,用不著別人任命了,剩下的二排排長,自動就接替了指揮權,率領著士兵們繼續向上衝鋒。
此時,幸運的事情來了,鬼子的機槍突然不響了。其實,這也不是幸運,是警衛連的士兵們勇猛的衝鋒,逼迫著鬼子不斷的射擊,用生命和鮮血換來了鬼子的子彈打光了。
看到這種情景,警衛連的士兵們精神大振,蜂擁向上衝去。
經過了這段時間的戰鬥,山頂上就隻剩下了三個鬼子,他們的手雷早已經扔完了,三八槍的子彈也所剩無幾,眼看著警衛連的戰士們衝了上來。三名鬼子幹脆站了起來,挺著明晃晃的刺刀,迎著士兵們衝了下來。
士兵們衝鋒槍上沒有刺刀,沒法跟鬼子拚刺刀,他們就朝著三個鬼子開火,雖然大部分人的槍裏沒有子彈了,但是少數士兵的槍口還是噴出了火光,三個鬼子當場就被擊斃了。
看到消滅了鬼子,警衛連的官兵們一陣歡呼,朝著山頂上衝去!
就在這時,近在咫尺的山頭突然冒出了一頂頂的鋼盔,接著,十幾名日軍士兵從山背後冒了出來。
原來,是鬼子的援軍到了,他們就是剛才鬼子派出的迂回包抄的人。由於不熟悉山上的地形,鬼子們也分了好幾路。這一路尋找到了一條道路,他們拚命的爬山,終於在最關鍵的時候趕到了戰場。
這群鬼子出現之後,直接就向著士兵們投出了一排手雷。等到手雷爆炸之後,鬼子兵們端著明晃晃的刺刀就撲了過來。
突如其來的打擊,令士兵們傷亡慘重。二排長不得不率領殘餘的二十多名士兵退下了山坡,與韓誌浩等人合兵一處。
山頂上的日軍兵力不足,他們並沒有繼續追擊,隻是死死的守在山頂,堵截了警衛連的退路。
此時,韓誌浩的身邊已經剩下不到十個人了,加上二排長帶來的人,勉強還有30個人。如今他們的處境十分尷尬,山下有大量的鬼子,山頂的退路也被截斷了。
他們知道,山頂上已經出現了鬼子的援軍,用不了多久,還會有大批的鬼子援軍趕過來。到時候,山上的鬼子壓下來,自己這次是很難幸免了。
此時的韓誌浩,已經抱定了必死的決心。他是負責護送歐陽雪的最高長官,根據眼前戰場的情況,他知道歐陽雪恐怕已經遇難了。他實在是沒有臉再活著回去了,他決心在這裏與日軍決一死戰。
他讓二排長率領幾名士兵監視山頂上的鬼子,他帶著其他的官兵們迎戰下麵進攻的日軍。他們所剩下的彈藥已經基本上沒有了,眼看著日軍一步步衝上來,他們隻能等日軍靠近的時候,用所剩無幾的子彈殺傷日軍,然後衝出去與日軍肉搏。
這時,更加討厭的事情發生了,山頂上的鬼子雖然沒有向下進攻,但是他們不停地向著陣地發射擲彈筒。
小鬼子的擲彈筒手射擊的精度很高,在經過前一兩發試射,發射的榴彈有些偏差之後,他們很快就調整了過來,榴彈一發發的打進了的陣地。
的士兵們不斷地在爆炸聲中倒下。這樣下去,用不著鬼子攻上來,官兵們就會被一點點的消耗掉。
韓誌浩欲哭無淚,他不想坐以待斃,讓手下的官兵們都換成連發,等到鬼子衝到20米之內的時候,打光所有的子彈,然後與鬼子肉搏,臨死也拉一個墊背的。
看到山上的不再發射子彈,山下的鬼子們蜂擁而上。
眼看著鬼子們一步步逼近,官兵們知道最後的時刻到了,他們緊盯著鬼子,準備著最後一搏。
就在這時,山頂上突然響起了激烈的槍聲,時間不長,韓誌浩他們就看到幾名鬼子慌慌張張的退了下來,接著山頂上就出現了幾名黑衣人,他們端著槍,乒乒乓乓的打了幾下子,剩下的那些小鬼子全部都被打倒在地。
自然是高九等人趕到了。
高九等人一個突襲拿下了山頭,到了山上一看,韓誌浩等人情況十分危急,就快速衝下山來。
韓誌浩等人看到這幅情景,眼淚忍不住一下子湧了出來。他們認得來人的這身打扮,他們是桃花山九爺的人。
韓誌浩大喝一聲:“九爺來了!弟兄們!把鬼子壓下去。”
士兵們扔出了手裏僅剩的手榴彈,將槍中剩餘的子彈打了出去,一時間阻擋了鬼子的進攻。
高九飛一般的衝下山來,他一邊跑,一邊不斷的向山下的日軍投擲手雷。手雷一顆接著一顆,不斷地在日軍的頭頂上淩空爆炸,炸的鬼子死傷慘重。
很快,特狙擊小隊的隊員們也都衝了過來,他們個個槍法如神,一槍一個,打得鬼子死傷一片。
慘重的損失,令日軍無法承受,他們被迫退了下去。
看到高九親自來了,死裏逃生的警衛連的官兵們無比激動,一個個興奮的喊著:“九爺,九爺。”
高九擔心鬼子的援兵會再次占領山頭,他們就會再次被圍在著半山腰。他沒有時間跟官兵們寒暄,高九衝著官兵們點點頭,說道:“跟我來。”說著帶頭朝著山頂上跑去,士兵們緊隨其後。
高九跑出了幾步,就聽到身後有人喊道:“韓參謀,快走哇!”
