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唐之最強酒樓> 第四百二十八章 祭天求雨?

第四百二十八章 祭天求雨?

  一條大河,隻能灌溉方圓百十裏


  當地的官員是怎麽辦事的?

  在平時難道就不知道開挖大河多立分支,在雨水季節屯水,用於缺水的時候嗎?


  還有,黃河中下遊,每到春季就會漲水,襄陽道以及沿途官員,難道就隻會傻傻的等到堤壩快防不住的時候才想起加固嗎?

  而且還好巧不巧的,都把事情趕在這個最為艱難的時刻。


  李世民氣怒,這樣的地方官,真當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但現今即使摘了那些人的帽子,還是得麵對這些問題。


  一邊缺水,一邊漲水,以及還有一些常年的貧困縣訴苦要糧,這堆積起來的問題,聽得讓人頭疼。


  滿朝上下,文武百官,此刻盡皆神情沉重,大腦都在高速運轉,很多人都吃過智慧湯圓的。


  想要憑借著自身的智慧,解決眼前這個錯綜複雜的大難題。


  但思路再多,也是無用,就像是做飯一樣,做飯的方式很多,但沒有大米下鍋,卻是巧婦難為無米之鍋。


  現在這麽多問題,其實說來說去,就是兩個字,缺糧。


  隻要有糧,沒有水的地方,撥糧,農作物死了也就死了,畢竟下雨是老天的事情,他們凡人管不著。


  黃河漲水,沒有征召民夫糧食,撥糧,隻要有糧食,多少民夫都能有。


  貧困縣的,那就更不用說了。


  一百萬石糧食下去,貧困縣將不再貧困。


  但這想的挺好,沒糧還是沒糧。


  李世民看得眾臣默不作聲,絞盡腦汁的想著,也是沒法子,正好看到一副胸有成足的房玄齡,好奇問道:


  “房卿,朕見你神色坦然,毫無苦惱之色,可是有什麽好辦法了?”


  房玄齡一愣,露出尷尬之色。


  他那是神色坦然,毫無苦惱嗎?

  隻是因為最近臉上張了些肉,苦惱之色顯現不出來好吧。


  但現在陛下點了他的名,若是說不出個一二三來,恐怕自己這‘神色坦然,毫無苦惱之色’就得變成什麽事都不想的大懶之臣了。


  “回陛下,臣思來想去,隻有兩分所得,還望陛下勿要見外。”


  房玄齡腦子一轉,靈機一動出列道。


  “哦?”


  李世民有些驚喜,沒想到還真的有法子,急忙道:“不怪不怪,房卿且快快道來。”


  群臣這下也都看著老房了,想要知道老房到底是想出什麽法子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沒有糧,這可是實打實的難題。


  房玄齡神態自信,衣著得體,拱手朗聲道:“陛下,臣先說說這第一得,昨天有李靖軍情來報,說進了吐蕃腹地,並且打了場不錯的遭遇戰,繳獲牛羊無數,言:以吐蕃軍民,供應大唐二十萬大軍,足以,可將之前運過去的軍糧,再運回來,有著這批軍糧,吾等處境,必可緩和一二。”


  說完,群臣認同的點點頭,昨日李靖發來的戰報,明顯所有人都是知道的。


  此刻見得老房分析,也不意外。


  隻是群臣滿意,李世民卻是有些膈應,李靖第一份軍情,說防守,第二份軍情,說有著好時機,派一支小軍隊想找個機會動一下,乘火打劫一番。


  李靖有這想法,其實是不錯的,李世民也讚同,但大將領兵在外,尤其這個大將之前就是功勞甚厚,有著功高震主的嫌疑。


  這靈性的操作,擅自進軍,卻是讓李二有些不舒服,但他也是領過兵打過仗的,知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


  畢竟戰場形勢,瞬息萬變,不可能事事請示,那樣也打不了仗了,所以按下心中的不舒服,反而讚賞一聲。


  但在昨天,第三份軍情送來,說二十萬大軍全開進吐蕃了,若不是分出一部,有著李績帶領。


  李世民都得懷疑李靖這是想帶著軍隊,到吐蕃自立為王去了。


  要知道,在古代行軍打仗,若是三日失聯,就代表有著大事,五日失聯,十有八九是被圍了。


  十日失聯,就會判定大軍被全軍覆滅了。


  而李靖率大軍進入吐蕃,一個疆域不小,又是大唐敵對的國家裏麵,若是到時候故意不派傳令兵發來軍情。


  身在長安的李世民是幾乎不知道發生了任何的事。


  而且,昨日軍情上說著,是把大軍分了兩部,又分了數個規模不等的大軍,插入吐蕃的腹地。


  這樣不斷分兵,沒有大的戰略目標,沒有大帥坐鎮三軍,從中指揮,這不是胡鬧嗎?


  所以對於房玄齡說李靖那邊可以緩和部分,雖然心輕了幾分,但對於李靖這樣沒有章法,又時不時不請示就擅自主張做主的決定,卻是心中暗暗記下。


  帝王生性多疑,甚至情願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


  “嗯,你繼續。”


  李世民麵上不顯,點了點頭,沉聲的說著。


  “是。”


  房玄齡見都消化了這一所得,拱手繼續說道:“臣這第二得,在於求雨,廣陽那邊,目前不是缺糧的問題,而是缺水,所以臣認為,可以試著請真道高僧之士,祭天求雨,祈求上天垂憐。”


  眾人聽到前麵,都是點頭認同,心中感歎:老房就是老房,果然有著宰相之才。


  他們都慌著想不出辦法時,他卻能沉穩的層層分析,針對解決,這份大才,確實遠超他們。


  但聽到後麵,卻是臉現驚疑,祭天求雨,真的有用嗎?

  古代對於神靈,上天,還是深信不疑,但像老天爺和神靈,可不是求了就能應驗的。


  結果都是時有時無的,就和天氣般,誰也不知道今天還是大太陽的來著,明天會不會又是大雨了。


  而且,祭天求雨,靈驗了還好說,是大好事,但若是毫無反應,那時的情況,可能就比現在還糟糕。


  朝廷組織祭壇求雨,上天沒有應答,這說明什麽?

  當今天子不得人心?


  還是當今朝廷,不是正統?

  上天不喜,才降下這等天災?


  再加上因為糧食緊缺,引起的人心浮動,一個不好,可就容易引起嘩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