高九回頭一看,看到韓誌浩站在那裏不動地方。他好奇的問道:“你幹什麽,還不快走?”
韓誌浩哭著說道:“對不起九爺,我把歐陽小姐弄丟了,我沒臉回去了。”
高九哭笑不得,說了聲:“我已經把她送過河去了。快走吧!”
韓誌浩聞言大喜,擦了一把眼淚,快步跟了上來。
到了山頂上,士兵們撿起日軍留下的武器,跟著特戰隊員滿五們迅速的離開了山頂。
山下的鬼子們看到山坡上的逃走了,他們在後麵緊追了上來。
高九讓田川等人帶著的士兵先走,他一個人留在山頂。
高九端起狙擊步槍,彈無虛發,把衝上來的鬼子一個個打倒在地上。
鬼子們不敢再繼續追擊,趴在地上乒乒乓乓的向山頂射擊!
高九換了個地方,躲在了另外一塊岩石後麵,直接朝著山下的鬼子扔出了幾顆手雷。
手雷淩空爆炸,趴在地上的鬼子們也無處躲避,被炸得死傷慘重。他們不明白從哪裏冒出來這麽厲害的人物,隻好又慌慌張張的退了下去。
高九看到打退了鬼子的追兵,轉身朝著田川等人追去。
韓擺渡渡口。
41軍特遣隊的官兵們,看到遠處有一個女子,年齡和穿著打扮有些眼熟。在他們出發的時候,就已經看過相關的資料。他們強忍著心中的激動,快速的跑了過來。
跑在前麵的一名中尉排長,見到歐陽雪後,緊張的問道:“這位小姐,請問您是?”
歐陽雪平靜的說道:“我是歐陽雪。”
官兵們不由得歡呼一聲。中尉排長趕忙朝著歐陽雪敬了一個禮,說道:“歐陽小姐,我們是41軍特遣隊的,奉命護送您前往南陽軍部。”
歐陽雪點了點頭,朝著前麵走去。
排長看到了她腳上纏著黑布,急忙蹲下解鞋帶,要把自己的鞋脫下來給歐陽雪。
歐陽雪製止了他,她說道:“不必了。走吧!”
歐陽雪覺得腳上這雙真正的布鞋,是那麽的合腳,那麽的舒服,她舍不得替換下來。
團長見到了歐陽雪,喜出望外,急忙將這個好消息報告了69師的宋師長。
宋師長趕忙把這個好消息報告了軍座。軍長不敢怠慢,直接向軍委會侍從室進行了報告。
不久以後,在渡口的團長就接到了命令,讓他派人隨著四十一軍特遣隊,把歐陽雪送往南陽飛機場,要從那裏將歐陽雪直接送回武漢。
團長不敢怠慢,直接派出了一個營護送著歐陽雪和41軍特遣隊,前往南陽機場。
說心裏話,歐陽雪真的不想離開。可是,她看著自己鬧出了這麽大的動靜,牽動了這麽多的人,甚至已經有數百人因此而犧牲。她不想讓大家為難,於是就隨著,41軍特遣隊,離開了韓擺渡渡口。
時間不長,毛元菊護送著趙潔也來到了渡口。團長聽說趙潔是歐陽雪的朋友,專門派車送她去追歐陽雪。
知遠縣城。
從下午兩點半開始,日軍就開始向知遠縣城發動了猛烈的進攻。戰鬥十分慘烈,開戰僅僅一個小時,就已經打退了日軍的兩次進攻,士兵傷亡已經達到了三百餘人。
緊接著壞消息一個一個的傳來了:大青河大橋被日軍炸毀了,韓擺渡渡口也被日軍牢牢的控製住了,來自方麵的增援通道,已經被徹底的堵塞了。
王金棟的187師,隻能孤軍奮戰,以一個師的兵力,硬抗日軍第128旅團。
正在王金棟頭疼的時候,接到了宋師長發來的電報,說歐陽雪已經得救了。雖然沒有說到底是誰救了歐陽雪,王金棟也知道這是高九的傑作。
他興奮地拍了一下腦門兒,由衷的說道:“九爺不愧是九爺,從來沒有讓人失望過。”
這是王金棟第一次稱呼高九為九爺。
劉參謀長除了在王金棟跟前,他一直都稱呼高九九爺的,他覺得這樣叫那麽親切順口。看到王金棟這麽說,他笑道:“師座,有九爺在這裏,咱們187師一定會有辦法的。”
王金棟笑著道:“不錯,九爺這次把他們桃花山的主力都帶來了,還有占奎兄弟和獨立營的人,足足有400多人。這可是虎狼之師,夠日本鬼子喝一壺的了。
咱們隻要牢牢的守住縣城,戰局一定會徹底的扭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